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五十公里桃花坞》首播,一场关于社交和群居生活的先锋性实验_宋丹丹

发表于话题:五十公里桃花坞
发布时间:2021-06-01

原标题:《五十公里桃花坞》首播,一场关于社交和群居生活的先锋性实验

“等了你一个小时了”、“你哪年的,有女朋友了吗”、“你粉底怎么那么厚”、“有暗恋的人吗,大方点说出来”……距离北京城市中心50公里的桃花坞,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居民,宋丹丹、舒淇和郭麒麟, 一场言语的交汇、关于初次见面的社交议题也在这里展开。

短短五分多钟的镜头里,初次见长辈迟到了怎么办、初次见面如何打开话题、如何应对长辈关于情感的询问……各种社交话题一一被抛出,即使从小生活在德云社这样一个强社交环境下的郭麒麟, “快乐”之余也有一丝丝慌乱。当然他仍然给出了一套颇具参考性的社交小妙招,“社交百科全书”名副其实。

综艺表达并没有简单触碰社交话题并停留在此,更纵深的剖析和解读是专业知识的普及。“社交场合中,情绪能量所聚集之处,就是社交地位最高的人”,通俗来讲便是朋友聚会中那个经常被打趣的人,看似处于食物链底端实则是社交活动的焦点和中心。而郭麒麟便是那个社交宠儿。

5月23日中午12时,《五十公里桃花坞》(以下简称《桃花坞》)在腾讯视频上线。和市面上常见的田园概念、经营主题的慢综艺有所不同的是, 这是一档探索当代社会群居生活的体验类真人秀,而它所邀请常驻的15位明星嘉宾——最小的社会单位——也是当下同类综艺中鲜少出现的“庞大阵容”。

脱敏尴尬:

15个人的社交实验

节目抛出的又一组社交剪影,是宋丹丹和汪苏泷、李雪琴, 一位是高情商、强社交的“老综艺人”,一位是俘获无数观众的脱口秀新秀,以及仍然是本色出现的“60后社交”达人,三位喜剧人的交锋除了溢出荧幕的笑声,还有长辈在面对新朋友时持续释放的好奇心、晚辈在询问不方便回答时的转移话题,都是破冰小妙招。

这当然只是“开胃小菜”,而不难窥见的是,社交议题下《桃花坞》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探讨链路:以明星社交剪影为依托,抛出各种现实性问题,直击观众社交痛点,观众不仅可以学习多个实用性小妙招, 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社交场景中并通过图解、幽默的方式来完成对观众的硬核知识输出,更是喜闻乐见。

这一路径下,《桃花坞》还将社交议题不断横向发散和纵深挖掘,它以共建理想生活为锚, 以15位嘉宾为样本,通过各种高频次、多组合的社交场景,打造了一幅涵盖年龄、性格、职业、资历等多重元素的社交图鉴。首期节目的社交分议题,是以嘉宾们的初次见面、选择房间、自我介绍、集体会议为轨迹,探讨陌生人初见的社交问题。

前往桃花坞的路上,结伴而行与小型见面现场是社交中迈出去的第一只脚。大家不约而同带着一些礼物,苏芒采购了一车鲜花、周也带了一大箱椒麻鸡、李雪琴带上了老家的大鹅、孟子义带了各种生活用品,当然这些“心意”也成功转化成社交时的“话口”、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的必需品、以及群居生活的萌宠和见证者。

在“欢迎来到桃花坞,请随意走随意看”的循环播放中, 首个超大型初次见面现场来临,有熟悉的老友、自在的前辈、社交达人,自然就有无处不在的社恐警报:错过了与前辈舒淇打招呼最佳时机的“萌新”赖冠霖、被周杰误认为路人的孟子义、以尖叫声为仪式感的宋丹丹三人组奔向苏芒……

