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热到流泪!140个观测站气温达5月上旬历史极值,日本还卖起了“冰镇口罩”

发表于话题:日本推降温口罩
发布时间:2021-05-13

导读:一夜入夏,迎来最热“五一”。越来越多人因为高温想摘掉口罩,但专家提醒,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依然不容轻视,口罩还是得戴好。

来 源丨经济日报、每日经济新闻、海外网、中央气象台、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红星新闻、公开信息等

刚进5月,一连几天的高温天气让人喘不过气来,再叠加疫情,于是便有了今天微博热搜上的这样一条评论:

140个观测站气温达5月上旬历史极值

北方地区的气温不断勇攀高峰,热力十足。

据气象监测显示,5月2日,山西、河北西部、湖北北部、四川东南部及内蒙古西部等地气温超过35℃,河南洛阳局地达39℃,共有14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气温达到或突破5月上旬历史极值,87个测站气温超过35℃。

3日将是北方本次高温过程的最后一天,范围和强度仍不小,黄淮地区仍是高温中心,部分地区气温仍有望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40.8℃!河南郑州已追平当地5月高温纪录

中国天气网讯,3日下午13点37分,河南省会郑州气温已经达到40℃,是今年省会级城市中第一个达到40℃+的城市,打破了当地5月上旬最高气温纪录。

而到3日下午14点31分,郑州的气温已经达到40.8℃,追平了1967年5月31日创下的5月高温纪录。为此,郑州市气象台也是高挂高温红色预警,提醒当地公众注意防暑降温。

西安近十年最早入夏

根据观测记录和预报,西安市从4月29日开始,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度,已经于4月29日入夏了,创近十年最早入夏记录。

温度太高,济南趵突泉遭遇停喷危机

3日,济南最高气温达到35℃,趵突泉景区地下水位也因高温炙烤蒸发量增大,跌破27.60米的红色警戒线,陷入停喷危机。中新网记者3日在景区发现,“三股泉”水面相对平静,略微有水花翻涌。

据悉,影响趵突泉喷涌的最直接因素是降雨,高温少雨的蒸烤天气是泉群们的“天敌”。

值得注意的是,5月2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发文表示:“这两天的高温并非常态,随后会有冷空气来解救我们,最高气温会被打趴回20℃+。”

5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重要天气提示称,“北方高温4日起减弱,南方强降雨在路上”。

中央气象台表示,五一小长假后期(3日至5日),冷空气将大举南下,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将有大风降温天气,高温天气将被遏止。4日至8日,南方地区的降雨将明显增多,且降雨时间较长,局地雨量较大,并伴有强对流天气,需注意多加防范。

想摘口罩?专家:这三种情况还是必须戴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势依然不容轻视,而随着气温的升高,戴着口罩会使人感觉不适,因此路上摘口罩的人也越来越多,现在可以摘口罩了吗?对此,有专家表示,“无需随时随地佩戴口罩,但必须随身携带”。

钟南山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钟南山指出,现在国内外情况悬殊,中国由于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现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还处在大暴发的第一阶段。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就提出不戴为时过早。不过,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授、省卫生健康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疫情防控组副组长栾荣生表示,以下三种情况,一定要佩戴口罩:

第一,密闭空间内,如地铁、火车等地必须佩戴;

第二,人群密集区,医院、学校等地均需佩戴;

第三,密切接触,需要长时间与人密切接触者,需要佩戴口罩。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低风险地区,但不等于没有风险。因此,当下公众仍要做好个人防控,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天气炎热,想吹空调怎么办?

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张志将教授表示,空调的使用需要综合性评估。如果邻居中有新冠肺炎患者,则要谨慎使用。对于家用悬挂式或立式空调,使用前要评估进风口是否安全、清洁,并做好滤网和机芯的清洁和消毒。

对于办公场所的中央空调,国务院已发布《关于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的通知》,对中央空调的运行管理做出官方指导。如果已知存在病例,一般不开中央空调。中央空调的使用,应结合空调的种类、供风范围和新风的取风口进行综合评估。

日本发售“冰镇口罩”

据海外网,日本东北地区3日迎来了高温天气,多地气温超过30度。为了应对高温天气,山形县的一家企业开始发售“冰镇口罩”。口罩通过有冷藏功能的自动贩卖机出售,售出时只有4度。

口罩为布质 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据日本《朝日新闻》3日报道,山形县一直有独特的“冰镇文化”,连拉面和洗发水都会拿来冰镇。当地的一家纺织企业近日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开始制作并贩卖“冰镇口罩”。

这家企业的主要业务原本是毛衣等纺织品,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务量大幅下滑。3月中旬,该企业负责人后藤克幸在和当地其他中小企业商议后,开始生产口罩,后藤还想出了通过自动贩卖机出售“冰镇口罩”的方案。

站在自动贩卖机前的后藤 图片来源:朝日新闻

后藤介绍说,用于出售饮料的自动贩卖机可以24小时出售这种布质口罩,机内温度只有4度,消费者可以随时购买口罩来享受“一时的凉爽”。每个口罩售价690日元(约合人民币46元),还有一组5枚的可替换式滤网,售价300日元(约合人民币20元)。

从5天前开始,山形县内的两处自动贩卖机开始出售“冰镇口罩”,平均每天能售出约500个。后藤表示,日本现在疫情仍然很紧张,希望这份新奇的商品能让消费者在购买时开心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5月4日下午宣布,日本全国原定5月6日结束的紧急状态将延长至5月31日。安倍晋三将于傍晚举行记者会,就延长紧急状态一事向日本国民进行说明。

据人民日报,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统计,截至4日10时30分(北京时间9时30分),日本24小时内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02例,累计确诊15079例;新增死亡病例19例,累计死亡病例536例。

本期编辑 黎雨桐

标签组:[口罩] [气温达到] [高温天气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3854.html

相关阅读

蜡染:苗族特色文化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

2025-04-11

苗族剪纸文化与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

苗族是中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

2025-04-11

苗族舞蹈的特点

早在北宋年间,苗族的歌舞已经名闻遐迩,在京城引起轰动。《宋史·南蛮曲南蛮传》载:“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事实上,苗族的舞蹈起源很早,从它那原始、古朴的风貌即可看出,...

2025-04-11

苗族有哪些著名小吃

苗族饮食以酸辣为主,食物多采用腌制法,蔬菜和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辣味的。特色小吃:油茶,油炸粑粑,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松桃烂糊桥米豆腐民国二十年左右,蓼皋...

2025-04-11

苗族关于龙的传说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苗族,作为中华56个民族中的一员,对龙的崇拜并不亚于汉族,苗族人民对龙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疆腹地的台江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河水断流了,水井干涸了,田土绝收了,山上的树...

2025-04-11

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由来

郭桓贪污案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影响很大,因此而发明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郭桓是在洪武十七年五月才升任户部尚书的。对于清官来讲,户部,尤其户部长官是个苦差,因为他掌管全国各地...

2025-04-11

苗族龙舟节是端午节吗

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

2025-04-11

苗族鼓舞有多少种类

花鼓舞——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赶夏”等民族传统节日。它的活动形式是由两人各持两根尺许长的鼓槌、分别站在鼓的两面同时击鼓,另有一人持单棒居中击鼓腰作伴奏。两者节奏要求统一,动作...

2025-04-11

苗族吊脚楼有什么独特文化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

2025-04-11

苗族吊脚楼是什么样子的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