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今日发布,专家的分析也来了!

发表于话题: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05-12

  

  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并答记者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在年龄构成中,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

  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志军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组数据符合预期。0—14岁人口比重上升,说明放开二胎的生育政策取得积极成效;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是因为这一代主要是独生子女;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的原因在于人均寿命的延长。此前外界讨论的焦点在于人口总数的增减,不确定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下降哪个给人口结构带来的效应更强。综合看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符合人口发展规律。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数据显示2020年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人,规模仍然不小。此外,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平。

  “生育率降低是一个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情况,但并非因此走向衰落。”刘志军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这些年民众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比如更看重两个人的感情,不会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所以应该允许生育率出现下降,这是自然而然的社会反应,没必要过于担忧。他认为,中国未来可能取消生育限制,但也不能光看生育率,因为人口数量再多,如果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也是不行的。

  实际上,日韩等国早已出现生育率低、老龄化严重等社会问题。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11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我认为这不是坏事。因为少子化是人民自由选择的结果,高龄化是人民健康长寿的结果。假设这些问题是由于贫困导致的,大可通过发展经济改善,事实却恰恰相反。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有可能遇到少子高龄化问题”。

  丸川知雄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也没有解决少子高龄化问题,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但是日本为此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他介绍说,比如修建大量托儿所解决“托儿难”的问题;菅义伟政权推出针对不孕不育治疗费用的保险补助政策等。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称,我国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和资源环境处于紧平衡状态,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才红利新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刘志军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于所谓“劳动力减少”“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的担忧实际上是种“单线思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可随着制造业生产的智能化,机器代替人工,系统管理、自动管理等产业升级,使得原来依靠生产线上年轻人的工作,现在老年人也可以凭借自动化技术手段实现操作。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让中国很难再出现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这名人口问题专家还说,目前看来,受到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中国近几十年的生育率不会下降太快,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也产生了对冲作用,因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会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刘志军表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体量国家,最理想的当然是维持人口总体稳定,或者说少量减少,不要下降太快。但在现行退休制度、养老制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他说,对于人口变化,应该“顺势而为”,做好制度设计。在年轻人从出生到进入市场的20年的缓冲期内,思考如何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为养老做好规划,不要只寄希望于“未来的年轻人”。他同时指出,北欧有些国家的高福利导致有些人过度依赖社会福利、透支他人财富,这种做法不可持续。中国应该吸取相应教训,设置保底的安全网,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要依靠个人努力。

  在采访中,丸川知雄称,中国和日本在少子高龄化领域可以展开一些合作。在老年人护理机构方面,已经有一些日本公司在中国开办了老年公寓等设施。中国的有关企业和政府机构也来日本参观学习。他建议说,中国也可以考虑建立社会化的护理保险制度。日本从2000年启动护理保险制度,满40岁的成年人要交保险费。65岁以上有身体上或者精神上的问题,需要护理和帮助的老年人,可以享受护理福利。这对于有需要照顾老人的家庭来说,帮助很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人口普查全面查清了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准确反映了当前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获得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我们正在抓紧对普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开发,后续会采取更多方式公布和共享普查成果,配合相关部门加强人口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最大程度发挥普查的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有针对性的制定人口相关战略和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信息支持。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 范凌志 张卉

标签组:[时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刘志军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545.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