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他幼年失去父亲,十岁被称为书画神童,晚年却在忍饥挨饿中离去!_徐渭

发表于话题:孤傲不自赏
发布时间:2021-06-03

原标题:他幼年失去父亲,十岁被称为书画神童,晚年却在忍饥挨饿中离去!

徐渭青少年时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在家庭生活中地位低下,有寄人篱下之感。然而他聪颖异常,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享誉远近。当地的绅士们称他为神童,将其与东汉的杨修、唐朝的刘晏相提并论。在世态炎凉之中,徐渭形成了既孤傲自赏,又郁郁寡欢的性格。

十岁时,徐渭的生母又被苗氏逐出家门,骨肉分离,对他而言刺激颇深。徐渭十四岁时,苗夫人去世,徐渭随长兄徐淮生活。二人年龄相差三十多岁,又缺乏手足之情,相处得不甚愉快。

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嘉靖十九年,二十岁的他考中了秀才。此后,徐渭两次参加绍兴府乡试,直到四十一岁时,经历了八次考试的他,始终也未能中举。此外,二十五岁时,徐家财产又被豪绅无赖霸占,所属的房产、田园,荡然无存。

二十六岁时,徐渭的爱妻潘氏又得病溘然去世。人亡家破,功名不第,使徐渭不知所措。为了谋生,他离乡背井来到太仓,却不得要领,只能徒劳而返。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后来喜欢徐渭画的人很多,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

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再次被逮入狱,并死于狱中,他原先的幕僚也有数人受到牵连。徐渭生性本就有些偏激,因连年应试未中,加上精神上很不愉快,此时他对胡宗宪被构陷而死深感痛心,更担忧自己受到迫害,于是对人生彻底失望,以至发狂。他写了一篇文辞愤激的《自为墓志铭》,而后拔下壁柱上的铁钉击入耳窍,流血如迸,医治数月才痊愈。后又用椎击肾囊,也未死。如此反复发作,反复自杀有九次之多。

嘉靖四十五年,徐渭在又一次狂病发作中,因怀疑继妻张氏不贞,将其杀死,他因此被关入监牢,服刑七年。徐渭在狱中完成《周易参同契》注释,揣摩书画艺术。徐渭在狱中七年,其中只在隆庆二年生母病故时短期出狱,办理丧事。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被下狱后,友人纷纷予以援助。其中援助最为有力的,先是礼部侍郎诸大绶,后是翰林编修张元忭,他们都是徐渭的至交,又都是状元出身,颇有声望。在这些朋友的解救下,徐渭终于借明神宗朱翊钧即位大赦之机获释。

徐渭一生不治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他的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从徐渭手中得到了不少他的作品。徐渭晚年贫病交加,所蓄书籍数千卷变卖殆尽,常至断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见富家贵室,低首乞食。有时豪饮酒肆,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

万历二十一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标签组:[书法] [书画] [徐渭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5801.html

相关阅读

中国人为什么自称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几千年来,龙已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

2025-04-14

中国人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

炎黄,尤其是黄帝,实质上是中国从部落时代走向国家形态的标志与象征。根据传说记载来看,是黄帝统一了中原大地的各部落,通过炎黄两大部落的联合,最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甚至可以说,黄帝是中国这个国家的缔造...

2025-04-14

清朝妃子为何戴&"一耳三钳&"

随着《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播出,很多人开始研究起清朝时期后妃们的装束,其中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就是“一耳三钳”,也就是一只耳朵戴三个耳环。为什么要戴三个耳环?这种习惯的原因又是什么?满族习俗乾隆皇上...

2025-04-14

拿破仑法典的立法原则是什么

《拿破仑法典》内容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确认了人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例如第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

2025-04-14

《拿破仑文选》的作品思想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诸多精英人物的高度评价。《拿破仑文选》虽然反映的只是拿破仑的一部分军事思想,而且许多具体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过时,但他的军...

2025-04-14

拿破仑三角形是什么

拿破仑定理则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已知最早提出的一个几何定理:“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构造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中心恰为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该等边三角形称为...

2025-04-14

《色·戒》:张爱玲历经二十五年才完成

《色戒》是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小说,作者张爱玲1950年创作,30年后才发表在她的这个子集《惘然记》中。作品主要描述1930年末,一位女知识青年,化身刺客,企图用美人计,刺杀汪精卫阵营中一位...

2025-04-14

《红楼梦魇》:另类的张氏 “红学”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1966年张爱玲定居美国,至1995年离世,期间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此书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结晶。、书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红楼梦〉未完》,《〈红楼...

2025-04-14

古代妻妾制度反映了什么

娶妻纳妾,妻,为何叫娶?妾,为何叫纳?这一娶一纳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作为封建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官员府第的贾府就有着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在贾府,妻子可以当家作主,...

2025-04-14

《天才梦》:张爱玲首次获奖文章

《天才梦》一文为张爱玲18岁时的创作散文,也被她视作自己文学生涯中的“处女作”。该散文为当年的上海《西风》杂志获奖征文,当时的张爱玲尚为香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原刊《天才梦》,1941年上海西风出版社出...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