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诋毁攻击袁隆平!这些人渣,还配吃大米吗?-ZAKER新闻

发表于话题:袁隆平
发布时间:2021-06-01

文 | 木棉姐姐

来源 | 木棉说(ID:mumianshuo)

5 月 24 日上午 10 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市进行了遗体送别仪式,众多学界院士都赶来悼念。

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从各地赶来,瞻仰袁老遗照,鞠躬默哀献花。

全城送别袁老,现场一幕幕情景令人落泪。

人头攒动,每个人的神情都很凝重肃穆。

一向内敛克制的中国人,一向被我们说娱乐至死的年轻人,他们怀着同样的心情从各地赶来,表达对巨星陨落之恸。

大家写给袁老的书信,字字动人,感人肺腑:

" 青年定当不负您所望。"

" 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医食无忧’。"

一名女大学生坐了很久的公交,为袁老送别献花。

"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养活了我们一家人,我觉得他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

" 这世上没有神仙,也无需立庙。因为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共产主义接班人 "

送别队伍绵延 3 公里,人们秩序井然,默默地等待,静静地追思:

有孩子对着向袁老敬礼:

有少先队员主动给站岗执勤武警官兵撑伞:

整个长沙的菊花都卖光了,许多花店甚至直接免费供应:

殡仪馆的花到处都堆满了:

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前去悼念的人群:" 他让我们这么多老百姓吃上了饭,非常伟大,希望更多人纪念他。"

一名内蒙青年,带着他最崇高的敬意吊唁袁老:

载着袁老遗体的灵车从地下通道缓缓驶出,人们齐声高喊:" 袁爷爷一路走好。"

大家纷纷跟着灵车移动,走了很远很远。

道路旁来往的车辆纷纷鸣笛让行,目光跟随灵车缓缓移动,默默送行。

人们都不舍,这个时代最善良、最伟大的英雄,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前去吊唁追思的大部分是年轻人,他们懂感恩、知是非,他们热爱英雄,他们心里有国有家。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心里有爱,眼里有光。

袁老已经走远,他们上前接下了生命火炬努力向后人传递。

这样的年轻人,才是我们需要的年轻人。

2

而这世上还有另一群人,当人们哭着告别袁隆平的时候,他们就跳了出来用最卑劣的方式,展现自己异于常人的 " 优越感 "。

他们维持自尊的方式好像只能来源于践踏别人,生活到底给了他多少打击,才能让他异变得如此卑劣不堪?

他们为了博眼球,肆意散布侮辱袁老的言论,令人发指:

他写得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像糊满了呕吐物一样,成为了一种字面意思的恶心:

随后,这个侮辱袁老的人渣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光是看一眼这些弱智的发言,就想立马给他安排一个精神病院的床位:

而这样的人渣还很多。

我简直气到头痛,跟家里的长辈简单说了一下这个事儿,她们都很震惊:

" 有人骂袁隆平!为什么?"

" 那些骂他们的人是没饭吃还是不用吃饭啊?"

这话真的直击要害。

中国人对饥荒的恐惧是刻在骨子里的,我们对袁隆平的贡献也是感激在骨子里的。

我的父母至今不会浪费一粒粮食,教育后辈也是 " 粒粒皆辛苦,千万莫浪费 "。

中国人今天的丰衣足食,离不开袁隆平们的鞠躬尽瘁、呕心沥血。

而那些喷子,是真的让他们吃太饱了。

很多人以为 2021 年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挨饿,但那仅仅是因为你生在了中国!

因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粮食生产已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联合国已经警告可能会爆发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印度的饥饿危机持续,男子与流浪狗争抢牛奶:

印度国内的疫情形势,不仅让医疗系统、丧葬系统彻底瘫痪,同时对于食品供应链,也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印度国内燃料、肉蛋奶价格全部飙升,他们不仅要承受新冠带来的痛苦,还有可能因为饥荒饿死。

这些事情,都在这个世界上真实的发生着。

或许我们这代人都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

饥饿会摧毁人的意志,让人不得已去吃树皮、草根、泥土,是人最恐惧的事情。

饿了去吃泥饼:

瘦骨嶙峋:

而这一切,幸好都不会在中国发生了。

因为袁隆平早在生前就自信满满地说过:中国人不可能再挨饿了!

