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都是一乾一坤,顺序决定心态——《卦爻单解》12、六十四卦之泰、否_阶段

发表于话题:六十四卦为什么这个顺序
发布时间:2021-05-11

原标题:都是一乾一坤,顺序决定心态——《卦爻单解》12、六十四卦之泰、否

泰卦

泰卦上地下天,在坤宫,属土。

内卦是天,代表积极稳健,动力稳定。外卦为地,表示被动、蓄能、趋静的状态。内环境积极主动,外环境静止被动,表明主体处在主动操控的地位,先劳动、后享受,自由自在,这是顺势平安的,因此以“泰”为喻。

1

爻辞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译:最初,能量强,拔菅草来嚼,把它们分类收集。主动发起行动,有好处。

这里有个问题是“茹”。它的本义是“吃”,而且是毛毛糙糙、不精细地吃,连毛带血、连皮带籽地吞,这种感觉。后来又引申出“植物的根相互牵连的样子”或“柔软”,用“拔茅连茹”这个释义来解易卦的人,是公元两百多年的王弼。其实我很好奇他到底给这一卦是怎么注解的,可惜没找到他的书。由于无法用这个含义疏通全义,所以我还是暂时以“吃”来理解。我查了一下,“茅”这种东西是“菅草”。据说韧性很好、可以用来当绳子捆东西。还据说根部是甜的,以前缺糖吃的农村人会拔来嚼。吃这种又糙又硬的东西,很符合“茹”的感觉。

“征”是走远路,和否卦初爻对比之后,我倾向于理解为一种主动性。

就像一个白手起家的能人,积极主动地找食物、探索世界。

九二,包荒,用冯(ping2,通“凭”)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译:第二阶段,有动力,能包容荒芜,能直接走过河,不远送,朋亡,行动的过程光大。

“朋亡”这两个字我还没扩展,和坤卦卦辞的“朋”一样。无论哪个意思我都凑不到底,索性先原样放着。

九二是内卦的过程阶段,此时,有能力的人能荒芜之地泰然生活,这个过程很“尚”,很光大,前途光明。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译:第三阶段,有动力。没有平路就没有坡,没有去就没有回(,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艰苦奋斗并没有过错。不要心疼信任,在饮食上有好运。

通过艰苦努力,虽然是很辛苦,但是掌握了主动权,充分开拓荒野,内卦的最终结果是“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译:第四阶段,有阻力。小幅行动,财富不再充盈,因为邻里相互信任、不相提防。

这一爻,由于从阳转阴,主体的行动状态由原先的“用冯河”转变为“翩翩”。财富也开始从乾卦的“积累”转向为“消耗”,人和人之间放下戒心、竞争的紧迫感消失了。人开始享乐。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译:第五阶段,有阻力,帝乙家族中的少女出嫁,喜事有福,滋养阴元、充分蓄养,是好事。

这里的“妹”不一定指妹妹,而是指家中未出嫁的少女。

帝乙据说是商朝的转折皇帝,从他上任后,商朝就由兴转衰、开始逐渐没落。对应六五,正正好是最最享乐的阶段。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译:最后,阻力强,城池变空,不能用军队。从城内发令,这样发展下去,得不到什么好处。

六阴,代表这阶段仍然没有能力出来奋斗,还在持续着享乐的过程。不思进取、坐吃山空,最终结果必然是泰尽否来。原有的积累被耗空,“城复于隍”,“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2

总义

《卦辞》曰:泰:小往大来,吉,亨。

译:泰,是小损失换大收获,很好很顺利。

泰卦的总体印象,就是先苦后甜、先劳动后享受,自由快乐压力小。

否卦

否卦上天下地,在乾宫,属金。

内卦为地,表示被动、沉静。外卦为天,表示动力稳健。内部主体无法发力,很被动,外环境又很强势,说明主体初期非常被动、受到压制,不能主动控制环境。等到后期逐步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局势却已经结束,劳动成果无法弥补起始阶段的需求,简直是生不逢时的感觉。这就不太好了,因此以“否”为喻。

1

爻辞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译:最开始,没有能量,拔菅草来嚼,并把它们分类收集。发展是好的,顺服的。

这句爻辞和泰卦初爻的说法几乎一样,区别仅在“九六”和“贞征”。我想,这样描述的意图,是想将泰否两卦进行对比。分辨两者在起点相同的状态下,后续的发展有何区别。

和泰一样,否的初爻也是从“拔茅茹,以其汇”开始,但是同样的行动、背后的支持力量却不同。泰的拔茅茹是积极主动、有能力地拔,是“征”;而否的拔茅茹是缺乏能力、迫不得已地拔,是顺服地劳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译:第二阶段,有阻力,接受资源,对小人是好事,对大人不好。顺服。

这个阶段,没有主动控制力,只能接受资源。换句话说,就好像:自己没能力创业,只能听老板指挥;婴儿自己不会找吃的,只能接受父母给的食物,等等。这样的情况,对没能力的人来说,是好的,起码有依附、能生存。但是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则是不好的,因为它意味着限制、禁锢、奴化。但不管怎么样,只要听从命令、内外卦相互之间不侵犯、不打架,就是“亨”,是没有矛盾的、顺畅的。

六三,包羞。

译:第三阶段,没动力,包羞。

这个“羞”我也译不出。这句话太短了,象辞也只是说“位不当”,没有其他线索。

不过,从整体的能量变化来看,这一爻是内卦天爻,在内卦的最外层。它面对的下一个环节,是九四阳爻,也就意味着,这一爻虽然是阴,但是已经是残阴尾巴了,阳马上就要来了。这种被动或享受的局面,马上就要消失了。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译:第四阶段,有动力,有了使命,没有过错,但是这个阶段慢慢不那么“享福”了。

畴的本义是田地,结合语境,像是在说“到了这个田地/范畴/阶段”的意思。“离”这个字很动态,表示由近而远。原本只要服从命令、被动等待就可以,但现在慢慢地不能这样了,要慢慢地主动起来、慢慢地艰苦奋斗起来。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译:第五阶段,有动力,被动受压的否势有所休停,这对有能力的人再好不过。否势的灭亡,就像系了苞桑一样,虽然柔软不固,但却坚韧、确定。

高潮又来了。我觉得每一卦的第五爻都好像一场电影的最高潮。比如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这是乾阳的极致,是乾卦中最辉煌的一步;坤卦的第五爻“黄裳元吉”,也是坤阴的极致,是坤卦中沉静得最饱满的一步。而在否卦的第五爻,也是让人感到最“否”、最难受的阶段。内卦虽然没有主控力,但是责任负担也轻、压力小,到了外卦阶段,不仅要适应独当一面的艰辛,还要背负着之前享受的“还债”压力。先甜后苦,尤其不好过。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译:最后,否势倾覆,忍了否那么久,现在终于结束了,真开心。

经过九四、九五两轮动力助推,上九阶段,主体的主动控制力很强了。否极泰来,否卦也由此正式结束。

2

总义

《卦辞》曰: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译:否的状态,好像不是人似的,不利于有能力有智慧的人发展,损失得多,收获得少。

否卦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先迫于生活、不得不透支,后有了能力,还要拼命还贷,压力山大。

标签组:[六十四卦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1995.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