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社会】今天扔个菜刀,明天扔把凳子……泉州这个小区太吓人!_物业

发表于话题:小区里的社死现场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社会】今天扔个菜刀,明天扔把凳子……泉州这个小区太吓人!

昨日(17日),

在晋江溜石花园小区

11栋开店的陈先生反映,

他停在店门口的小车车顶被砸了个洞,

砸坏车的竟然是一把铲子。

陈先生说,

这是这三个月内,

小区里发生的第五起高空抛物了!

2个月前,楼上的“熊孩子”扔了一把木凳子下来;上月29日晚上,楼上竟然飞了一把菜刀下来。陈先生已经2次报警,物业人员逐户劝说,但高空抛物在这个小区仍频频发生。小车被高空抛物砸坏,找不到肇事者,又随时有生命危险,这让陈先生很苦恼。律师提醒,高空抛物不仅是不文明的行为,还会造成许多安全隐患,对他人的人身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的高空抛物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业主心慌慌 连续发生多起高空抛物

陈先生去年在溜石花园小区租了个店面,没想到今年4月开始接连遇到多起高空抛物现象。昨日9时许,他将小车停在店门口,没多久,楼上飞下一把炒菜用的木铲子,直接将小车车顶砸了个坑。记者来到现场时,陈先生刚报完警,但他无奈地说,找不到肇事者也没用,这里已经发生多起类似事件。记者看到陈先生所在的11栋有20层楼高,楼上住户的阳台、房间都直对楼下广场,在广场上停放了不少车子。

陈先生记得,2个月前,有客人刚进到店里,楼上突然飞了个木凳子下来,把众人吓了一跳。“那个木凳子很结实,要是砸到人肯定出大事。”陈先生跑到店外发现是楼上小孩扔的,便和物业人员去楼上查看,原来是小孩的奶奶在厨房做饭,小孩跑到阳台扔的凳子。

“还有一次扔五六个苹果下来,连铁的罐头也扔过。”陈先生的妻子说,家里的小孩都不敢让他们在店外玩耍,就怕楼上突然扔东西下来砸到。就在11月29日晚上,陈先生刚把电动车停放在店门口,楼上飞下来一把菜刀,直接砸到电动车上,那次把陈先生吓得不轻。他立即报了警,民警走后,他看到楼上有位老人下来捡走了刀柄。陈先生上前质问她,但对方却不承认。

除了陈先生一家遇到过高空抛物,另一位业主将宝马车停在楼下,第二天早上看到一大袋垃圾把挡风玻璃砸坏。可是同样因为找不到肇事者,他无奈地自己报了保险。受访的多位业主表示,都听说了陈先生的遭遇,意识到高空抛物很危险,现在业主们走在楼下都有点心慌。

物业也无奈 除告知和提醒没有其他办法

" 高空抛物天怒人怨 ",记者来到溜石花园小区物业服务中心,物业已经将接连发生的高空抛物事件做成宣传单。

对于高空抛物,小区业主意见不小,那么又该怎么治理 ? 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庄女士表示,上次有住户扔菜刀下来,他们就挨家挨户进行提醒劝说,但仍有住户未引起重视。对此,物业也表示很无奈,他们只能劝说提醒,但没有执法约束权。比如,那次楼上业主抛下垃圾,砸坏了楼下宝马车的挡风玻璃,物业在被抛下的垃圾中发现了住户的一些信息,发现是个租户所为,物业便告知了相关业主,但业主和租户都拒不承认;又如抛下菜刀的事件,物业怀疑是某一位业主的母亲所为,但也遭到了否认。

“在电梯、过道投放了很多禁止高空抛物的广告,但效果还是不好。”庄女士说,作为物业,他们在进驻小区时,就发布过公告,告知全体业主高空抛物的危害 ; 此外还经常通过微信群等平台提醒业主注意。至于陈先生遇到的情况,想要找出肇事者是很难的,物业只能协助他寻找,最终还需通过警方调查。

律师说法:如不能确定抛物人 所有业主承担责任

对于利用监控来管理高空抛物的问题,物业表示,目前监控只能拍到地面的情况,而无法向上拍到是哪家住户有扔杂物的行为。如若加装监控,小区范围太大,加装监控的成本也会很高。

那么遇到高空抛物受损该向谁索赔呢?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培育说,根据国家《侵权责任法》规定,高空抛物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可将高空抛物的相关住户同时作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关业主承担民事责任。如有业主能证明是哪一户所为,则由这一户承担责任。如证明不了,则由全部业主承担责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无论抛物人是故意或过失,都要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根据该法条的规定,如果能够明确认定抛物人是谁的,那么由抛物人对被害人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如果抛物人是未成年人,且没有财产的,由未成年的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不能确定抛物人是具体是谁的,则由所有可能实施抛物行为的人共同承担被害人的损失。也就是说,同一栋楼内的邻居向外面高空抛物砸到了行人或车辆,如果查不出来究竟是哪一个人造成的这个损害,为了保护受害人,就只能让这栋楼内有所有可能实施高空抛物的住户共同承担补偿责任。

高空坠物危害大 鸡蛋也能砸死人

高空抛物致人受伤,甚至死亡,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被人们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很多人,虽然都有听闻高空抛物致人受伤的事件,但事故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很多人都不予重视,为了贪图一时方便,就随手往外一扔,完全不顾自己所处的位置、高度,扔下去的物品会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也有很多人认为,自己随手抛出窗外、阳台外的东西很轻,不会砸伤人。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物理原理,高空抛下的物品质量再轻,只要高度够高,其冲击力都不容小觑。

有数据表明,一个30克的鸡蛋从4楼抛下来会让人起肿包,从8楼抛下可以让人头皮破损;18楼抛下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以让他人当场死亡。从已发生的事故来看,将高空抛物视为全民公敌当真不为过。

一颗70多克的鸡蛋,从4楼、8楼、18楼、25楼的高度砸下来的力:

从4楼砸下:受力约为216牛/平方厘米,44斤,相当于一个7岁男孩的体重。

从8楼砸下:约为304牛/平方厘米,62斤,相当于一个10岁男孩的体重。

从18楼砸下:约为456牛/平方厘米,93斤,相当于一个14岁男孩的体重。

从25楼砸下:约为536牛/平方厘米,约为109斤,而受力面积仅1平方厘米,相当于一个成年女子的体重。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泉州晚报社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张晓明 实习生:廖艺萍 文/图

编辑:陈清霞

审核:江晓媛

编辑:楠煜

标签组:[法制] [违法犯罪] [高空抛物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0767.html

相关阅读

张瑀《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卷,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金代画家,张瑀所作。张瑀,金代人,生平不详,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旧题为南宋人作,后在画上发现署款“祗应司张瑀画”六字,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

2025-04-17

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2025-04-17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江山各处保留...

2025-04-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

2025-04-17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原文译文鉴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唐代: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

2025-04-17

金朝时期儒学的繁荣与衰败

大金立国一百一十九年,中国古代各种统治思想灿然皆备,分教分派,教中有派,派中分支,呈现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儒家思想独占鳌头,居于主体地位。那么,儒家一派怎样上升为主流思想的?和其他思想关系如何?有何...

2025-04-17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

2025-04-17

杜甫《春望》文学赏析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

2025-04-17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

2025-04-17

《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的直接蓝本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大约生活于金代中叶金章宗时期(1190—1208)。“解元”是金...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