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益第二次找来时,除了版权交易,刘静接下了写剧本的任务。曹华益帮忙找了一大堆剧本和电视剧供参考,还给刘静安排了一位编辑。两人商谈了三次,合作就告吹了。那位编辑启发刘静说好的电视剧,要三分钟一小打、五分钟一大打,事件不断才能抓住观众,提高收视率。这与刘静的创作理念严重相悖,她想写温暖的、能感动人的作品。“我写的剧本,即便做不到载德载道,起码也不能载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曹华益又请了《渴望》编剧李晓明来当编辑,刘静把想法“倒给”李晓明,得到的都是鼓励和肯定,剧本创作开始顺风顺水。
“电视剧也是靠对话推进剧情,对话是我的强项,而且作家对人物的把握、刻画更娴熟。”2010年,刘静花了10个月写《父母爱情》,成稿的每一集都超额完成了合同中规定的场景数和字数。第一次写剧本,刘静想着提供的内容越多越安全,就像做衣服,布越大裁缝剪裁的空间越大。因为是家庭剧,剧本中有很多相似的场景和对话,男女主角郭涛和梅婷都表示台词写得太好,要求导演不要删。
刘静希望这个剧本能写出一群让人喜欢的中国人,没有利益、没有金钱,没有打作一团,能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网上有个评价说电视剧中的母亲比原著中的母亲温情,因为作者写小说的时候心里有恨,现在心里有爱。刘静对这句话只认同后半句,她说自己心里从来没有恨,无论是成长的父母家庭,还是结婚后自己的家庭,包括身边朋友的家庭都是温暖幸福的。小说中的母亲更冷漠是因为那时的刘静对生活的理解不够,很多事情没有体验,感受不深。虽然在编剧自述中,她更多地把20年前写不出剧本归咎于沉迷麻将上,但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戏谑和自嘲,真正的原因是时间不对,“现在时间对了”。
关于温情的改动,要提到剧中江昌义这个人物。在最初的剧本中,刘静安排他下海发家,在安杰打算开茶楼时投了一笔钱,以施恩者身份出现在这个曾经侮辱过他的人面前。但这样的安排,与“善”的整体氛围不符。“要把人性的恶关起来”,刘静最终舍弃了这个情节。“网上那么多90后、80后看这部剧,说明温暖可以打动各个年龄段的人,人心还是向善的。”
那些幕后好人
《父母爱情》让刘静踏入了一个陌生的圈子,她以闯入者的视角看电视圈,并不像传说中的那般“洪水猛兽”——“我遇到的都是好人”。请了很多顿饭让刘静内疚至今的姜文,“忍辱负重”的曹华益,总是笑眯眯的李晓明,文质彬彬的制片人侯鸿亮和“只顾低头拉车、不怎么抬头看路”的导演孔笙,都是刘静在影视圈遇到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