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一枝独秀的文苑奇葩

发表于话题:孤傲不自赏
发布时间:2021-06-03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作者:杜承南 舒心

张爱玲 [资料图]

以前,上海滩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那白昼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入夜时华灯璀璨歌舞升平,勾起无数人如痴如醉的迷恋与向往。

上海滩这三个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它的繁荣、诱惑、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而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是它那不断涌现的传奇。

传奇于一种缔造繁华,开放思想,成就文学,奉献经典的能力;也传奇于那些历经动荡,饱尝艰辛,描绘人生,抒写情感的海派才子才女。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自嘲有个不堪入耳的恶俗名字,张爱玲。家喻户晓的女作家,情感故事的诉说者,她不仅是上海滩的传奇,更是中华文坛的传奇。

她曾说:“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斯时,她孤芳自赏地低估了自己,她未曾预料到,物质生命的终结正是她精神延续的开始。

细如流水,冷若寒霜,悲似残月,荡气回肠,张爱玲充满魔力的笔尖只要轻轻一触,便能盛开一朵朵奇花异葩,在冷眼审视人生的创作心态下,营造一个扭曲、变态、凄凉、悲怆的世界,直击读者的心灵深处,令人唏嘘动容、拍案叫绝。她的小说,更像是心灵的独白,娓娓动听地诉说着自己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一生。

名门出身 苦涩童年

悲天悯人,却又沉默寡语;通晓人情,却又我行我素。张爱玲可以同时承受文坛的青睐,世人的白眼,内心的孤寂,特立独行的女作家,举世无双的文苑奇葩。

说张爱玲是朵奇葩,实不为过。读过她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流露着孤傲与淡然,恍若这世间只有她独自一人诉说着虚无缥缈的爱情,我行我素。从不迎合别人,也无需别人迎合,与这浮华人世,确实有点格格不入。与之相伴的,总是那些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小说人物,这些悲凉凄苦的人物,似乎都有着张爱玲的身影,几乎全带有她的印痕。

这样的脾气秉性,自然与特殊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张爱玲出身名门望族,祖母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女儿。然而这样的光环并未给她的人生带来些许不同,家族的纷扰变迁反而使她对自己的出身不屑一顾,她喜爱自嘲,宣称自己只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也许想借此弥补心高气傲与冷漠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张爱玲的童年过得并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是暗淡无光。父母离异,母亲只身出走,浪迹欧洲,她与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下生活,没有一个完整温馨的家庭。备尝人间冷暖与世态炎凉,习惯了身边的自私、势力、虚伪、冷酷,这也许是形成她异类性格的主要原因,也从而导致她后来的作品充满悲情、酸辛与苍凉。

母亲与姑姑从欧洲游历归来、回到上海,张爱玲脱离父亲的冷漠与继母的白眼,来到上海与姑姑生活在一起。母亲对于张爱玲的教导是:“女人,要么嫁人,花钱打扮自己;要么花钱读书,自食其力。”张爱玲自是选择了后者,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初露锋芒,发表了许多文章,并且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旗开得胜,独占鳌头。1939年,抗战爆发,张爱玲不得不放弃赴英求学的机会而到香港大学读文科,在港大期间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然而不幸的是,毕业前夕,香港也沦陷了,港大停课,她的有关档案全部丢失。人生的挫折把张爱玲的性格磨练得更加冷漠和悲观,她长叹道:“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要被打翻的吧?”语气中尽显辛酸。

父母的离异,童年的不幸,并未令她对家有格外的眷恋,无人可亲,无人可诉,惟有写作才能宣泄内心的无奈与痛楚。

争奇斗艳 各显身手

都说女人小心眼儿,善于嫉妒。女作家之间更是恃才互轻,唯恐被别人夺去炫目的光彩。女人,似乎天生就需要被欣赏,如花丛中最娇艳的一朵玫瑰,如摆件中最精美的一件瓷器,如珠宝中最耀眼的一枚钻石,如果没有适当的赞美与怜爱,陪伴她们的唯有孤独和寂寞。诚然,被欣赏的并非一定是满腹才华,貌美如花,却是她们所认为的目空一切的资本。

同一时期,上海还有不少“才女作家”与张爱玲同时活跃在文学领域,她们之间互不服气,明枪暗箭、斗艳争奇。“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太爱读”这样的言论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张爱玲也曾说过:“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拿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李碧华则把张爱玲比作鹤顶红,对其进行十分刻薄地嘲讽。可见,那时女性作家之间的关系确实冷若冰霜。这些女士个个才华横溢、自命不凡,女人与女人之间剑拔弩张,虽无硝烟弥漫却充满浓浓的火药味,尤其是富有才气的女作家,随意涂抹几笔,便可将对手形容得面目丑陋、不值一提。

张爱玲性情孤傲,被称为“没落的贵族”,她的文学作品也洋溢着旧上海的百般风情,汩汩流淌着浓郁的小资情调。不知是其语言太过显摆,不忍褪去没落贵族的外衣;还是小说中声色男女演绎得过于缠绵,略显“俗”气;亦或是那饱受非议的与胡兰成忘我的倾城之恋,总之,张爱玲的性情不被很多人看好。但是,她依然是文坛的一颗耀眼明珠,她的作品将现实生活、男女情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在那个五光十色的冷暖人间,留下了美丽的轨迹,向世人诉说女作家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期冀。

1  2  3  4  >  

标签组:[文化] [文学] [读书] [小说] [张爱玲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5749.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