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中国火星天团亮相!首次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 | 北晚新视觉

发表于话题:2020中国火星大使
发布时间:2021-05-18

今天(11日)“中国探(测)火(星)飞控团队”首次亮相

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

这是位于河北怀来的亚洲最大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进行悬停避障试验

现在我们的“火星天团”也与大家见面了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真容吧

曾经

奔月只停留在我们的神话里

如今,在这里

我们见证人类探测器首次登录月背

曾经

到火星去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今,在这里

飞控火星团队正一步步将梦想变为现实

跨越4亿公里的测控距离

面对未知的风险挑战

他们仰望红色星球,披荆斩棘,为梦奔跑

2020,中国探火,强势来袭

飞控人,火力全开,为梦而战!

网友评论

延伸阅读:

中国火星探测“初露峥嵘”

高高塔架中间的红色平台缓缓升高,着陆器点火、塔器分离、悬停避障……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潮澎湃。这里是在位于河北怀来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11月14日,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终于在这里揭开神秘面纱,首次公开亮相,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仿真模拟

完美着陆

试验所在的场地是亚洲最大的地外天体着陆综合试验场,模拟了火星重力环境。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试验塔架高约140米,通过上方的环形盘架连接成柱形的钢体结构,形成的内圈直径120米,空间足以满足模拟火星降落过程所需要的空间;中间的红色平台通过36根钢缆进行固定,可以为探测器提供火星的重力环境,并能精确跟随探测器的下降过程;地面则铺设了特殊的材料,并形成坑或者坡的形状,以模拟火星表面的环境。

“探测器发射之后,大约需要经过7个月左右的时间飞行抵达火星,最后在火星降落只有7分钟的时间,因此这是最困难、挑战最大的一个环节。而与地球的自然环境相比,火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重力只有地球的1/3。”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在现场告诉记者。因此,本次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张荣桥介绍:“今天的实验主要是模拟从70米高度塔器分离,在67米高度上悬停,在这个高度上寻找地面的安全着陆区,然后避障下降到20米高度。”

据了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也就是说,与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的三步走规划相比,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不可谓不艰巨,而安全着陆,可以说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

红色诱惑

奥秘无穷

火星,这颗距离地球最近5000多万公里、最远4亿公里的行星,一直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火星探测,可以说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技创新活动。

对外太空和地外生命的好奇是人类探索火星的一大动力。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有一定相似性,使人们对火星探索一直抱有浓厚兴趣。多年来,关于火星的科幻作品层出不穷, 从儿时熟悉的“马丁叔叔”,到近年热映的《火星救援》,火星寄托着人类无数太空梦想。

专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有着和地球相似的自转周期。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

2018年,有国外媒体发表文章称,科学家在火星南极冰盖下发现了液态水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对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探索热情。有科学家曾从5个方面分析了火星探测的科学意义,如探索火星上的生命存在,研究火星磁场长期演变,研究火星的大气和气候的演化过程,对火星地形、地貌特征与分区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务实开放

坦诚真挚

当日的试验观摩活动既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务实开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中国国家航天局共邀请了法国、意大利、巴西等19个国家的驻华使馆的大使及使节,欧盟、非盟驻华使团、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代表和中外媒体记者约70人莅临活动现场,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放姿态。

事实上,中国航天发展60年来,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已经与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40余份航天合作协定。

比如,我国与法国联合研制了中法海洋卫星、天文卫星;与意大利联合研制了中意电磁卫星;与巴西联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资源系列卫星,被誉为“南南高技术合作”的典范。

在嫦娥四号任务中,中国与德国、荷兰、瑞典、沙特、俄罗斯、阿根廷等国开展了积极的国际合作,并于今年4月发布了关于嫦娥六号和小行星探测的合作机遇公告,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近期在地球观测组织2019年会议周开幕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将高分一号、六号卫星16米分辨率光学数据对全球开放共享。

这些举措为扩大更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享空间技术成果,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福祉。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共享航天发展成果。中国国家航天局愿与各国航天机构、空间科学研究实体及国外空间科学爱好者携手,在后续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航天事业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网友评论、人民日报海外版

流程编辑:TF017

标签组:[火星探测] [火星大气] [火星卫星] [任务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7972.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