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觉醒年代》的出圈密码!

发表于话题:觉醒年代的选角
发布时间:2021-05-14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人民网1号演播厅里,《觉醒年代》主创现场激情朗诵《新青年》发刊词,仿佛将人带回到剧中那些热血沸腾的场景。

这个春天,主旋律剧《觉醒年代》火了。4月7日下午,该剧导演张永新和陈独秀扮演者于和伟、李大钊扮演者张桐做客人民网“文艺星开讲·红色放映室”。访谈中,3位嘉宾时而笑谈幕后花絮,时而回顾“名场面”如何炼成,畅聊《觉醒年代》的出圈密码。

从左到右依次为:演员张桐、演员于和伟、导演张永新、主持人王政淇。人民网 刘微摄

“神还原”引发观众共鸣

“书上的人物一下就立体饱满起来了”“主旋律还能这么拍,太绝了”……《觉醒年代》播出后,收获了年轻观众的如潮好评。对此,张永新表示有点出乎意料,“我自己也经常会上网看弹幕,但没想到能看到这么多点赞。”

万事开头难。张永新表示,刚拿到剧本时,心里也有过不少忐忑。“对于这类题材,我们就怕把故事讲‘干瘪’了,所以一开始就定了尺度——说人话、做人事。在选角时,我们坚持‘神似大于形似’的原则,并且要传递出那个时代的独特气质。”

导演张永新。人民网 刘微摄

剧中的李大钊让许多观众感叹“神还原”,但说起刚接到角色的感受,张桐坦言“心里直打鼓”。“导演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让我聊对李大钊的感觉。实话实说,我当时没有感觉,不了解这个人是什么样的。后来我去做了大量的功课,甚至连晚上睡觉时脑海里也满是大钊先生的身影。在导演和和伟哥的帮助下,我确定了塑造角色的方向,并努力靠近他的精神世界。”

“通过这次创作,我发现陈独秀是一个很有魅力的人,也更加被他的伟大人格所感动。”对于于和伟来说,这已是他第三次出演陈独秀,要想超越自己,可谓压力不小。“表演,首先要拥有自己。你必须要通过通透的悟性和有效训练,才可以说拥有自己,再去理解角色的精神世界,才有可能靠近他。”

剧组的匠心让历史人物“走出”教科书,引发了许多年轻观众的共鸣。说到这,于和伟还笑着透露了一个小插曲,“以前我女儿一般不会推荐我的作品,现在她不仅追着看,还把《觉醒年代》主动推荐给同学了。”

烟火气再现“南陈北李”

细微之处见真章。在创作过程中,大到北大红楼,小到人物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剧组人员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还原历史真实。

对此,张桐深有感触。“为了确保李大钊造型的完美呈现,我们每次不同机位拍摄时都要调整胡子的角度,一遍遍重新粘,甚至只是几根须都要不断微调,直到满意为止。”

除了尊重历史,张永新也在塑造“人”上下了大功夫,将百年前的先驱者拉近到观众眼前。“我认为,把角色还原成普通人是很好的拓展方向,在剧中他是一个最正常、最普通的父亲和丈夫的角色,这样能够让观众产生最大的共情感和带入感。”张永新说。

李大钊和妻子赵纫兰雨中别离的一场戏,是不少网友的“泪点”。张桐透露:“我们当时花了三个小时,在原有文本基础上重新调度、组织台词,念完台词之后,一看监视器后的张导,他已经泪流满面了。我觉得恰恰是这些情感上的生活味,才赋予了大钊先生与以往不同的艺术形象。”

“真正的爱,我以为不是那些花哨的语言和动作,而是我不愿意让你看到我为你流泪。当这场戏播出的时候,我看到弹幕满屏,表达了和我们一样的感受。”张永新感慨地说。

演员于和伟。人民网 刘微摄

除了厚重的感情戏,剧中不少充满烟火气的片段也让人津津乐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邀请辜鸿铭参加教授团,这个给我印象很深。我们一反常态要哄着他、捧着他,是一场很有意思的戏。”于和伟笑道,“播出之后,辜鸿铭的扮演者毕彦君老师还专门发微信对我说,‘和伟呀,你捧人捧得是真好啊!’”

而对于观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吃播”现场,于和伟表示,无论是涮羊肉,还是嗑瓜子、吃饺子,这些细节都不是无意义的。“比如,陈独秀开会时没有正襟危坐,而是把瓜子皮划到蔡元培那边,蔡元培推了一下还是笑纳了,他们两人的性格也就通过这场戏出来了。”

“名场面”彰显伟大精神

陈独秀在狱中手捧的螳螂、书卷上缓慢爬动的蚂蚁,还有青蛙、车辙……剧中出现的各种独特意象,不仅带来了电影般的品质,也让观众变身“揭秘团”,争相解读其中的意味。

“因为剧中主人公是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所以具有可以放大传统文学元素的优势。我们采用赋比兴、隐喻等手法,让画面呈现1+1大于2的效果。”张永新回应道,“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观众都有各自的解读,但具体隐喻的是什么,见仁见智,这也恰恰是影视的魅力。”

演员张桐。人民网 刘微摄

别出心裁的设计不乏导演临场的“灵机一动”。据张桐透露,李大钊与工人包饺子过年,有个小女孩指着他说“你就是那个大胡子”,这句话原本剧本里没有,而是导演现场想到的。“当时我一听,一下子就被打动了。”

“我看到很多弹幕说泪流满面,我相信凡是说这句话的,都明白‘你就是那个大胡子’背后的深刻意味。”张永新说。

如果说隐喻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提升了文化气质,那么,剧中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名场面”则形成恰到好处的渲染,使人物的精神得到升华。

访谈现场,于和伟回忆起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片段。“这是陈独秀在全片中唯一一次大哭。”对于于和伟来说,一切仍历历在目。“作为演员,可能全剧我都不一定要哭。但我和导演商量,一定要把最痛的情感、最大声的哭泣放到这场戏。这种尽情释放,体现了他的格局,也让之后的宣誓变得更有力量。”

此外,陈独秀送儿子延年、乔年出国与他们牺牲的画面平行剪辑,则让观众感到“猝不及防”“太扎心”。“第一次在剧本中看到这场戏,我立马就坐起身来,眼泪止不住地哗哗流。”张永新回忆道,“当时我就想要做一个尝试,叫‘闪前’,父亲这一刻看到儿子未来是什么样子,但生活中肯定不会出现。”

“今天的合肥有条路叫延乔路,旁边有条路叫集贤路,而陈独秀安葬的地点就叫‘集贤关’。这两条路始终没有交汇,但有同一个终点叫繁华大道。这让我百感交集。”张永新感叹道,“一代代觉醒者奋起反抗、救国救民,成就了今日中国的繁华。我们所赞颂的是烈士身上崇高的、无与伦比的精神,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爱和大美,是我们中国人最宝贵的精气神。”

原标题:《《觉醒年代》的出圈密码!》

标签组:[于和伟] [张永新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5774.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