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个甜瓜卖10多万人民币,日本凭什么?_详细解读_最新资讯_热点事件_36氪

发表于话题:日本两个蜜瓜拍出16万
发布时间:2021-05-31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作者:洛达内斯,36氪经授权发布。

把水果当做奢侈品来卖,除了日本,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国家了。

在国际大都市东京繁华地段坐落着一家千疋屋(senbikiya),门厅靓丽、光彩照人。

乍看像是卖高档服装与名牌包包的奢侈品店,进去了才知道,奢侈品店是不假,不过卖的不是名牌包包,而是世界顶级水果,价钱也倒不高,一个水果也就相当于买一个路易威登(LV)的包包。

就算在国内已经实现车厘子自由的中产阶层,恐怕也得掂量下自己的腰包,然后不得不羞愧离开,临走时甩下一句,“一个甜瓜卖十万人民币,日本人真是有病”。

视线回到国内。中国不少自助餐厅的老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前几年,但凡日本旅游团来光顾的时候,水果都会被快速拿光,海鲜和肉类反而少人问津。看着日本游客一盘一盘地拿西瓜吃,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表情,餐厅老板心里乐开了花,恨不得日本客人临走时每人给打包一个西瓜带走。

不了解日本国情的人可能觉得,不是说日本经济很发达吗?怎么连西瓜都吃不起了呢?但现实就是这样。在日本,吃得起水果一度被认为是一种身份、地位的体现,甚至上档次的高级水果还可以被拿来行贿。

日本的水果真有这么贵吗?有图有真相。下图引自日本NHK官方推特的新闻,两个夕张甜瓜的最终竞拍价格达到了500万日元,为历史最高价格。按现在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来看,一个夕张甜瓜约合15万元人民币,所以前文中所提到的10万元的价格,还算是折扣价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甜瓜都能卖出这样的天价。除北海道外,日本关东、九州地区也产出甜瓜,但成本却远远低于夕张甜瓜,价格也属于日本中产阶层能接受的范围。

而且,如今大量物美价廉的进口水果,可以充分保障日本消费市场的供应,日本民众能不能吃得起水果已不是问题。只是由于特殊的“国产更好,优先购买”的情结,能买得起本国的优质水果,依然是日本民众心中经济能力和身份的象征。

日本民众之所以如此信任和崇尚本国农产品,与日本农业的发展特点有关。

由于耕地面积狭小,首先要充分保证主粮种植的土地供给,发展到今天,日本也才实现了稻米全国自给,国内消费粮食的国产占比仅为37%。换作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低比率随时有亡国的危险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留给其他农产品的种植空间自然少得可怜。于是在日本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相:任何农产品都可以种植,但同样任何农产品都需要大量进口。

有限的条件决定了有限的选择,摆在日本面前的也只有一条路——走高端农业的发展道路。一亩地普通种出的大米能赚1000元,而精细化种出的大米可以赚1万元,换做是你,会怎么选?

常言道,农业搞得好,必然有诀窍,诀窍在哪里,“精”字不可少。日本高端农业走的就是“三精化”发展道路,即定位的精准化、设备的精致化、品控的精细化。

网上曾流行一个段子,说如果中国的土地产值是1,美国是7、法国是56、日本是128、以色列是256,排名世界前两位的国家均是国土面积不大、耕地面积狭小,且耕种环境恶劣。

如今日本农业走上高端化、精细化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

20世纪初,日本本土的农业种植技术较为落后,现有的种植品种很多都是经过外来引进、嫁接,最终实现了本土化培育。这与日本经济的“引进、加工、改良、出口”模式异曲同工。

即便是极少数的国产品种如富士苹果,也经历了漫长的技术升级换代的过程。最初的富士苹果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分场于1939年以国光为母本、元帅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20余年选育出的苹果优良品种。

在历经土地改良、化学化、良种化、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后,对于日本高端农业而言,需要做的就是“限界を超える”(冲破极限),向着永无止境的完美迈进。

以被誉为“世界十大奢侈品水果之一”的夕张甜瓜为例,在其种植过程中,育苗一定要在严格控温的温室中进行;为避免过度的光照,需要给所有果实套上恒温膜;生长期的授粉及果实管理更是马虎不得,时间进度甚至精确到了几分几秒。

