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袁隆平院士去世6天后,最恶心的一幕发生了……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前段时间郑爽的208万日薪闹得沸沸扬扬,惹得大家造出“一爽等于208万元”的梗。

最近又有时尚界大姐大苏芒“口出狂言”,被大家造出了“一芒等于650元”的梗。

是不是觉得“一芒”比起“一爽”来,纯属小巫见大巫?

要是这个650元,只是明星一人一天的伙食费呢?

最近有一档节目,邀请了15位艺人一起体验生活。

节目里,苏芒提议同节目组的嘉宾“你们每一人每一天先交伙食费”。

宋丹丹在节目中有个“六五零发报处”的梗,便提议“交650”。

嘉宾们表示赞同,但是苏芒却直呼“650真的不够啊”。

宋丹丹反问:“为什么呀?”

苏芒就说:“你们早上不喝奶不吃鸡蛋的吗?我伙食真的不能这么差。”

一天650的伙食叫差?!

难道我等打工人平时吃的都是猪食吗?

这段视频放到网上,惹来了巨大议论。

一人一天650的伙食费还不够,他们是吃金子吗?

我们普通人一天的伙食费平均30元,有些节省点的一天20左右,650基本是一个月的伙食费了。

看到处处都是批判之声,苏芒和节目组赶紧出来辟谣,不是一天650,而是21天一共650。

也就是算下来,一天30左右。

这倒是符合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水准了。

但是网友们一听这辟谣,就更不信了。

说是辟谣,又拿不出未剪辑的视频做证据。

再者说,明星们生活奢侈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一天30块,他们吃得下去吗?

为什么这次“伙食费事件”会刺痛到我们?

可能我们普通人每天拼死拼活,都赚不到650的一半。

那些为国鞠躬尽瘁的院士们,守边疆的勇士们,更是每日饮食简朴,一心为公。

但是苏芒一开口就是650的伙食差,吃不了。

两相对比,怎么不叫人心寒。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

我不介意他们愿意每天花650吃饭。但是我很介意他们并没有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就有能力每天花650吃饭。

明星们生活奢侈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从他们晒出的照片和出演的视频中可见一斑。

比如说前著名主持人李湘,曾被爆料一个月光买菜就要7万。

他们家冰箱里放的都是高级食材,菜都是买的进口的,每天还要喝一碗3万块一斤的燕窝。

郑爽一瓶矿泉水要1500。

范冰冰晒出的日常餐里有鱼子酱,一串葡萄要500。

还有相声演员曹云金,印象中也不算很有名气的明星,但是他家冰箱一打开也是富贵逼人,放了8盒燕窝,还有虫草、花胶等名贵食材。

刚出道没两年的杨超越吃的是一片五六百的西冷牛排。

就连没拍两部戏的N线小明星,晒出的购物单里,都有5000多的火腿,700多的杏仁奶。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据天眼查爆料,从裁判文书上看到的明星餐标,更是贵得惊人。

不算出名的歌手一天的餐标是1000,随行工作人员是500。

天后王菲2012年的餐标就有2000。

奢靡之巨,完全超乎大家的想象力。

也有很多人持不同的意见,他们有能力赚钱,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诚然,钱是他们赚的没错,但是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值这个价吗?

明星高片酬,可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演技拙劣的影视剧,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一边炫富一边卖惨的人设……

从他们的社会贡献来看,他们凭什么可以享受着高收入的同时,还瞧不起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那些真正应该高收入的伟人们,反而作风简朴,不尚奢华。

就在苏芒这档节目首播的前一天,袁隆平院士逝世。

悼念的文章和视频中,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袁老形象,勤俭节约也是他老人家身上的闪光点之一。

袁老生前一向简朴。

不讲究穿着,一件衣服只花几十块钱,一条10块钱买的领带照样让他精神奕奕。

有次采访前袁老花39块钱买了一件花衬衫,说起来的时候都喜滋滋的,“(这衣服)好得很”。

饮食也简单清淡,一荤一素就足够,兴致来了,还会自己下厨炒个菜,下碗面。

一只杯子用了十几年舍不得换,按摩椅沙发坏了也不准换。

但是袁老在科研和水稻上特别舍得花钱。

他曾把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励的奖金500万都拿出来搞科研,并出资设立“农业科技基金奖”,还慷慨捐助教育事业,为家乡父老免费提供水稻种子。

再看看袁老的成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研,为中国人民解决了吃饭问题;培训了4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农技专家,为世界粮食产量做出了贡献。

袁老曾经说过,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6000,加上奖金、津贴这些,一年年薪30万。

和那些明星相比较,袁老不是更有资格拿高工资享受生活吗?

