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袁隆平先生,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图/ 稻田下的袁隆平


从一开始认识袁隆平先生,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课本里认识的,课本里是所描述的是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所做出的贡献,还记得那时候的想法就是研究出高产量的水稻,意味着我们能够有饭吃,能吃饱,是多么值得令人欢呼鼓舞的事儿啊

印象特别深的经历,就是我读小学的时候,那时候在乡村里读的书,学校离家里很远,天刚蒙蒙亮,院里的公鸡就伸着脑袋开始报晓,我每次起床睁眼,都能见到起的比我还早的母亲忙碌做着早饭,煮好的饭捏成饭团,带着赶路的时候吃,恰逢母鸡下蛋时,就会用剩下的热米汤敲上一两个鸡蛋做成的米蛋汤,和着饭团吃成为了记忆中不可磨灭的温饱美食。每到中午的时候,学校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六七岁时候的脚步速度,要是回家的话来回要各一小时,于是中午饭就不吃了,有时候还好能扛过去下午放学回家吃,有时候是扛不住的,那种饥饿感,我是记忆犹新的,记得只要看到别人有吃的我都会凑过去看着吞吞口水,上课回答的声音都不敢大声要保留体力,甚至放学回家走路都毫无力气,强忍着劲,看看有什么植物蔬果能不能吃填填肚子。


▲图/ 人吃五谷杂粮,至关重要


那时候回到家里还要干活,好不容易等到了母亲做好了晚饭,实在是本能的狼吞虎咽筷子夹啥啥往嘴里送,母亲也实在看不下去就会想法子,多做一份带到学校留到中午吃,那时候家里不殷实,盛饭的设备都是普通的那种塑料盒,带到学校到了中午,菜馊了,吃吧?那股味磨人,不吃吧?饥饿难耐。所幸,学校里有亲戚,母亲和老师们商量好,每周带几两米过去,每到中午去教师专用食堂打一勺饭,那时候的中午,能吃到热腾腾的米饭都快哭了,感觉到了这个世界开始有了点色彩。我母亲自然也是饿过肚子的,煤油灯下跟我们讲过他们那个年代的状况,饿死人、吃小孩村里村外常传开,我奶奶就是饿死的,所以我没见过我奶奶......我父母那一代,他们还算勤快,张罗着种水稻,种水果树,能吃的适合当地土壤的都差不多种了一遍,以至于秋收能存些粮食过冬,过剩还能到集市上卖赚些银票买些商品,那时候能给我买个新书包都能让我高兴好久。


后来,我父亲出门在外赚了些钱,在城市里买了房子,还是乡村里屈指可数的呢,意味着我可以生活在城市里,可以在城里读书,可以不用饿肚子了。到了城市才发现,中国的商品经济遍地都是,中国的经济开始了飞速发展,我们不用饿肚子,能吃饱饭了,但是这股饥饿的记忆,会伴随着我成长......


▲图/ 饱受饥饿的孩童


在初中的课本里,我认识到了袁隆平先生,那时候我特别在意的就是他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可以增产还可以克服很多环境问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养活国人必然是一大难题,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无疑是成为了养活国人的救命稻草,同时也为国家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成为领先地位做出贡献。之后,我便看了有关袁隆平先生的一部电影《袁隆平》,那是个动荡的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决心,暗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产的杂交稻,让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饱饭,让人类远离饥饿。便开始了研究水稻之路,电影里也是经历的不少的坎坷,惊喜里又伴来了失望,失望里传来了噩耗,噩耗里重燃了希望,希望带来了成果,多么离奇曲折的经历,我看了着实心里百感交集,可最终带来的结果是着实的让人感到欢喜啊,是的,因您这样的人存在,我们不再挨饿,路上不再有饿殍,您简直是我们的福音啊,正如您所说的:“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粮食也可以扳倒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历史进程来看,粮食,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


