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为什么每逢高考常下雨?

发表于话题:高考为什么总下雨
发布时间:2021-06-04

多年以后,当你站在人生某个十字路口,准会想起学校组织去高考的那个遥远的上午。当时,高中是个二十来个班级的非重点高中,一间间教室都对着楼外的马路,汽车崭新锃亮,沿着马路朝着望不到边的远方驶去。每年六月,神情严肃的老师都要在校园里做好动员,向学校的学生们介绍大学的美好生活。

在你的这段记忆里,很有可能有那么一场雨,出现在这决定你人生的两天里。同学们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甚至越过奇迹和魔力的限度,真的认为高考完了之后,在大学里就可以随意玩耍了。

也许高考两天里的那场雨就和“上了大学就轻松啦”的观念那样,不知道真假,但总有deja vu(似曾相识的场景)在脑海里,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自己带伞的值班壹读君丨一万

为自己带盐的值班壹读君丨婷婷 对本文亦有贡献

六月份本来就多雨

如果把“下雨”当作一个文化现象,那么结论会有趣很多。

在你考试顺利,兴高采烈的时候,一阵细雨过后,你会感到夏日的燥热为之一扫,起到了烘托你考试后愉快心情的作用。或者你发挥不顺,满腹懊恼,这场雨的滴答声也变成了恼人的节奏,衬托了你烦躁的心情。若是脑洞再大一点,你也可以用拟人的手法,老天爷看你大热天考试不容易,一场雨舒缓了你内心的急躁,满身的清爽带进了考场。

高中老师会告诉你,一切景语皆情语。翻译成白话就是:人类是这个宇宙中最大的玛丽苏。

就如同网友总结的春天到来的征兆:

1.白昼时间变长;

2.气温逐渐变暖;

3.阿森纳退出各项赛事争冠行列。

然而阿森纳各项赛事夺冠无望完全是因为它实力不济,不能坚持整个赛季的高水平发挥,恰巧在春天到来时崩盘,和白昼时间变长、气温逐渐变暖毫无关系。

同样的,高考时候常见下雨,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该下雨啦。

每年春分后,太阳直射点逐渐从赤道北移,北半球开始迎接夏天的脚步。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都在吸收热量,然而水的比热容远高于土壤,陆地的升温幅度高于海洋。升温较快的土壤,上方的空气也就更容易升温上升,形成热低压;升温较慢的海洋,上方的空气升温缓慢,温度相对较低,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有了气压差,空气就会从高气压区域向低气压区域流动,也就是海洋上空的空气流向陆地。由于亚洲有着北半球最大面积的陆地,这样的风向也就容易形成规模,东亚和南亚成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夏季季风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带着丰沛的水汽,在东亚上空,水汽凝结成雨滴降落。这一过程在中国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六七月份正是高峰期,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后的高考,基本都处在夏季季风制霸东亚的月份。在这些月份里,碰到一场雨也不是什么偶然事件。

高考为什么在六月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由于时间紧迫,第一次高考发生在冬天。此后的高考,基本都发生在六七月份。其他季节几乎没有高考。六七月份气温较高,确实不大利于考生的发挥,那么为什么几乎就没有其他季节高考的案例呢?

注意,一定要用“几乎”,这就是壹读君()的做事风格。

六七月份高考也有过替代方案,那就是春季高考。春季高考一般于每年一月考试,二月录取,三月入学。但是这一方案并没有在试点后走向成熟,反而被各地陆续取消。究其原因,各高校在秋季就能招到合适的学生,而且增加一季录取会给学校管理增加很多额外成本。各高中也不愿意为额外的一次高考试点分出资源进行特别的准备。因此春季高考打娘胎起就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参加春季高考录取。后来北京、安徽、内蒙古等地春季高考试点取消,只有少数地区仍在实行春季高考。

也就是说,高校秋季的统一招生是高考时间的一大限制因素。在这一限制因素下,高考放在夏天再合适不过,若是放在八月,则录取等工作较为仓促,只有六月和七月较为合适。

△八月份高考的话暑假也太短了,不是吗?

