陈冠希“又”高调复出了,是的,又。不信你百度一下“陈冠希+高调复出”,看看过去这些年来他高调复出过几次。
2008年9月12日,网易的一篇报道标题为“高调复出代言拖鞋 陈冠希一脸冷酷裸露上半身”
2010年10月8日,新浪的一篇报道标题为“陈冠希高调复出 再向娱乐圈扔一枚重磅炸弹”
最近的一篇报道,显然是通稿,我就不帮他们宣传了,标题是这样的,《××××》被称堪比美剧 陈冠希高调复出。
除了上述报道,我本人至少现场观摩过两次陈冠希“高调复出”,一次是2010年年底,他代言的某品牌办了个小规模的选秀,最终决赛陈冠希到现场表演并颁奖;一次是2012年大爱音乐节,陈冠希带着他的两位小伙伴一起表演了一个多小时。
这几次“高调复出”,陈冠希的工作都不一样。第一次是代言拖鞋,第二次是发专辑,第三次是品牌活动,第四次是参加音乐节,第五次是接拍了某网剧。
也就是说,陈冠希每接一个不同类型的工作,都会“高调复出”一次,每做完一件工作就会“低调退出”一次。唧唧复唧唧。
这么频繁的“高调复出”,跟陈冠希本身没什么关系,他自己肯定知道自己最近几年基本上工作不断,只是他做了什么对于媒体和大众来说似乎一点都不重要的。
比如说过去三年来,作为音乐人,陈冠希曾先后以个人身份和组合身份先后发行过两张相当高水准的唱片。(2010年的《Confusion》和2012年《三角度》)媒体有关注过吗?有多少人认真听过这两张唱片?又有多少人看过陈冠希在音乐节上的现场表演?(人家是实打实的真说哦)
陈冠希的相关报道之所以频繁出现“高调复出”这几个字的时候,不外乎两个原因:
1.取标题者不了解陈冠希
2.取标题者认为只有“高调复出”能吸引受众关注(因为受众大多是不了解陈冠希的,他们也不关心陈冠希到底做过什么)
可是不能这样就让人家陈冠希永不止境的“高调复出”下去吧?
这是一种思维懒惰不求甚解的陋习。受害者不仅仅只是陈冠希,还有像从前的黎明,媒体报道永远是走音、观众少,不知道他曾出过不少好碟(详见→《当黎明遇上雷颂德》);还有AC米兰,平均年龄已经降到25.41岁,排名意甲第十四,媒体的报道永远是老人院;还有陈绮贞,媒体永远就只知道她是“小众”,不知道她赚钱赚到手软。
最后借Bob Dylan的歌词来做一个结尾:一个人要“高调复出”多少次,才能真正算复出?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