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我国人口141178万人

发表于话题:网传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发布时间:2021-05-1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全国人口141178万人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表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工作结束以后,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组织了近千名专业抽查人员,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随机抽取了141个县中的3.2万户进行了质量抽查,并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全程监督抽查工作。抽查结果显示,普查漏登率为0.05%,低于国际上一般认可的3%的标准,表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真实可信,是一次高质量的人口普查。

数据1

广东、山东人口超1亿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

从总数来看,31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两个,分别为广东和山东。其中广东省人口为126012510人,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分别为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人口在1000万人至5000万人之间的省份有17个,分别为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江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少于1000万人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西藏、青海和宁夏。

数据2

5省合计人口占35.09%

东部地区人口占比近40%,西部人口占比27%,东西部人口继续上升;中部人口占比25.8%,东北人口占比6.98%,都在减少。

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31个省份中,有25个省份人口增加。人口增长较多的5个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分别增加21709378人、10140697人、6088113人、5734388人、5341952人。分区域看,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0个百分点。

数据3

男女比例为105.07

人口性别上,男性7.2亿,女性6.8亿,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男女比例为105.07。

全国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339956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38768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数据4

65岁以上人口1.9亿

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53383938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76020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老龄化程度13.5%(65岁人口/总人口),低于深度老龄化的14%标准。31个省份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60%-65%之间的省份有15个,在60%以下的省份有3个。除西藏外,其他30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超过7%,其中,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数据5

大学文化程度人口2.18亿

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0767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3005258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8716348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965882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31个省份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0年以上的省份有13个,在9年至10年之间的省份有14个,在9年以下的省份有4个。

全国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77502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06373人,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下降1.41个百分点。

数据6

城镇化率达到63.89%

城镇人口9亿,农村人口5亿,城镇化率达到63.8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数据7

平均一个家庭2.62口人

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集体户28531842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09300人,集体户人口为1189694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6311334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67390人,占8.8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0378693人,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1675179人,增长10.26%。(记者/董鑫 赵新培 统筹/刘晓雪 余美英 供图/视觉中国)

回顾

历次普查中的“首次”

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53年

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采用全面科学的调查方法开展人口普查。通过普查,中国查清了全国人口底数。

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

首次将“文化程度”“职业”等9项指标加入普查内容。通过普查,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

首次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成为现代化人口普查的标志。新增了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行业、职业和不在业人口状况,婚姻状况以及妇女生育状况等19项内容。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

普查方式由设立普查登记站改为主要采取普查员入户查询、当场填报的方式进行。普查项目增至21项,增加了五年前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旨在查明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为中国制定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依据。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

普查标准时点调整为11月1日零时。不仅是首次使用光电录入技术(用光电直接扫描报表,把图像转换成数据进而形成数据库)并建立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也是首次采用了长短表结合的调查方式。比上一次普查增加了28项内容,共计49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

登记原则由以往的常住地登记改为现住地登记,并首次将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港澳台和外籍人士纳入普查范围。普查项目缩减至45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

2020年人口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

首次采集了居民身份号码,为数据比对、核实提供了基础信息,增加了老年人口的相关指标,以更好地反映老龄化情况;首次全面采用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由普查员使用电子设备采集,实时直接上报数据;首次实现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填报;首次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比对核查;首次在全国集中部署数据处理,利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完成数据处理工作;首次对全国700多万普查人员实行线上集中统一管理。(记者 董鑫)

来源:北京青年报


标签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561.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