上述温室选材严格,搭载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设备,造价高出国内温室十几倍。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极致投入,也是国内同行业者不可想象的。

即便这样,也不是所有摘下来的甜瓜都能有机会躺在超市的柜台上,能成为最终的商品还要过五关斩六将。首先是外表关,要经过外形选美,有凸起、凹陷甚至圆润度不佳的都会被淘汰,还要看网纹是否清晰、是否有断裂。

看到这儿很多人可能就要抓狂了,水果到底是用来吃的还是用来看的?这是个好问题。

日本水果首先是用来看的,其次是用来送的,最后才是用来吃的。

过了外表关还不够,最后一道工序是试吃检测甜度。普通的水果甜度一般达到10左右就属于高品质了,夕张的顶级甜瓜糖测度能高达14-16,虽达不到腻人的程度,但也足以颠覆你以往对甜瓜的认识了。

试吃员们通常要在一批产品中试吃大概200个左右,最终将品控标签贴在仅存的胜出者上,举世闻名的夕张甜瓜才得以以商品的形式与人们见面。

日本的高端农业技术并非秘而不宣,但为什么世界上鲜有国家能够复制日本的模式呢?

一是可能受制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二是鲜有人愿意投入高成本,三是缺乏高素质的农户和诚信商家,四是国家的补贴力度不足,日本恰好完美解决了这几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而所谓的匠人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诚然任何领域的技术升级换代都伴随着反复试验、反复失败的过程,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我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在某一领域深入挖掘的精神。我们目前看到和牛、越光大米、夕张甜瓜的光鲜背后,都遭遇过无数的尝试和失败。

以日本鹿儿岛黑猪为例,它与匈牙利羊毛猪、伊比利亚猪一起位列世界三大名猪。400多年前,日本引入该猪种,为了培育更优品种,还引进了世界各国的猪种进行杂交繁殖,经过几百上千次的试验对比,最终选定了英国伯克郡猪,期间历经了生长周期慢、瘟疫多、淘汰率高等种种失败,才繁育出如今的良种。

高投入才能有高回报,这是农业领域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相当于我国的农业农村部)提供的预算数据,2021年度农林水产领域的预算达到23050亿日元(约合1386亿人民币)。此外,政府专门为“智慧农业加速化实证项目”拨款50亿日元,用于促进农业从业者集约化资金达到244.74亿日元,拨款80.9亿日元用于提升日本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日本农民的素质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领先水平。日本农户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类现代化农机工具,为了加快种植技术的转型升级,他们甚至自费赴海外进行实地考察。更难能可贵的是,日本农户善于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以博客、论文的形式公开发布,使其他从业者取长补短,带动行业整体向前发展。

与中国农民求高产、求高效的理念不同,日本农民更多秉承的是“玉不琢不成器”的理念。当然,能够支撑日本农民这样做,主要是因为日本城乡差距并不那么明显,而且日本农民的生活水平要远高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部分群体甚至高于日本城市工薪阶层。

造假这样困扰其他国家的问题,在日本也不存在。因为其他国家最多假一罚十进行赔偿,而在日本可以连命一起赔给你。

几年前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大米事件,换作是别的国家基本就是把企业负责人抓进去坐几年牢,然后为消费者赔偿损失,尽最大可能维护企业的形象与存续,但日本的做法可能会刷新你的认知。

在这起毒大米事件中,先是负责销售环节的经理畏罪自杀,因为货是从他手里直接卖出去的,是直接责任人;随后负责品控的负责人也畏罪自杀,因为他没有检测出大米中的有害成分,是间接责任人;最后公司的社长畏罪自杀,很可能大米怎么有毒的从头到尾社长都不太清楚(毕竟没有直接参与生产管理),但作为公司的最高责任人,社长以自我了断的方式代表企业向全体国民谢罪。

在日本不用曝光,企业就深知在这个国家造假的后果和下场。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日本在农产品领域的保护和补贴力度也是其他国家少有的。

