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直播带“货” 线上办展 让文物“说话” …… 云观展 开启博物馆奇妙漫游模式

发表于话题:博物馆奇妙漫游
发布时间:2021-05-18

  在北京工作的川妹子谢娜这几天很高兴。春节前,闺蜜要她相陪到四川旅游,点名要去三星堆。岂料新冠肺炎疫情一来,旅行泡汤。那天,她们关注了三星堆微信公众号,居然发现三星堆早已推出线上VR虚拟展厅,“点开一看,界面人性化、文物精度高,真的有穿越现场之感……”

  在线上推出VR虚拟展,并非三星堆一家的新创意。今年疫情发生以后,各大博物馆推出种类繁多的“云上博物馆”项目,既有常规的线上基本陈列展,也有专门策划的金牌讲解员“云游”直播;既有针对文物爱好者的线上文物赏析专题,也有针对“剁手党”的博物馆文创“直播带货”。就连三星堆博物馆的新展开幕式,也直接搬到网上。

  如今,新技术的植入+互联网思维,在“云端上的博物馆”漫游,越来越精彩。

四川博物院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同步直播,互晒馆藏巴蜀文物。图为四川博物院藏击鼓说唱俑。 四川博物院供图

观众参观“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成都博物馆供图

三星堆云直播画面截屏。

“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上的展品。成都博物馆供图

《金玉琅琅——清代宫廷仪典与生活》特展上的精美文物。

《金玉琅琅——清代宫廷仪典与生活》特展上的精美文物。   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炫

  三星堆云开馆 21万网友“剪彩”

  今年2月29日,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在展陈提升后重新开放,并且请来“各界人士”举行了开幕式。当然,疫情背景下,这个史无前例的开幕式是放在网上举行。

  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是三星堆两大基本陈列展的精华部分,青铜神树、金杖等国宝级文物都陈列在这座馆内。去年10月,综合馆闭馆进行展陈提升改造,原本打算1月24日恢复开放,结果遭遇疫情。

  宅家抗疫,老百姓也需要文化滋养,三星堆博物馆很快对展览进行数字化采集。制作沉浸式VR云展厅,配上“先导影片”“设计师说”“策展人说”“馆长致辞”等视频,一场轰轰烈烈的网上开幕式由此展开。

  这是一场面向大众的文化盛宴。开幕式的主角不再是领导或专家学者,每一个普通观众都是活动特邀嘉宾。只要从三星堆微信推文《你有一封展览开幕式邀请函,请查收!》中识别二维码,就可进入网上开幕现场。这天,21万多网友“应邀出席了开幕式”,成都网友刘娅是其中一员。她发现线上开幕式有呆萌的青铜大立人倒计时和迎宾,可以手写签到、挑选嘉宾就座位置,还可以亲手给展览揭幕——只要为青铜人头像贴上金面具,便可完成剪彩环节,然后“入场参观”。

  线上展览准备了全景超清VR,还有专业语音讲解。参观结束,刘娅选择了“大会合影留念”:上传照片,生成了一张与三星堆戴金面具、成都博物馆天府石犀等文物的“合影”。

  刘娅把这张开幕合影发到朋友圈,配文:“今天,我应邀给三星堆新展剪了彩。”引来点赞无数。更多参与活动的观众则纷纷在网上开幕式弹幕留言,“这个开幕式接地气!”“这是一个先于行业时代的创新玩法……”来自三星堆博物馆的数据显示,这次开幕式,人气值达30.4万;淘宝直播间瞬时观看人数最高达到120万。

  快

  博物馆直播齐上阵

  云端上的博物馆看什么?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背景下,云游博物馆已基本覆盖大多数博物馆。