当然还有一种亮相方式:宋丹丹、汪苏泷、辣目洋子和李雪琴组成的“六五零华语说唱天团”,用调侃的说唱将初次见面变成了大型粉丝见面会现场。 “人在群体中会释放更多本能的东西”,群体心理学理论奠基人勒庞曾指出,用现代化的词语来形容,便是“团魂”,统一的手势、小团体的集体意识,都有利于消除尴尬

自我介绍,大概是社交中逃不开的尴尬点。当宋丹丹主张的“我是谁,怎么出名的,有什么成就”三部曲作用于年轻群体,便有了张翰“我只是一个演员”的执拗、也有了李雪琴“大家可别太严肃认真的说了”的心声、汪苏泷的“插科打诨”式介绍成为年轻明星追捧的模板;“我怕我说出来我是谁,大家都没有反应”,彭楚粤的不安源于名气……

年龄、性格、阅历的不同,难免转化成社交中的碰撞和不适,甚至会让人产生退却的心理。 《桃花坞》并没有回避这些现实中真切存在的问题,它所呈现的明星嘉宾们不是完美的社交范本,而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样,会害怕自我介绍、担心不被群体里的人所认识、面对前辈时手足无措,以及不知道如何融入群体等,而这也是这场社交实验中最具魅力和最温暖的地方。

群居生活:

一个人抵达一群人出发

“理想生活”,是《桃花坞》抛出来的“事业线”,而一个人的理想生活容易实现,一群人的理想生活则是一场火花的碰撞,尤其是对于初识不久、尚且在磨合期的15位嘉宾来讲。远离市中心五十公里的原生态村庄,会如何蜕变成一个群体的理想社区呢?

如果说初次见面是社交议题,那 选择房间和选择坞长则更侧重于群体生活的“考点”。选择房间实则是在群体生活中构建一种更为亲密的、以家为单位的关系,“长者先,幼者后”的基本礼仪之外,性格相投、结伴同行、老友,每个人都在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并迅速靠拢,当然也有向新朋友发出邀请的人。

选择坞长是群体生活中个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投票、发言以及承担义务,而这其中同样夹杂着年龄、阅历、资历、性格等多重考量。在经历了按照年龄轮班、投票表决等多重选举机制后,陈陈陈毛遂自荐,其他14位嘉宾也自动成为他的社会实验样本。只是走马上任的陈陈陈举办的第一场集体会议并不愉快。

“我们每有一个人发言,就换一个议题”,从陈陈陈提出的“入住需求统计”到张翰提出的“明确目标”,再到陈陈陈的“讨论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社区”被苏芒否决,甚至是孟子义提出的“收钱”也被逐渐分解成为出资额度、具体用处、是否负责日常开销等问题时,会议的主题逐渐偏离,坞长的话语权持续下降。

很显然,这仍然是一个最初级的群体:每个人都在积极发表意见,却没有人能够拍板定论。“八个CEO管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上哪儿好去”,郭麒麟看透了这一点。最终这场会议也只是以“从众心理”收获了出资额人均650元、解决了晚饭问题,至于其他尚无定论。

狂欢派对的时间,看似每个人都在积极准备晚餐,思绪却不约而同停留在下午的会议里,无效、浪费时间之外,桃花坞究竟该如何建设呢?陈陈陈选择了线下讨论或者单个突破,苏芒则希望先培养群体意识从长计议,或许真的应了那句“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转折点出现在了集体晚餐时。

张翰去采购、周杰在普及有机生活的概念、宋丹丹在装盘、周也在操弄椒麻鸡、彭楚粤以镜头为牵引与所有人再拉近关系,每个人都在这顿晚餐里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当所有人都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前进,也就会快速各归其位,属于桃花坞的团魂真正在此时才开始被激发,建设理想社区的目标也再次被提出来。

群体生活,是一个需要长期磨合的过程。第一期节目并没有过多去呈现关于理想生活的模样,甚至于桃花坞的建设进度仍然是“零”,但是群居生活却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模样。 在5月21日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娱乐独角兽也有幸看到了一个初见规模的理想社区,彩绘、泥塑、毛线等多元素融合,青春、美好和碰撞感十足,每个人都各尽其用、各归其位。

