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2012-2021 今日看点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52634号-10
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的品格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照亮了蜀汉的天空。而五丈原,则成为了这位千古名相人生旅程的终点,见证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落幕。
北伐困境:壮志未酬的艰难征程
诸葛亮一生致力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先后五次北伐中原,虽取得了一些战绩,但始终未能实现最终的理想。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率领蜀军北伐,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对峙。
此时,诸葛亮已年过五旬,长期的操劳和征战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然而,他依然心系北伐大业,不顾病体,日夜操劳。蜀军与魏军在五丈原相持百余日,双方都陷入了胶着状态。诸葛亮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对蜀军越不利。为了打破僵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分兵屯田,与当地百姓杂处,解决军粮问题;同时,积极寻找战机,试图与魏军决战。
禳星祈寿:绝望中的最后一搏
面对日益恶化的局势和自身不断加重的病情,诸葛亮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为了能够继续完成北伐大业,他接受了姜维的建议,决定采用祈禳之法,向上天祈求延长寿命。
诸葛亮在中军帐中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如果七日内本命灯不灭,则可延寿一纪(十二年)。他夜夜仗剑祈祷,希望上天能够垂怜他的忠诚和壮志。然而,司马懿似乎察觉到了诸葛亮的意图,他派夏侯霸带兵前来试探蜀军动静。魏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闯入中军帐向诸葛亮报告军情,一脚踢翻了本命灯。诸葛亮见状,弃剑长叹,禳星失败。这一情节在《三国演义》中有生动描述:“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夜观星象自知身体不好不久于人世,所以想要用祈禳之法(使代表自己的星宿归位)救自己的命,就设下四十九盏明灯的法阵,向上天再借二十年,可是被不知情的魏延闯入,四十九盏灯被风吹灭。”
临终托孤:未竟之业的殷切嘱托
禳星失败后,诸葛亮自知大限将至。他将姜维、杨仪等心腹召到床前,开始安排后事。他将自己毕生所学所悟整理成兵书,传授给姜维,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继续完成北伐大业。他对姜维说:“我本想竭尽全力恢复中原,无奈天不助我。我就要死了,我将兵书传授给你,千万不可辜负我的重托。”
同时,诸葛亮还对杨仪等人详细交代了退兵的计划。他深知魏延可能会在自己死后谋反,于是提前做好了安排。他告诉杨仪:“我死之后,魏延必然造反。我已经做好安排,到时自然有人杀他。”接着,他又对马岱、李福等人一一嘱咐,将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诸葛亮强撑着身体,坐上小车在军营里巡视一番,长叹道:“悠悠苍天,为何这样残忍!”回到中军帐后,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星落五丈原:千古忠魂的永恒丰碑
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诸葛亮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未竟的壮志,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享年五十四岁。他的死,让蜀汉上下悲痛欲绝。后主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他。
诸葛亮的一生,是忠诚与智慧的一生,是奉献与奋斗的一生。他在五丈原的陨落,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遗憾。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奋勇向前。正如那句诗所云:“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标签组: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46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