之后,便是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我也一路的,顺利的读完高中,大学毕业,稳定就业,开始做着自己的本分。您老也一直在致力于水稻更高产,为各个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无论是中东,东南亚还是非洲,全世界都有您的杂交稻的身影,您一直为您当初的梦想付诸实践,您的杂交稻成为了“共享稻” 。当然,闲暇时也能在屏幕前见到袁老的身影,近期央视采访时将近90高龄,依然能看到您老的身子硬朗,胃口不减当年,我们自然是放心。在采访时我们知道了您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的梦想是多么的实在啊,仿佛也是我们老百姓的梦想,和着先生一起逐梦呢。特别是您在屏幕前给我们呈现您运动的身影,一出“90”后的梗王,带博士生“会死脑细胞的”时愁到挠头的样子,在我们百姓的心里是多么的亲和啊,简直是我们百姓的网红啊。



我依稀清楚,2021年5月23日,那是个周六,我还在公司里加班出项目,偶尔劳累时刷刷咨询或朋友圈动态,有意无意间注意到多了一些关于您的悼念信息,我一时惊愕急忙搜索可靠信息,看到了官方辟谣信息才长舒一口气,至于媒体的参差不齐我是不在过多在意,您老健在就行,我们不希望吃这种“瓜”。时至中午,那时我已经午饭过后正要打盹,便传来了您溘然长逝的消息,那时真的不敢相信,前段时间还看见到您胃口尚好,身子骨健在,怎么会......想想袁隆平先生的一生,致力于粮食高产,养活国民,解决全世界饥荒,仿佛是救世主般的神圣光辉照耀着大地......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是袁隆平先生,钟南山先生,还是那些为国家,为百姓无私奉献的伟人,你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肉眼可见的,功勋实在是着重啊,我们百姓可是都记在心里,感激着您们呢。看了袁隆平先生的追悼会过程,我着实的震撼又高兴,举国哀悼,数以亿计的人民都做出自己的行动在为先生您哀悼呢,都惦记着您老呢,甚至我们都觉得老天是把您老安排到了另一个世界,需要您拯救苍生,拯救黎明百姓......那些网络的侮辱诽谤言论,我相信袁隆平先生肯定是不予以理睬的,他们无疑是出于某种目的,或是认知狭隘导致他们这样哗众取宠,这些人是真的不懂先生心中的痛,每每谈论到饥荒年代,都能戳中袁隆平先生,那一代人,真正忍受过饥饿的这批人心中无法磨灭的痛。




▲图/ 自媒体,追悼会


袁隆平先生,袁爷爷。在此,晚辈由衷的敬佩您,也很感谢您,天堂之上,一路走好啊!


  - END -   

作者 | 桑小榆   

编辑 | 桑小榆   

审稿 | 徐勋成、段钰、廖海铭

本文根据个人属实经历所写,

致敬袁隆平先生


标签组:[袁隆平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071.html

相关阅读

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吗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不过在只在族群内部使用俄语,社会交流上都使用汉语与汉文。通俗点来讲就是: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历史渊源,俄罗斯属于归化民族,三次大规模迁徙我。属于...

2025-04-08

俄罗斯族的礼节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

2025-04-08

中国为什么会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

2025-04-08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1、你如果认识从前...

2025-04-08

张爱玲散文集经典语录30句

1、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1936《书评四篇》之《〈若馨〉评》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39《天才梦》 3、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

2025-04-08

张爱玲《第一炉香》唯美语段

1、静默三分钟,倒像致哀似的。2、把女学生装扮得像赛金花样子容貌,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3、两个人一块儿坐着,非得谈话不可吗?4、宝蓝瓷盘里一棵神仙掌,恰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

2025-04-08

张爱玲独特的张腔语言

自创新词、词语混搭、比喻、移情、通感……独特的“张腔”语言,是张爱玲在“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之外,深度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自创新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双音节词组合,二是叠音词...

2025-04-08

兵马俑在国外享有哪些评价与赞誉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

2025-04-08

“女大十八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

2025-04-08

苗疆蛊术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蛊似乎有一种迷信。《辞源》中“蛊”字有四种解释:①毒害人之物也;②谷皮也。谓谷中虫也;③事也;④惑也。一般人心目中的“蛊”,与民族学家有兴趣传道的“蛊”,都是第一种解释,即蛊毒之蛊,其他的几...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