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完达山1号”只是被麻醉,为什么河南出逃的两只老虎要击毙?

发表于话题:击毙外逃老虎
发布时间:2021-05-31

前有杭州金钱豹出逃,今又有河南丹江孔雀谷两只老虎逃离人类控制,期间还攻击了饲养员,种种新闻事件让人们渐渐地意识到这些关在笼子里,看起来萌萌哒的大猫,本质上还是凶猛的野兽。

暂且不谈丹江孔雀谷租借老虎的行为合不合规,就事件本身的结局而言,令许多人感到不解,为何当初闯入黑龙江密山市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只是被麻醉带走了,而在河南出逃的这两只老虎要被击毙呢?

是老虎就危险!

我已经记不得多少次在一些关于虎豹的文章下面,看到了“太萌啦!想养一只”类似的评论了,在许多人的认知里面,总是觉得经人工饲养之后的野生动物,危险系数将直线下降,甚至不具备危险性了,比如马戏团里,凶猛的狮虎豹在驯兽师的面前如同小猫一样温顺,做着各种指令动作。

但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不管是人工驯养的,还是野生的,只要是老虎,就危险

为什么“完达山1号”只是被麻醉而不用击毙?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具备麻醉抓捕的条件。从“完达山1号”进村到被发现,再到被抓捕的整个过程中,虽然几次出现了惊险的情况,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在保障抓捕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能实施麻醉。

“完达山1号”是一只越境而来的野生东北虎,在进入村庄之前,它对人类十分陌生,而陌生感使它惧怕人类,在没有受到刺激或威胁的情况下,几乎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为什么河南出逃的两只老虎要击毙?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它不具备麻醉抓捕的条件。从官方的回应来看,当时这两只老虎出逃之后,已经变得十分狂躁,多次表现出攻击的倾向,对抓捕人员及周边群众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另外,经专业人员多次勘察环境,尝试麻醉均未果,最终经上级批准才击毙的。与进入村庄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相比,河南的这两只老虎在行为上表现得更加狂躁,攻击性也更强,更重要的是丹江孔雀谷后面是密林区,一旦错过时机,老虎逃至山林,抓捕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孔雀谷后面的密林是不具备大型猛兽生存条件的,而马戏团里面的人工饲养虎,缺乏野外生存能力,它唯一可能的食物来源就是吃人,孔雀谷距离县城仅有几公里,最终在饥饿的迫使下,这两只老虎会转变为“食人虎”。

出逃的圈养虎更危险

对人类而来,从出逃的圈养虎可能会比野生虎更危险一些。首先从环境上而言,一旦发现老虎出逃,势必会造成人们慌乱与躁动,这会直接刺激老虎,使之变得富有攻击性,河南出逃的两只老虎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大型猛兽来说,外界环境突发变化会使它们感到压力从而变得紧张,进而容易诱发应激反应,老虎受到刺激之后,会有两段明显的情绪变化:先是感到恐惧想要逃离,然后转变为愤怒想要攻击。

世界上有虎国家里面,都存在着“食人虎”的传说,不过它们并不仅仅存在于传说当中,在现实生活中,食人虎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野生环境下的正常老虎,在遭遇环境变化、受伤、变老之后,也有可能转变为食人虎。

比如1907年猎人在印度的查姆帕瓦特捕杀了一只食人虎,其后在对它的检查中发现了存在牙齿方面的疾病,专家猜测:这只老虎由于上下颚的犬齿均断裂了,且下颚犬齿刺入骨中,这样的牙齿情况让它无法捕获野生猎物,从而将目光盯向更为容易捕食的人类身上。

相对于野生虎而言,从人工饲养环境下出逃的圈养虎,它本身就不具备独立狩猎的能力,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它们就会捕食对于它们来说最为熟悉的人类。

未知的才是最恐惧的,2017年11月22日,淅川县荆紫关镇金山广场上一位老人竟然敢将手伸过护栏投喂笼中的老虎,2021年3月12日,黑龙江一位70岁的老者上山打柴遇见东北虎,却被吓得大喊大叫。

两件事中,投喂老虎的老人被圈养虎咬伤了手臂,而偶遇野生虎的砍柴老者,反而将猛虎吓跑了,对于人类来说,主观上认为野生虎比圈养虎可怕,但事实上刚好反过来。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间,我国依然存在较多的野生老虎,但在这个阶段,我国人口快速上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开荒拓土,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被破坏,人类活动区域与老虎生存领地之间的交集不断增加,最终矛盾也达到了顶点。

因为不断与人类接触,导致陌生感消失,从而变得敢攻击人类的动物袭击事件,其实在世界上并不罕见,比如19世纪90年代末,肯尼亚-乌干达铁路修建期间,就有大量工人被狮子捕食。又如孙德尔本斯,人们常常进入红树林里劳作,这里也最容易出现食人虎。

最直观的一个例子,印度的豹子频繁伤人,而我国的豹子却鲜有伤人的现象发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印度有着世界上最多的流浪狗,同时豹子数量也较多,即便是在孟买这种印度最大的城市,豹子也都会趁着夜色走入街头捕食流浪狗。

对于印度的豹子来说,早已对人类司空见惯,渐渐地会发现,人类这种生物除了长得高大之外,并没有太强悍,甚至比起野生猎物来说更容易捕捉,所以印度的豹子敢勇于向人类发起攻击。

我国的豹子数量较少,且多生活在秦岭、太行山脉、西南腹地等一些人迹罕见的区域里,多数豹子终其一生都未见一人,对于它们来说,人类是陌生的庞然大物,而陌生感使它们敬畏,所以我国的野生豹子,多是躲避人类的,在没有受到足够大的刺激下,是不敢贸然攻击人类的。

圈养虎豹则不然,在日常的饲养生活过程中,它们对人类早已丧失了陌生感,一旦出逃,既无独立狩猎能力,又丧失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大概率会变成食人虎。

河南出逃的两只圈养虎在追捕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强攻击性的趋势,在不具备麻醉抓捕的条件下,适时击毙没有任何问题。

另外,“完达山1号”是野生的东北虎,全世界野生东北虎数量不过600只左右,生存在我国境内的更是少之又少,约30只左右,非常珍贵,所以能麻醉抓捕,尽量麻醉抓捕。


(关注我,看有趣有料的动物知识。)



标签组:[动物] [老虎] [老虎伤人事件] [野生动物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19354.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