《桃花坞》:

一场关于慢综艺的先锋性实验

经历了田园时期、经营时期、情感观察时期的慢综艺正在快速陷入疲软, 市场亟需一档综艺唤醒观众的热情。相比“守拙归田园”的美好,《桃花坞》所探讨的群居生活更多是在周末节假日与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短暂逃离都市、在近郊共度美好生活,也更符合年轻人的习性和需求。

另一重的现实思考,是被手机统治的生活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发便利,但关系却越来越疏远,低头族的盛行背后无论是习惯孤独还是害怕被孤独,其实都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心理。群居生活,是对人物关系的全方面勾连,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拉进,可谓“对症良药”。

隐藏在《桃花坞》的创新性背后,是节目组对现实现状的更深层次挖掘, 它所提出的“近郊美好群居生活”不仅有慢综艺对现实的治愈感,更不失为一种可行性生活建议。新概念综艺需要落地,《桃花坞》的惊艳之处还在于制作上的大胆革新。

陈陈陈、郭麒麟、赖冠霖、辣目洋子、李雪琴、孟子义、欧欧(OO)、彭楚粤、宋丹丹、苏芒、舒淇、汪苏泷、张翰、周杰、周也(按姓氏首字母排列),恐怕再没有哪档慢综艺会和《桃花坞》一样,一次性聚集15位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的且个性迥异的明星担任常驻嘉宾,而这也意味着选角、拍摄、剪辑上的难度升级。

“基本上是按照社会心理学的性格,去做一些差异化的对比”,导演透露道。据了解,节目组在前期利用大量时间去做匹配和调研,通过多次面谈不断去了解他们对节目理念的理解、对人际关系的理解。以欧欧和陈陈陈为例,作为艺术家代表,节目主要考量的是他们所带来的艺术想象力,以及社区中艺术活动的趣味性。

《桃花坞》还打破了以往慢综艺多以单线叙事的模式,以生活线和事业线并进的方式进行,在保障真实感的同时,共建理想社区的“指令”让节目更具冲突性。“想要这15个人最真实的状态,可能一开始是非常困难、找不到主心骨,会有一些曲折波折,然后到后来慢慢就好了,这其实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

从节目呈现来看,明星嘉宾在入住桃花坞时并不知道具体的节目规则,所以才有了第一期嘉宾们的“懵”、理想社区推进缓慢等问题。事物的另一面,则是它的极尽现实性,这不是一次模拟秀场,没有提前走位和演练,而是真实碰撞,这也是为什么其中的社交场景总能打动观众的关键。

不过《桃花坞》并不是一场强制性的逃离,没有没收手机,也没有被迫求生存,而是极尽真实的还原生活,每个人都是进可享受群居生活、退可独守孤独。

荒诞喜剧式的旁白、专业理论知识的融入,是《桃花坞》不同于其他综艺的独特气质。“作为一档明星社交观察真人秀,我们需要来对他们的心理活动、心理解读来进行提纲挈领,也可以实现对社交知识的科普。接下来的创作中我们也会接续这种模式,但前提是不影响故事的整体叙述”。

从横空出世到如今逐渐疲软,慢综艺走过了五年多的光景,《桃花坞》无论是从演员阵容,还是社会观察主题的增效上,以及其所探讨的“一群人的理想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新锐度,而这也决定了它必将成为慢综艺市场又一节点性作品。而回到当下,我们也期待着它带给市场更多的笑声、治愈和思考。

END

【合作 | 投稿 | 应聘 | 加群 | 转载】

发布80部影剧综片单,爱奇艺龚宇:“影视工业化”才是破局之道? 陈粒《无尽》演唱会上线腾讯视频云首发,线上演出市场还能创造哪些增量? 《理想照耀中国》背后,华策、万达等一线公司入局“主旋律”市场?

标签组:[宋丹丹] [桃花坞] [郭麒麟] [理想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1167.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