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电影《1921》走进北大唤起青春共鸣

发表于话题:1921
发布时间:2021-05-14

  重回百年信仰源地,启航青春全新征程!将于7月1日上映的电影《1921》,5月13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杀青后的首场发布会。电影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这一百年信仰源地,与北大师生同溯建党初心。“一百年,正青春”,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影片监制、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主演黄轩、袁文康、王仁君、祖峰、刘家祎、张超、张云龙(按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排角色序),郭子凡、韩昊霖、萱萱、张婧仪、钟楚曦、周也(按演员姓名排序)集结亮相。本次剧组走进北大,得到了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校团委、会议中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发布会上,黄建新导演领衔幕后主创,从“温度”、“广度”、“厚度”三个层面,畅聊《1921》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新尝试,这一次影片选择展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后数月的历史细节,聚焦先辈青年时代,立体、丰满、细腻地塑造人物,还创新地融合谍战元素及国际视角,令当代年轻人有机会“身临其境”体会百年前同龄人是如何在危机四伏的形势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演员们为了有血有肉塑造先辈鲜为人知的青年时代,下苦功研究史料、设计细节。黄轩为展现百年前先辈在家国存亡之际改变民族命运的壮志,提前几个月深挖资料,丰富角色人物性格,他有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彻夜编辑《共产党》杂志的热血一面;也有感性浪漫的一面,忧思国家命运时甚至会委屈落泪。王仁君广阅资料之余与导演大量探讨,挖掘演绎青年毛泽东热血激情的特质,坚持晨跑、夜跑,还加入了很多生活化细节,比如毛泽东对湖南同乡李达“不吃辣”的调侃等,都颇具“烟火气”。

  “重回初心之地”彰显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

  “温度,广度,厚度”三位一体探索主旋律新表达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北京大学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发布会以北大学子朗诵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李大钊的《青春》开启,年轻的学生们以饱含朝气的深情诵读,带大家重温了革命先驱们对于青年的寄语和期望。

  曾打造过“大业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多部主旋律力作的黄建新导演,这次选择从“有烟火气”地描摹先辈青年时代的创新视角,来讲述建党故事。与《建党伟业》不同,这次黄建新更关注人物“心灵”,努力去挖掘先辈投身革命的“心灵源动力”。对此戴锦华教授也表示了期待:“导演是如何找到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细节的方式,让我们重新与那个年代的先辈们相遇,展现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决绝和创造,是我非常期待的地方。”

  为了呈现出1921年建党前后的真貌,主创人员花了四年多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深入挖掘建党前后的珍贵史料,据制片人任宁介绍,他们从日本警视厅档案资料里找到了日本特高科曾计划破坏“一大会议”、上海法租界工部局接到过对共产国际代表来到上海警戒的信息等鲜为人知的记载。基于此,《1921》的剧本引入了日本和欧洲的视角,在史实基础上,对代表们在“一大会议”前后化险为夷的过程进行影视化表达,以多线叙事的创新尝试,拓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广度”。

  同时,剧组还1:1重建了一大会址、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上海石库门老建筑,在上海长大的联合导演郑大圣眼中,这样对史实细节的精益求精是必要的:“黄建新导演在片场反复重申,‘大事不虚,小节不拘’,所以为了尽可能去再现和还原历史‘现场’,我们一寸一寸地用尺子量,复刻搭建了包括各种历史原址的石库门建筑群落,甚至连砖头都是手工铺就,呈现自然错落的起伏。”无论是重建历史原址,还是狠抓历史细节,都彰显出《1921》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影片,在充实影片“厚度”上的匠心。