他早就说过要让农民有地种,让大家有饭吃,为什么还要骂他?

他用科技解决了 14 亿人吃饭的问题,为什么还要骂他?

袁老 86 岁还在迎接自己的一次攻关失败,努力攻克科学难题,寻找真理。

他为科学事业、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即便离世了还被这些吃饱了饭的人揪着骂?

而我只想说:

一个不爱惜英雄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一个辱骂英雄的人就是一个活脱脱的人渣。

3

一个国家的粮食够不够充足,是关乎国运的大事。

早在很多年前,美国曾试图用粮食来牵制我们,而袁隆平用一生的心血为我们解决了这样的难题。

扩大产量、自给自足,让我们摆脱了桎梏,也多了对抗的筹码。

而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这种饥荒的紧迫感,是因为国家早就有前瞻性的保证了我们吃得够!

官方的数据,非常具有说服力: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 5 年大丰收,每年粮食产量在 6.5 亿吨左右;

我国粮食目前储备粮非常充足,光是储存的粮食就够全国人民吃上一年。

什么是底气?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就是底气。

国家也正是因为有袁老这样兢兢业业、踏实奋进的英雄,才能变强变富,迅速发展。

即便他在最后的弥留之际,也还在问他一生所系的两件事:

第一,试验田的稻子怎么样?

第二,自己是不是不行了,大家辛苦了,不用太费力气。

而如今,袁老已去,我们悲痛不已。

我们怎么能让那些口出狂言的渣滓,亵渎于他?

袁隆平这样一个人,即便八十岁看见小鸭子也会学嘎嘎叫,喜欢吃油炸的、甜食,养了一只小猫咪叫袁花花……

他在稻田里拉小提琴,一生目光坚定,温柔地注视着前方。

这样的人,已堪称完人,为何还要在这样的时候辱骂他?

微博上说:

" 他伟大得近乎于神,但我们却忘了他也会生老病死。而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接过他的衣钵,踏实奋进,不辜负他留下的基业。"

我们出生在一个最好的国家,我们有幸不用饿着肚子去想明天的生计。

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这份好运气存下来,留给下一代。

从今天起,节约粮食,好好读书,踏实奋斗。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记住袁老生前曾说过的话:

" 人生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 我生活在自己的光里面,我不断啜饮内心的火焰。"

未见其面,确受其恩,袁老千古!

标签组:[袁隆平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091.html

相关阅读

苗族早期医学为何与巫术相结合

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

2025-04-09

二里头文化有什么特点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

2025-04-09

妻妾在古代为何被称为家累

“累”的“妻妾”义不是来源于“累赘”“包袱”义,也不是来源于“疲劳”义,而是来源于“累”的“财产”义。在汉语中,用来称呼妻妾的词语很多。“拙荆”“贱内”“内人”皆是,这些词语比较常见,构词理据也比较清...

2025-04-09

紫姑为什么是厕神

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她心地善良,为人家妾,被大妇所嫉妒,令其干肮脏下贱的活儿。她正月十五日死亡,天帝因怜悯她而命其为厕神。世人同情、怀念紫姑,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即...

2025-04-09

古代男女结婚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

2025-04-09

古代结婚的青庐指的是什么

“洞房”在唐代以前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它是指宫廷中豪华而又幽深的居室。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在古代,结婚用的...

2025-04-09

麻将里藏着大文化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麻将是八仙桌上的“长城”,是毛主席眼中“继中医、《红楼梦》之...

2025-04-09

儒林外史周进人物形象介绍

周进是《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儒林外史周...

2025-04-09

唐朝孝文化:父母为子孙攒私房钱判刑三年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中国二十四孝“感...

2025-04-09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经常听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去请购吉祥物的时候,有的人是自己这样选择,有时候则是工作人员这样推荐;几个人一起谈论关于佩戴吉祥物的时候,也总有人持这种观点;有的人则不仅自己执着这点,还把这个观点当...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