  打开成都博物馆官方微信,可以深度VR漫游的不仅有最新的“清代中日伊万里瓷器特展”,已经撤展的“丝路之魂”“映世菩提”等特展均可网上重温;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同样把常设展和往届举行的精彩特展以VR方式推出。不仅如此,历届金沙太阳节也做了全景漫游。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早已准备就绪的线下太阳节被迫叫停。线上太阳节却仍未落幕。打开官微,与实体建筑等高的北京天坛灯组气势恢宏,宫廷彩灯长廊如梦如幻。这个线上太阳节,吸引了1万多名网友线上观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建川博物馆等数十家博物馆均开放了线上观展服务。足不出户逛博物馆早已不再是梦。

  云端上的讲解,同样丰富多彩。2月23日,三星堆与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全国著名博物馆一起参与了8馆联合直播。资深讲解员向霞出马,“青铜神树象征着什么?”“青铜大立人手上握的是象牙还是权杖?”一个个问题让直播间里一派沸腾,“话痨”网友频频发言,“青铜大立人是祭司吗?”“我好想知道他手里究竟抱的是什么!”网友“小鱼儿”感叹,“平时参观博物馆要安静,网上逛馆气氛太热烈了!”这场直播,获得160万+的观看量和20万+的点赞量。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直播同样干货满满。资深讲解员姚凯带着网友逛了博物馆后不过瘾,在文创区拿起一件文创青铜小立人。把小立人后脑勺对准屏幕以后,网友发现立人脑后居然梳着长长的发辫!此时,姚凯拿出三星堆青铜大立人的图版对比两者的发型,揭晓古蜀人不同的发型意味着掌握不同权力的不同族群。“太过瘾了!”如此深度解读,直播好一阵刷屏。

  面对不同群体的网友,金沙遗址博物馆还打造了多款“定制直播”,请出四川唯一一名手语讲解员史宇明在同事的配合下,用手语为残障人士“定制讲解”;设计Q版皇帝变身线上导游,亲自解说《金玉琅琅——清代宫廷仪典与生活》特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四川博物院也联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同步直播,互晒馆藏巴蜀文物。

  

  博物馆花花草草皆成网红

  云观展、云直播,云端上的博物馆,你还能想到什么?

  在四川博物院,是馆藏文物的线上精品赏析,是文物现身演绎动画。在这里,连博物院的花花草草都是网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小川川逛展览”“小川川聊文物”等话题迅速在官方微博上线。宋徽宗的《腊梅双禽图》,张大千的《拥衾仕女图》等川博镇馆之宝每天上线精品赏析,两个多月累计阅读量便超过2500万人次。博物院还推出“见字如面,文物传情”AR公益明信片创意活动。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川博明星文物战国牛鼠纹铜矛便亲自上演抗疫动画鼓舞士气。考虑到公众宅家抗疫对大自然的向往,工作人员利用博物馆里百花齐放的园林资源,结合馆藏文物里的“花花世界”,做了持续的线上分享。没想到仅这个系列就有357万网友阅读。

  在成都博物馆,云上生活同样别具特色。1月底,“耳朵里的古往今来”系列音频在喜马拉雅推出,博物馆策展人和热心的电台主持人齐上阵,将成都通史、成博临展等不同专题讲得让人神往。天府石犀、汉代经穴漆人也化身漫画主角,或指导防疫或致敬英雄。“成博,成都”的系列视频也在官方微信上线。其中,疫情后期推出的《成都,笑颜永在》视频以馆藏文物汉代陶俑的笑脸,诠释乐观豁达的天府文化,尤为暖心。

  直播带货这种网络新形态,同样被引入云端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在8馆联合直播时,专门派出专家级讲解员出身的文创经理从文化与美学角度解读文创产品,让原本就造型独特的耳环、项链以及摆件等仿佛拥有了生命,直播间一直刷屏:“上个链接!”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创部专门开了3场淘宝直播带货。文创设计人员、销售人员和电台主播首次坐在一起,向网友展示各种文创爆款的设计理念与产品特性。“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去带货!”金沙遗址博物馆文创与营销部负责人邱阳感叹,“但这个尝试还不错,能让更多网友通过直播爱上博物馆文创,并最终爱上博物馆。”