但是袁老一生严于律己,不耽于享乐。

袁老曾分享过自己的金钱观:

“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勤俭节约,不挥霍不浪费,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优良传统美德。

令人欣慰的是,这份精神又继续传承下来了。

在袁老去世之后,很多网友为了缅怀袁爷爷,吃光了自己碗里的所有饭粒,晒出“光盘”,承诺以后会珍惜每一粒米。

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袁爷爷,我乖乖把饭吃光了。”

为了抵制浪费食物行为,我国已经通过了《反食品浪费法》,但是仍有很多人不知收敛。

前段时间新华社怒批的“倒牛奶”事件,就是典型。

粉丝为了追星,购买了大量的牛奶,拆开瓶盖扫码为偶像投票之后,居然把不喝的牛奶全部倒进了沟里。

有多少孩子想喝牛奶买不起,又有多少非洲孩子因饥饿面临生命危险。

这些哗哗倒掉的牛奶,又能拯救多少孩子的性命。

畸形的饭圈文化令人憎恶,在孩子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金钱观时,诱导他们为了偶像花钱,大额消费,无度消费,继而带来的就是浪费。

正是这些粉丝们的“无私供给”,才让那些明星们可以一边做着低付出高回报的工作,还一边叫嚣着“650的伙食差”。

更可恶的,是这些奶企为了销量,平台为了维护广告商的利益,合作“割韭菜”。

他们难道没有想到“奶票打投”会带来广泛的浪费行为吗?

未见得,只是被利益蒙蔽了眼睛,看不清自己的良心。

还有一度受人追捧的“吃播”。

那些“大胃王”们为了获取流量,挑战一人吃掉10斤海鲜饭,吃20斤大饺子,吃80斤披萨……

事实上,真正天赋异禀胃容量大的人少之又少,这些“大胃王”们大多都是假的。

为了营造吃的多的假象,“大胃王”有的边吃边吐,有些先吃后吐,视频全靠剪辑。

有一次,一位UP主放出了未剪辑的吃播视频,视频中,男UP主抱着碗,边吃变吐,吃进去的80%都被吐了。

分享美食本该是一件享受愉悦的事情,但是在“大胃王”吃播镜头下,吃的越多、吃的越猎奇,就越好。

这些吃播毫无意义,只是主播们为了博得点击流量的畸形手段罢了。

而他们吐掉的粮食,可能是别人赖以生存的救命粮。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一边是那些“大胃王”胡吃海塞,浪费粮食,一边是贫困地区老百姓们饿着肚子难以续命。

据统计,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

在肯尼亚,一位单亲妈妈独力抚养8个孩子,因疫情蔓延她失去了洗衣服赚钱的工作。

看着孩子们嗷嗷待哺的眼神,她将石头放进锅里假装煮饭,让饥饿的孩子误以为自己在下厨,希望孩子们在等待开饭中睡着。

不过这招没能瞒过孩子,孩子们知道真相后,饿得直哭。

袁老生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吃饱饭,不只是中国吃饱,更要全世界都吃饱。

袁老的梦想需要我们共同实现,身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浪费每一粒米,不糟蹋每一粒饭。

还是那句话,袁隆平爷爷让咱吃饱,没让咱糟践粮食。

我们每个人少浪费一口粮食,也许就能拯救一个人的生命。

谨记袁老的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清欢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做一粒努力向上的好种子,珍惜粮食,珍爱生活。

从今往后,不浪费一粒粮食,才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

作者简介:俏妈主创团。首发于公众号俏妈看世界,每晚8点半点,准时和大家分享家庭故事、教育心得、情感美文,温暖你的睡前时光。转载请

标签组:[中国电影] [喜剧片] [苏芒] [大胃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082.html

相关阅读

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吗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不过在只在族群内部使用俄语,社会交流上都使用汉语与汉文。通俗点来讲就是: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历史渊源,俄罗斯属于归化民族,三次大规模迁徙我。属于...

2025-04-08

俄罗斯族的礼节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

2025-04-08

中国为什么会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

2025-04-08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1、你如果认识从前...

2025-04-08

张爱玲散文集经典语录30句

1、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1936《书评四篇》之《〈若馨〉评》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39《天才梦》 3、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

2025-04-08

张爱玲《第一炉香》唯美语段

1、静默三分钟,倒像致哀似的。2、把女学生装扮得像赛金花样子容貌,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3、两个人一块儿坐着,非得谈话不可吗?4、宝蓝瓷盘里一棵神仙掌,恰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

2025-04-08

张爱玲独特的张腔语言

自创新词、词语混搭、比喻、移情、通感……独特的“张腔”语言,是张爱玲在“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之外,深度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自创新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双音节词组合,二是叠音词...

2025-04-08

兵马俑在国外享有哪些评价与赞誉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

2025-04-08

“女大十八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

2025-04-08

苗疆蛊术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蛊似乎有一种迷信。《辞源》中“蛊”字有四种解释:①毒害人之物也;②谷皮也。谓谷中虫也;③事也;④惑也。一般人心目中的“蛊”,与民族学家有兴趣传道的“蛊”,都是第一种解释,即蛊毒之蛊,其他的几...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