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美剧“三定律”
如果你是美剧迷,那么你一定知道它的三大定律。视觉定律:不管主人公是警察还是人渣,天使面孔和魔鬼身材中必须得占一样,比如《越狱》;关系定律:A爱上B,B却睡了C,C又跟A有暧昧,人生感悟都要从乱搞男女关系中获得,比如《绯闻女孩》;魅力定律:你必须有一个充满吸引力的主人公,即便是怪胎或变态,他身上也必须存在某个值得你追下去的理由,比如《绝命毒师》。但是,这些定律《冰血暴》都不符合。
作为电视剧版的监制和编剧,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在《冰血暴》的第一集中便发挥得淋漓尽致。所有出场的人物中,最有希望让观众产生同理心的角色是一名充满正义感的警长,但此人在本集结束前 就光荣地打了酱油。剩下的主要人物包括:一个失败的屌丝、一个神经质的罪犯、一个怕死的男警察和一个有点傻的女警察。想到在接下去的9集中只能与这些人物 做伴,就能让传统的美剧观众抓狂。
扣人心弦“失控感”
既然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让观众心生爱慕,那么,他们到底为 什么还喜欢《冰血暴》?这就要说到1996年的电影版了。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归入“神片”的行列,那是因为它十分微妙地抓住了现代人内心最深的痛脚——失控 感。一个汽车推销员,因为想得到一笔发家的资金,找了两个贼来绑架自己的老婆,但是事情却没有朝着他所想象的方向发展。整个故事只有一个最大的“主角”, 那就是命运,而所有人物都是命运操纵的木偶。
电视版《冰血暴》同样聚焦于“失控感”,但相对于电影版的冷峻和客观,科恩兄弟这回还是稍 微考虑了一下电视观众的感受。它没有一开始就把人物置于爆发的绝境,而是将其为何走向失控的原因娓娓道来:一个永远比你强的兄弟,一个不停在抱怨的老婆, 一个随时会发难的恶霸……马丁·弗瑞曼扮演的这个主人公的所面临的困境,将让普通人更有代入感。
“华生”表现“麻麻地”
在电视版中,马丁·弗瑞曼的角色从原来的汽车推销员,变成了保险推销员。这无疑让他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仅从第一集中那段他如何向一对夫妇拼命推销人寿 险的剧情就可以看出科恩兄弟对他的偏爱,以及他们有多想让他突破“华生”或者“比尔博”的影子。但是,马丁·弗瑞曼显然还是有点力不从心,他标志性的瞪大 眼睛的惊讶表情贯穿了整个第一集。不过,观众对他的表现还是宽容的,毕竟这个人物还真是不好演,就算换成“卷福”也估计没法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