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广西北海红树林大片消失 如何进行生态修复?能否重现生机?

发表于话题:广西北海红树林大片消失
发布时间:2021-05-18

来源标题:6道禁令挡不住违规施工,广西北海红树林大片消失

原本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大片变得灰败、暗淡。随着大面积死亡,红树林的茎干、呼吸根和叶片出现大量白色粘性物质。

4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督察发现,北海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施工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部分红树林甚至被直接砍伐。

违规施工致200多亩红树林受损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护岸、净化海水、维持近海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科学研究与生态体验等方面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专家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极低的植物多样性支撑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督察组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下属多家港口环境问题突出,北海铁山港东港建设违规施工,造成大片红树林死亡。

广西红树林问题并非首次发现。

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北海铁山港东港区存在建设规划问题。2016年12月,自治区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对东港区榄根作业区相关施工的监督管理,减轻对红树林生态湿地的影响。

督察组指出,2017年6月,该港区涉海部分动工后,无视上述要求,在围堰尚未合拢的情况下强行作业,致使大量含高岭土的污水进入红树林区域。加之工程建设造成区域水动力减弱,高岭土悬浮物堆积及粘附在红树林上,影响其呼吸及光合作用,导致红树林大面积死亡。

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施工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部分红树林甚至被直接砍伐。

经司法鉴定,截至2020年5月,该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达257.67亩,其中严重退化155.07亩,死亡102.6亩,死亡株数达37988株,区域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据森林公安调查,施工单位甚至直接砍伐红树林168株,严重违反《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

6道禁令阻挡不了企业违规施工

我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其中,广西的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均有红树林分布。

为保护“海岸卫士”,目前我国已建立并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国家法律制度体系。2018年国务院对围垦占用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滨海湿地作出严格规定,相关省区制定了地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这份条例明确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应当避让红树林地。国家或者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让,需要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办理用地、用海、用林审批手续。

督察组指出,北部湾港务集团下属的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对施工区域周边大片红树林死亡的情况不闻不问,也未上报有关部门,红树林受损情况持续多年。

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榄根作业区红树林受损面积逐年扩大。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12月受损面积约8.25亩,2018年10月受损面积为71.55亩,到2019年6月受损面积已增至141.3亩,有关情况直至2019年11月才被北海市相关部门发现。

政府相关部门发现这一问题后,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合浦县自然资源部门先后5次向该公司及施工单位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但该公司拒不停工。

2020年4月30日,北海市自然资源局再次下达停工整改要求,该公司仍以红树林死亡原因不明为由,拒不停工。

6份文件一直没能阻止企业违规施工,直至2020年5月5日,该公司被北海市自然资源部门约谈后才停工。此时,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已累积达到257.67亩。

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合浦县及北海市自然资源部门先后下达6份停工整改文件,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拒不整改。

生态修复难度大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介绍,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9000多公顷,绝大部分为天然林。此次被损害的榄根红树林虽然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但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铁山港天然白骨壤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同时表示,本次破坏的合浦县榄根红树林的死亡目前已造成一定的近岸潮沟内的水体动力等改变,降低了沉积物含氧量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及生物量。榄根红树林的死亡还会对周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其影响方面及程度有待评估。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这个地方被破坏的红树林,如何进行生态修复?能否重现生机?

对此,专家表示,高岭土导致红树林死亡的事件在国内外极为罕见,其生态恢复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榄根红树林虽然存在修复的可能,但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估计需要6到10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

专家指出,在缺少科学试验的情况下,大规模造林存在盲目性。榄根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步骤应该通过试验研究、认识问题、探索方法、分步实施、科学管理。

原本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大片变得灰败、暗淡。随着大面积死亡,红树林的茎干、呼吸根和叶片出现大量白色粘性物质。

4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督察发现,北海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施工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部分红树林甚至被直接砍伐。

违规施工致200多亩红树林受损

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消浪护岸、净化海水、维持近海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科学研究与生态体验等方面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专家称,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极低的植物多样性支撑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

督察组指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下属多家港口环境问题突出,北海铁山港东港建设违规施工,造成大片红树林死亡。

广西红树林问题并非首次发现。

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北海铁山港东港区存在建设规划问题。2016年12月,自治区整改方案明确要求,加强对东港区榄根作业区相关施工的监督管理,减轻对红树林生态湿地的影响。

督察组指出,2017年6月,该港区涉海部分动工后,无视上述要求,在围堰尚未合拢的情况下强行作业,致使大量含高岭土的污水进入红树林区域。加之工程建设造成区域水动力减弱,高岭土悬浮物堆积及粘附在红树林上,影响其呼吸及光合作用,导致红树林大面积死亡。

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施工致大面积红树林死亡,部分红树林甚至被直接砍伐。

经司法鉴定,截至2020年5月,该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达257.67亩,其中严重退化155.07亩,死亡102.6亩,死亡株数达37988株,区域生态系统受损严重。据森林公安调查,施工单位甚至直接砍伐红树林168株,严重违反《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

