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2021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这些新变化了解一下_招生

发表于话题:2021高考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2021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这些新变化了解一下

距离2021年夏季高考还有两周的时间,学子们将迎来人生大考。2021年的高考,和往年相比有了若干新变化。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报名人数上升、8省市迎来新高考首考……这些问题备受考生和家长关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021年高考时间“回归” 6月7日开考

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确定2021年全国高考统考时间仍为6月7日、8日。去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全国高考推迟一个月举行。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

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高考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 有望突破1200万大关

目前,多个省份陆续公布了高考报名人数。从已公布高考人数的省份来看,高考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

山东高考报名人数连续三年上涨,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9.5万余人,其中夏季高考63万余人;在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达125万人,比去年增加约9万人;湖南高考报名人数达57.49万人,比去年增加3.59万人;江西49.5万人,增加3.3万人……有专家分析,今年从整体趋势来看,突破千万几乎成为必然趋势,更有可能再创新高,有望突破1200万大关。

8省份迎来新高考首考 采用“3+1+2”模式

今年,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辽宁、重庆等8个省市高考生将迎来新高考首考,将采用“3+1+2”模式。

加强高考报名资格审核

严格审核考生的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高考移民”,切实维护高考招生秩序。

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

做好考生和考务人员日常体温测量和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按要求为每个考点配备防疫副主考,设置必要的隔离考场、隔离设施,配备充足的防疫物资。认真落实入场体温检测、考场全面消毒、通风、保持间距等措施。

高考临近,各高校的招生章程正在陆续发布。高考招生也是学生和家长非常关注的环节,今年的高考招生计划也有很多亮点。

招生继续向中西部和农村等地区倾斜

为巩固脱贫成果,教育部在今年4月作出部署,明确2021年继续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实施重点高校招生专项计划,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报考条件、招录办法等相关政策保持不变。

此外,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学校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继续将招生计划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21年高考招生新增37个本科专业

37个新增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9大门类,都是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新设的国家最紧缺专业,其中专业数量占比最多的是工学,其次为农学。

“大类集群”是今年主要招生方式

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中,考生报考通常按照“专业(类)+院校”和“院校+专业组”的模式进行。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邢朝霞介绍,“因为很多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对专业的了解和认知较少,他们需要进入高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后,才能真正了解到一些专业是究竟学什么的。如果觉得在集群里面找得不够好,还可以申请调转专业。”

个性化培养 为拔尖人才搭建平台

国家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一批高水平大学在高考招生中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学生,通过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配备一流师资和学术环境,为拔尖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整合资源 多校启动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

在今年的高考招生中,记者发现,一些高校启动了跨校联合培养新模式,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整合两校优质资源,培养具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招生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创新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更国际化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生在国内接受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记者注意到,在今年高考招生中,更具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不少高校的新亮点。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各学校还根据自身特色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学校开展合作。

如何选择专业 听听专家的建议

“新高考改革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就是科学选才。对于考生报志愿来讲,不管可以报多少个志愿,实际上真正管用的还是前面报的几个志愿。”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荐志强提醒,考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首先是想去哪个地域或是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之后再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

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张力建议,家长一定要帮助考生进行职业规划,在孩子三年的高中生涯当中,灌输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此外,家长还要提前根据考生兴趣,通过高校官网等渠道帮考生分析、整理相关材料。“如果考生没有特别明确的专业方向,还是要选择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这样可以通过一年的通识教育的培养让他产生对某些专业的兴趣爱好,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冲刺吧,考生们!祝愿每个人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加油!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美显 综合央视网、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

标签组:[升学考试] [高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0336.html

相关阅读

清明时节会“雨纷纷”的原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这首《清明》流传至今已成为经典。其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是点名了清明时节的天气情况。那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呢?...

2025-04-12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

2025-04-12

和尚化缘是为了什么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

2025-04-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

2025-04-12

为什么要过三八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

2025-04-12

“面试”如何毁了孟浩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

2025-04-12

古人是怎么阅卷的

对于高考阅卷工作,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

2025-04-12

苗族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意的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

2025-04-12

清明节在国外有哪些习俗

印尼华人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2025-04-12

国内清明节的各地习俗

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