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枝独秀的文苑奇葩

发表于话题:孤傲不自赏
发布时间:2021-06-03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作者:杜承南 舒心

张爱玲 [资料图]

以前,上海滩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那白昼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入夜时华灯璀璨歌舞升平,勾起无数人如痴如醉的迷恋与向往。

上海滩这三个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它的繁荣、诱惑、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而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是它那不断涌现的传奇。

传奇于一种缔造繁华,开放思想,成就文学,奉献经典的能力;也传奇于那些历经动荡,饱尝艰辛,描绘人生,抒写情感的海派才子才女。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自嘲有个不堪入耳的恶俗名字,张爱玲。家喻户晓的女作家,情感故事的诉说者,她不仅是上海滩的传奇,更是中华文坛的传奇。

她曾说:“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斯时,她孤芳自赏地低估了自己,她未曾预料到,物质生命的终结正是她精神延续的开始。

细如流水,冷若寒霜,悲似残月,荡气回肠,张爱玲充满魔力的笔尖只要轻轻一触,便能盛开一朵朵奇花异葩,在冷眼审视人生的创作心态下,营造一个扭曲、变态、凄凉、悲怆的世界,直击读者的心灵深处,令人唏嘘动容、拍案叫绝。她的小说,更像是心灵的独白,娓娓动听地诉说着自己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一生。

名门出身 苦涩童年

悲天悯人,却又沉默寡语;通晓人情,却又我行我素。张爱玲可以同时承受文坛的青睐,世人的白眼,内心的孤寂,特立独行的女作家,举世无双的文苑奇葩。

说张爱玲是朵奇葩,实不为过。读过她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流露着孤傲与淡然,恍若这世间只有她独自一人诉说着虚无缥缈的爱情,我行我素。从不迎合别人,也无需别人迎合,与这浮华人世,确实有点格格不入。与之相伴的,总是那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小说人物,这些悲凉凄苦的人物,似乎都有着张爱玲的身影,几乎全带有她的印痕。

这样的脾气秉性,自然与特殊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张爱玲出身名门望族,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然而这样的光环并未给她的人生带来些许不同,家族的纷扰变迁反而使她对自己的出身不屑一顾,她喜爱自嘲,宣称自己只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也许想借此弥补心高气傲与冷漠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张爱玲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是暗淡无光。父母离异,母亲只身出走,浪迹欧洲,她与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下生活,没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备尝人间冷暖与世态炎凉,习惯了身边的自私、势力、虚伪、冷酷,这也许是形成她异类性格的主要原因,也从而导致她后来的作品充满悲情、酸辛与苍凉。

母亲与姑姑从欧洲游历归来、回到上海,张爱玲脱离父亲的冷漠与继母的白眼,来到上海与姑姑生活在一起。母亲对于张爱玲的教导是:“女人,要么嫁人,花钱打扮自己;要么花钱读书,自食其力。”张爱玲自是选择了后者,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初露锋芒,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旗开得胜,独占鳌头。1939年,抗战爆发,张爱玲不得不放弃赴英求学的机会而到香港大学读文科,在港大期间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毕业前夕,香港也沦陷了,港大停课,她的有关档案全部丢失。人生的挫折把张爱玲的性格磨练得更加冷漠和悲观,她长叹道:“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要被打翻的吧?”语气中尽显辛酸。

父母的离异,童年的不幸,并未令她对家有格外的眷恋,无人可亲,无人可诉,惟有写作才能宣泄内心的无奈与痛楚。

争奇斗艳 各显身手

都说女人小心眼儿,善于嫉妒。女作家之间更是恃才互轻,唯恐被别人夺去炫目的光彩。女人,似乎天生就需要被欣赏,如花丛中最娇艳的一朵玫瑰,如摆件中最精美的一件瓷器,如珠宝中最耀眼的一枚钻石,如果没有适当的赞美与怜爱,陪伴她们的唯有孤独和寂寞。诚然,被欣赏的并非一定是满腹才华,貌美如花,却是她们所认为的目空一切的资本。

同一时期,上海还有不少“才女作家”与张爱玲同时活跃在文学领域,她们之间互不服气,明枪暗箭、斗艳争奇。“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太爱读”这样的言论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张爱玲也曾说过:“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拿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李碧华则把张爱玲比作鹤顶红,对其进行十分刻薄地嘲讽。可见,那时女性作家之间的关系确实冷若冰霜。这些女士个个才华横溢、自命不凡,女人与女人之间剑拔弩张,虽无硝烟弥漫却充满浓浓的火药味,尤其是富有才气的女作家,随意涂抹几笔,便可将对手形容得面目丑陋、不值一提。

张爱玲性情孤傲,被称为“没落的贵族”,她的文学作品也洋溢着旧上海的百般风情,汩汩流淌着浓郁的小资情调。不知是其语言太过显摆,不忍褪去没落贵族的外衣;还是小说中声色男女演绎得过于缠绵,略显“俗”气;亦或是那饱受非议的与胡兰成忘我的倾城之恋,总之,张爱玲的性情不被很多人看好。但是,她依然是文坛的一颗耀眼明珠,她的作品将现实生活、男女情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在那个五光十色的冷暖人间,留下了美丽的轨迹,向世人诉说女作家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期冀。

1  2  3  4  >  

标签组:[文化] [文学] [读书] [小说] [张爱玲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5749.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杜甫《八阵图》诗歌赏析

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赏...

2025-04-24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赏析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赏析这是...

2025-04-24

《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赏析

【原文】名号大显,不可强求,必繇其道。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不于人于君①。治君者,不于君于天子。治天子者,不于天子于欲。治欲者,不于欲于性。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

2025-04-24

孟浩然《春晓》诗歌赏析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

2025-04-24

《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赏析

【原文】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

2025-04-24

《吕氏春秋·似顺论》似顺赏析

【原文】 事多似倒而顺①,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②,至短反长,天之道也。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③高,沟洫④...

2025-04-24

唐金昌绪《春怨》诗歌赏析

春怨/伊州歌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赏析这首诗,语言...

2025-04-24

唐代柳宗元《江雪》诗歌赏析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赏析柳宗元...

2025-04-24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诗歌赏析

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译文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2025-04-24

唐代张祜《宫词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宫词二首·其一唐代: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鉴赏一般以绝句体裁写...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