  立大志不畏死先辈彰显榜样力量

  百年后“同龄人”勉力演绎角色

  “一百年,正青春”,《1921》聚焦“先辈少年时”的新视角,也给予了参与其中的青年演员们,一次体会百年前先辈建党初心的机会。黄轩出演参与“一大”会议组织和筹备工作的李达,此番是继参演《建党伟业》十年后,与黄建新导演的再度合作,他笑言“经常还会想起十年前的情景,比如都是练《国际歌》,这次却是另一个角色了”。为了贴近角色形象,黄轩在戏中剃完头戴上眼镜,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找到了还原人物的信念感。入组几个月前,他就全情投入地阅读了几乎所有与李达相关的历史资料,研读之余还不断和黄建新导演讨论,达成创作统一。最后他细腻丰富了人物的多面性:“参与筹备一大会议、出版《共产党》杂志时他很热血,和妻子王会悟天台谈心,为祖国命运担忧他也会落泪,同时也有脾气、有耿直的一面。”

  虽然是二次出演毛泽东,这一次王仁君却面临全新挑战,他将诠释此前大银幕上相对鲜见的青年主席形象:“我在阅读史料,以及和导演深入沟通的过程中,不断梳理创作视角,决定展现他热血、细腻、接地气的一面,比如从湖南来到上海的青涩与新奇。”王仁君现场还分享“一大代表”一起练习《国际歌》的热血澎湃,倍感“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温暖。

  了解过一百年前这群年轻人舍生取义的人生经历之后,演员们都十分触动。袁文康为李汉俊的无私精神而感慨:“他几乎把自己一生的所有时光,都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代表演员中年纪最小的刘家祎,更是因此不断自省:“王尽美参加‘一大’才二十出头,就已经为革命事业奔走,而他病逝时,年仅27岁!这激励了我重新审视自己,意识到演员的责任。”和黄轩一样也曾参演《建党伟业》的祖峰表示:“我和黄轩十年前演过《建党伟业》,现在又在演《1921》,十年后也许还有其他人演同题材的电影,这是电影人一代代的传承。”张超、张云龙则介绍了片场融洽的氛围,分享了13位青年人在片场共唱《国际歌》、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拍外景互相打气等故事。戏里戏外演员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凝聚力。

  《1921》对百年前进步女性群像的描摹,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之一。张婧仪、钟楚曦、周也分享了饰演百年前女性角色的感受,“百年前她们的‘女子力’依然启发着我们,活出自我的美丽”、“进步女性为解放妇女运动付出了太多,这样女性互助的精神也鼓舞我们现在的姐妹们,相互守望,共同成长”……百年前独立勇敢的女性力量,直到现在仍然在鼓舞着年轻一代活出自我、实现价值。

  饰演参与“五四运动”进步学生的郭子凡,重回“五四”策源地北大,倍感鼓舞,“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青春是最有意义的,也许百年前的先辈已经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用年轻的肩膀,担起祖国的未来!”两位片中的儿童演员韩昊霖、萱萱也现场动情“对话”革命先贤:“这些革命先辈也曾是家中孩子们的依靠,但好多革命先烈却为了我们这一代现在的幸福生活,不惜牺牲自己的家庭乃至生命,很想对他们说一句,谢谢!我们会永远记得你们的!”

  发布会结束前,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献唱《少年》,朝气蓬勃的合唱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唱响了《1921》“一百年,正青春”的主题。活动最后,北大学生代表向主创团队赠送了由北大法语系主任董强教授题写的活动主题“一百年,正青春”。100年前,“新青年”从北大冲破封锁,“五四”风雷震动华夏,“一大代表”们开天辟地点燃星火,建立中国共产党,从此沉睡的东方巨龙觉醒,赤旗终插遍祖国山河。100年后,无论是神舟飞天,嫦娥揽月,还是汶川救难,武汉逆行,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如一,面对再多险阻也从不退却,只为实现百年来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电影《1921》以孜孜不倦的创新探索,力图鼓舞更多当代年轻人以澎湃热忱的青春力量,实现自我,贡献家国!


标签组:[北大] [黄轩] [王仁君] [黄建新] [建党伟业] [国际歌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5876.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