6道禁令阻挡不了企业违规施工

我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其中,广西的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沿海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均有红树林分布。

为保护“海岸卫士”,目前我国已建立并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国家法律制度体系。2018年国务院对围垦占用包括红树林在内的滨海湿地作出严格规定,相关省区制定了地方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这份条例明确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应当避让红树林地。国家或者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让,需要占用或者征收红树林地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法办理用地、用海、用林审批手续。

督察组指出,北部湾港务集团下属的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对施工区域周边大片红树林死亡的情况不闻不问,也未上报有关部门,红树林受损情况持续多年。

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榄根作业区红树林受损面积逐年扩大。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12月受损面积约8.25亩,2018年10月受损面积为71.55亩,到2019年6月受损面积已增至141.3亩,有关情况直至2019年11月才被北海市相关部门发现。

政府相关部门发现这一问题后,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合浦县自然资源部门先后5次向该公司及施工单位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但该公司拒不停工。

2020年4月30日,北海市自然资源局再次下达停工整改要求,该公司仍以红树林死亡原因不明为由,拒不停工。

6份文件一直没能阻止企业违规施工,直至2020年5月5日,该公司被北海市自然资源部门约谈后才停工。此时,区域红树林受损面积已累积达到257.67亩。

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合浦县及北海市自然资源部门先后下达6份停工整改文件,广西铁山东岸码头有限公司拒不整改。

生态修复难度大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介绍,广西现有红树林面积9000多公顷,绝大部分为天然林。此次被损害的榄根红树林虽然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但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铁山港天然白骨壤纯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同时表示,本次破坏的合浦县榄根红树林的死亡目前已造成一定的近岸潮沟内的水体动力等改变,降低了沉积物含氧量和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及生物量。榄根红树林的死亡还会对周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其影响方面及程度有待评估。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红树林保护和修复,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这个地方被破坏的红树林,如何进行生态修复?能否重现生机?

对此,专家表示,高岭土导致红树林死亡的事件在国内外极为罕见,其生态恢复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榄根红树林虽然存在修复的可能,但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估计需要6到10年,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创新。

专家指出,在缺少科学试验的情况下,大规模造林存在盲目性。榄根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步骤应该通过试验研究、认识问题、探索方法、分步实施、科学管理。

标签组:[广西北海]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生态修复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6939.html

相关阅读

蜡染:苗族特色文化

蜡染是贵州省丹寨县、安顺县、织金县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丹寨县、安顺县及织金县是以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在长期与外界隔绝的艰苦环境中,这里的居民逐渐...

2025-04-11

苗族剪纸文化与其他民族有什么不同

苗族是中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

2025-04-11

苗族舞蹈的特点

早在北宋年间,苗族的歌舞已经名闻遐迩,在京城引起轰动。《宋史·南蛮曲南蛮传》载:“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事实上,苗族的舞蹈起源很早,从它那原始、古朴的风貌即可看出,...

2025-04-11

苗族有哪些著名小吃

苗族饮食以酸辣为主,食物多采用腌制法,蔬菜和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辣味的。特色小吃:油茶,油炸粑粑,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松桃烂糊桥米豆腐民国二十年左右,蓼皋...

2025-04-11

苗族关于龙的传说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苗族,作为中华56个民族中的一员,对龙的崇拜并不亚于汉族,苗族人民对龙有着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疆腹地的台江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旱灾。河水断流了,水井干涸了,田土绝收了,山上的树...

2025-04-11

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由来

郭桓贪污案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影响很大,因此而发明的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的方法也一直沿用至今。郭桓是在洪武十七年五月才升任户部尚书的。对于清官来讲,户部,尤其户部长官是个苦差,因为他掌管全国各地...

2025-04-11

苗族龙舟节是端午节吗

苗族龙舟竞渡具有悠久的历史,明(嘉靖)《贵州通志》卷三“风俗”记载:“镇远府端阳竞渡。府临河水,舟楫便利,居人先期造龙船,绘画首尾,集众搬演居戏。以箬裹米为粽,弃水中。拽船争先得渡者,是岁做事俱利焉”...

2025-04-11

苗族鼓舞有多少种类

花鼓舞——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赶夏”等民族传统节日。它的活动形式是由两人各持两根尺许长的鼓槌、分别站在鼓的两面同时击鼓,另有一人持单棒居中击鼓腰作伴奏。两者节奏要求统一,动作...

2025-04-11

苗族吊脚楼有什么独特文化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砖屋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因而,苗族历来依山傍水,构筑一种通风性能好的干爽的木楼,叫“吊脚楼”。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

2025-04-11

苗族吊脚楼是什么样子的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黄土墙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脚楼便成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样;苗族的一些上层首领也修筑砖石彻的带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宽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贫寒的人家也筑简陋的竹楼...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