  记者手记

  云上博物馆覆盖面还可以更广

  今年疫情以来,人们蓦然发现,原来云端上的博物馆已经如此精彩。为此,记者还在川报观察客户端做了宅家逛博物馆系列报道,川内稍有名气的博物馆线上版都专门体验过。其间,有三星堆博物馆这样的惊喜,也发现了诸多遗憾。大多数云端博物馆保证了VR游览,但画面精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有的对馆藏精品缺乏重点推介,让人只能走马观花;有的界面设计人性化不足,经常逛到“死胡同”,需退到主页另选场景才能继续参观。总之,记者过了一把穿越逛馆的瘾,但感觉意犹未尽。

  目前,四川博物馆数量达到200多家,各有特色,然而有线上VR展的尚不足三分之一。博物馆是公众获取知识、了解历史的重要窗口,扩大云上博物馆的覆盖面,提升用户体验,是让博物馆活起来的重要途径,也将更好地满足二三线城市以及广大乡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当然,经费不足是制约云上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客观因素。各大博物馆在没有条件建设线上VR展厅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文物高清图文、视频、定期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浸润人心。

  对话

  用互联网思维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当云逛馆、云观展成为博物馆常态,未来,博物馆如何运用新技术吸引更多公众?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三星堆博物馆疫情期间推出网上开幕式,备受好评,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朱亚蓉:主要还是创新让我们在众多同类云端产品中脱颖而出,收获了口碑。

  首先网上举办开幕式这种方式前所未有,它突破了时空局限,极大提升公众参与度。其次设计了仪式感十足的流程、强化公众参与感,另外开幕式界面也充分进行了风格化的艺术设计,趣味十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也就是传播方式的创新。为了增加活动关注度,我们在宣传、推广方式上下足了功夫,既设计了H5产品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发布和分享传播,媒体推广也进行了精心策划。开幕式前三天在各媒体预热造势,开幕当天在重要博物馆公号发布开幕式链接,同时联合淘宝、快手等平台对开幕式进行网络直播。当天,这场直播观看人数累计高达200多万人次。

  记者:网上开幕式只是把公众目光吸引过来。云端上的博物馆还是要有干货才能留住观众?

  朱亚蓉:是的。所以我们在网上开幕式以外,将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云展厅VR展进行了重点打造。我们使用了当前最新的高保真影像技术,让虚拟展厅画面分辨率达到了1.5亿像素,极度高清。另外分层加载技术和场景平滑切换,能够保证加载速度和图像的清晰,对手机性能要求大大降低,几乎所有手机用户甚至老年机都能流畅观看。我们还配备了专业人声讲解,每个场景还添加了重点文物的高清图片和专业文字介绍,线上观看效果并不逊色于线下参观。最重要的是,线上博物馆真正支持渲染式VR体验。用户只需要一副VR眼镜,就可真正“穿越”现场。

  记者:今年疫情以来,博物馆的云服务受到了公众好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博物馆还应该怎样利用新技术为观众服务?

  朱亚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服务空间,也带来了博物馆文化服务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当公众有线上文化服务的需求,就需要我们突破常规,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合创新,以适应新时代博物馆行业发展。这次网上开幕式给我们很多启发,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用户思维,网上文化服务要充分考虑观众的信息需求和参与方式,重视“体验感”的塑造,打造真正满足观众需求的线上文化产品。其次还是要“内容为王”,产品内容本身是博物馆获得公众认可的价值基础。唯有做好内容、创新形式才能赢得口碑和公众支持。此次网上开展,许多观众看了VR展后都纷纷表示还要到现场来看实体的展览,从而达到了我们线下引流的目的。另外酒香也怕巷子深,博物馆也需要通过网络传播最大限度吸引观众注意力。而为了满足公众需求,博物馆也应有开放的眼光开展跨界合作,为公众提供更多元优质的文化服务。(记者 吴晓铃)

标签组:[博物馆] [文物] [重庆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7771.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