日本的农产品保护方式繁多,如特保、线性和非线性、部分降税等,政府采用多种方式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有效空间。举例来说,日本的和牛是世界公认的牛肉中的贵族,顶级的神户和牛经常被炒到天价。数据显示,近几年日本神户牛肉的年出口量仅400多头,只能满足10%的市场需求。

因为过于珍贵,2020年3月3日,日本政府通过了“家畜基因资源不当竞争防止法”,禁止将和牛的基因带到日本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和牛的精子、受精卵等资源都受到法律保护,违者最高会被处以10年有期徒刑或者1000万日元(约为59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为防止日本的优良品种流向海外,今年4月1日,日本施行了新的《种苗法》,同时发布了1975个禁止带出日本的种苗名单,包括“阳光玫瑰”葡萄、福冈县“甘王”草莓、北海道“梦美”大米等。

日本之所以禁止这些产品出口,原因无外乎两条:一是本国供不应求,要先满足日本国内的高端消费市场;二是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日本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也是空前的。农民的收入中有60%来自产品收益,其余40%则来自政府补贴,极小的城乡差别也是日本社会高度稳定的基石之一。

上述问题,恰恰是中国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走向高精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国农业发展不可能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轻松引进诸如富士苹果的栽种技术了。求人不如求己,与其一味地依靠外国,不如自力更生地搞研究,力争在种植领域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弯道超车”。

科学研究往往都带有一定风险性,可能几十年过去却没有拿出任何的技术创新成果,但重要的是不走出这一步的话,我们将永远止步不前,如三轮车追汽车,最后被越落越远。

去年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进一步向乡村振兴战略迈进,结合日本农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可以有所借鉴。

不过还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农民?需要种什么样的产品?国家给予怎样政策扶持?各个环节如何有效衔接?

一是打造国家品牌。类似日本的“和”系列,我们能否推出中国的“一省一品”,培育出我们的“华”系列,即华牛、华羊、华食、华服等。

凭借中国本土化商品赢得国际行业标准的认可,应建立我国的水果地理手册,重点扶持山东苹果,江西脐橙,新疆葡萄、蜜瓜等知名品牌,在现有基础上升级栽种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品牌打造力度,以满足国内高端消费市场需求。

二是高产向精产转化。目前我国的消费市场呈现高品质商品供应不足的现象。在疫情之前,中国每年的出境人数均在1亿人次以上,大量的爆买事件频频登上各国新闻头条,造成了一定的消费外溢,但同时也说明人们对高品质、高价值的商品需求旺盛。

“雪花梨亩产一万斤,每斤一块钱”,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一些地区仍然大量存在。未来应该要逐渐淘汰一些高污染、低效益及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落后农作物产能,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辅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孕育出精细化、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先进农作物产能,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市场需求。

三是培育高素质农民。曾经有媒体采访过日本的一位农户,他说,“中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有那么多的农学专业毕业生,最后都去哪儿工作了呢?并没有看到他们走向田间地头从事农业生产啊。”一句话道破天机。

目前我国缺乏的并不是农业领域的专家,而是具有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农民。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选择一项专攻的领域,加上勤奋劳作的精神,这才是构建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四是改变消费者对国产农产品的观念。与日韩两国的消费理念不同,中国的消费群体目前仍有盲目崇拜进口产品的倾向,认为国外的产品在品质、安全性方面有所保证,殊不知在某些领域国产产品已达到了世界级水准。

转变消费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且带有非强制性,这就需要未来我国在农产品领域继续发力,针对高消费群体培育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加大舆论引导,将消费留在国门之内,这样一来,消费出口转为了内销,所产出的价值又能反哺到农业的再生产中,形成正向循环。

中日两国有不同的国情和国力,日本的某些经验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自身的优势,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换技术,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华”系列水果也能和爱马仕、LV等一样享受奢侈品的待遇,我们的消费者也能以享用“国产农产品”为荣。

参考资料:

1.付加価値を創造する新たな農業part1:「イノベーションによる高付加価値化」 

2.付加価値を創造する新たな農業part2:「六次産業化による高付加価値化」 

3.付加価値を創造する新たな農業part3:「ブランディングとプロモーションによる高付加価値化」 

标签组:[三农] [种植业] [农业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0100.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