排除了其他竞争对手,只有六月和七月pk了。

2003年之后,高考就放在了六月,这和七月份气候炎热,极端气候事件多发有关。在作出这一重要决策前,中国气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年—2000年期间逐年6月10日—20日、7月5日—15日全国31个省会级城市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台风的发生频率等相关气象信息。六月最终成功pk掉七月,得益于六月平均气温较低,台风、洪涝等灾害较少,在六月考试,考生更有可能得到一个平安、舒适的考试环境。

从此,多雨的六月和高考就有了奇妙的缘分。

今年真的有那么多地区高考时候下雨吗

让我们来看图说话,高考这两天受降雨波及的地区如下图所示

可见全国考生较多的高考大省,多少都受到了降雨的影响。然而一些地区,如湖南省和江西省北部和整个新疆省,都没有降雨。

所以不同地区的考生,对这两天雨水的印象,应该也是不同的。

而当真正遇到降雨的考生,也比较容易记住“高考那天下了雨”的信息,包括且不限于朋友之间的谈话、街坊二大爷的嘀咕、远房三姑的唠叨、各地新闻和各种抄袭起家抄得连标点符号都一样的公众号。这种比照着自己的遭遇满世界寻找共同语言还仿佛是偶遇到这些共同语言的现象,叫做孕妇效应。这个词原本是用来描述这样一种现象:孕妇更容易有在大街上碰到许多孕妇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以被叫做“高考下雨效应”。

然后,“高考时候常下雨”作为一种刻板印象慢慢留在人们脑海中,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一次次定期在人们大脑中唤醒。这还算是比较相关的内在联系:高考在六月-六月多雨-高考时容易下雨。

但是有些刻板印象纯属巧合,由于媒体长时间的轰炸,甚至是搜肠刮肚的硬凑,也逐渐为人所知,以至于后来应验的那么一次,大家都会说,看,又实现了吧!

比如高考之外,另一位天气控制的行家里手萧敬腾老师。

如果“雨神”算是个无伤大雅的玩笑的话,那么“死神”就明显是带着恶趣味的大众恶搞了。

比如据传身怀“死亡之握”绝技的马英九,一经他握手,霉运跟着走。

又比如当年的阿森纳(壹读君()今天真的不是有意黑阿森纳)中场拉姆塞,据传每进一个球就会有一位名人死亡,因此被称为“死神”。甚至英国《每日邮报》都在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个梗。

然而雨和高考的羁绊还不止于此

虽然六月比七月总体来说要凉爽一些,但是仍有可能出现高温,考生可能会因此发挥失常。

比如2007年高考期间,北京两天高温达到了36℃,陪考家长在炎炎烈日下希望进行人工降雨。

可是降雨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求来的。

当年山东军阀张宗昌有《求雨》一诗,诗曰: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不要笑,很多人对人工降雨的理解可能也就和这首《求雨》差不多。人工降雨虽说也是向天上打炮,但也没有张将军说得这么简单。

△严格来说人工降雨也不是多炮塔神教,而是RPG神教

首先,我们得有云。没有云,就没有降雨的水源。云是由小水珠、小冰晶和水蒸气组成的,你能看到云,就得归功于这些小水珠和小冰晶。

△同样的,开水上空白色的“汽”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凝成的小水珠而不是水蒸气

其次,并不是云朵在你头上飘着就会降雨。要想下雨,你还得让它的小水滴、小冰晶越来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无法支持水珠和冰晶的重力,它们就会下落,下落过程中冰晶融化,和水滴一起,形成了降雨。

人工降雨所做的,就是通过打上天空的化学物质——如干冰、碘化银、三氧化二铝等等,要么大量吸热促进冰晶快速生长,要么吸附水珠使之上不断增大,最后使它们因自身重力下落,形成降雨。

所以,在没有云彩的情况下,不能强行造成降雨。而在有条件的地区,如今年的重庆铜梁区,就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成功地把气温从32℃降到了26℃,为考生营造了舒适的考试环境。

毕竟,今日考场里的,明日将会是社会的栋梁。未来他们将呼风唤雨,也可能用新的技术真正做到“风调雨顺”。科技和教育,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参考资料:

杨东,《“春季高考”实施六年述评》,《上海教育科研》, 2006(2)

周振宇,《80发炮弹人工增雨  营造清凉舒适高考环境》,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

标签组:[高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5995.html

相关阅读

《寻陆鸿渐不遇》原文译文及赏析

寻陆鸿渐不遇唐代: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

2025-04-16

聊斋志异猪婆龙的翻译赏析

《猪婆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原文猪婆龙,产于西江。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出沿江岸扑食鹅鸭。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一客自江右来,得一...

2025-04-16

好快刀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好快刀》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好快刀》是作者蒲松龄写的作品,出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164...

2025-04-16

唐诗《灞上秋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灞上秋居唐代: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

2025-04-16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文学鉴赏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代:李隆基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译文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

2025-04-16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译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

2025-04-16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曹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译文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江面水汽迷蒙帆...

2025-04-16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代: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

2025-04-16

《没蕃故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没蕃故人唐代:张籍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译文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战场上...

2025-04-16

韦庄《章台夜思》原文译文赏析

章台夜思唐代: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译文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