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最懂电动车“刚需”人群的,居然不是特斯拉而是五菱_搜狐汽车_搜狐网

发表于话题:懂车的人不会买特斯拉
发布时间:2021-06-04

现阶段中国电动车消费的真正刚需究竟在哪里?是特斯拉瞄准的豪华大玩具,还是另一家中国车企定位的农村通勤王?

文|信天游

图|来源网络

日前,跟友人讨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之路时,提到了到底新能源汽车如何离开政策扶持的襁褓,真正的实现能够与燃油汽车直接竞争。同时能够大面积的普及到真正的消费者手中。或许这个话题对于目前参与并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参与者们都是一道难解的命题。

在高额的补贴政策扶持下,在限行限牌双限政策的强推下,在政府、特定行业准入的推动下,在税费减免、基础设施补贴的扶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步履维艰。To C市场一直不温不火,To B市场容量极其有限。产品成熟度在快速升级的技术领域依然无法真正的让消费者感冒。新能源汽车路在何方,这是萦绕在行业掌舵者心头最大的痛。

如果说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的事件就是特斯拉的进入,有人说特斯拉是鲶鱼,它能够真正的搅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这潭死水;有人说特斯拉是鲨鱼,也许中国这些身体孱弱的竞争者们都会成为特斯拉腹中的能量。

而竞争力全方位的不足,让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参与者们根本没有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能力。因为这个竞争力是全方位的。中国本土玩家们不仅仅是电子电气架构的落后、也不仅仅是软件领域的不足、更多的是作为革命者的勇气和决心。

颠覆,不能仅仅停留在嘴上,更多的是需要付诸于实践。与时间竞争、生产力要释放、技术要突破。所有的一切源自意识形态、民族的特性、以及科学技术的积累。但话说回来,我们一定要学特斯拉吗?学不会特斯拉难道就无路可走?

答案显然不是,下面提到的一个本土案例,就具备这样的逆向思维。而要具备这样的思维,首先要读懂我们所处的市场和消费环境。比如,现阶段中国电动车消费的真正刚需究竟在哪里?是特斯拉瞄准的豪华大玩具,还是另一家中国车企定位的农村通勤王?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9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3万元如果除以12个月的话,每个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0元。这是我们中国绝大部分消费者真实的购买力或者说是我们最大的消费群体真实的消费能力。

而这个消费能力还需要包括一切日常的必需品的开销,而汽车这个可选消费品对于绝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还属于奢侈品。但是,如果将这个数据乘以14亿,这又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市场拥有多么巨大的消费潜力。

只是,谁能够将这个消费潜力挖掘出来?

以笔者所处的北京为例。15年前的北京,早晚高峰已经开始出现拥堵。而路面上跑着的汽车最多的是长安汽车生产的奥拓以及天津汽车生产的夏利。后面几年,随着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系列的各种品牌的微型汽车应运而生。

奇瑞QQ一度卖到脱销,一年卖10万辆跟玩一样。与之同步诞生的还有长安奔奔(参数|图片)、比亚迪F0(参数|图片)等知名微型车车型。而当北京为代表的主力市场开始升级换代,微型汽车开始走向衰败的时候,中国的农村却开始了新一轮轰轰烈烈的汽车普及热潮。

就像父辈年轻时的年代,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结婚的标配,而这个时代,在广大的农村,汽车成为嫁妆的标准配置。而但凡是谁家嫁女或是哪家娶亲,汽车总是能出现在婚礼的现场。

笔者的一位前同事老家家住河北某县,曾经数次的给我介绍过如此的场景。说完总是感慨一下,原本付出“巨额”成本的汽车,在粉墨登场之后往往被作为藏品深藏家中,只有在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时候才会发挥它真正的价值——交通工具,而平时绝大部分时间只能将其束之高阁。

究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在收入还比较微薄的广大农村市场,可以花3、4万块买一辆汽车,但是却无力负担日常高昂的使用成本。

或许生活在大城市的你早已习惯了无处不在的成本支出,但是在农村如果一个月需要花一千块钱去保障一个交通工具的使用成本,那将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支出。毕竟2020年我们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刚刚突破3万元大关。将每月近一半的收入用来养车?不可能!

电动汽车,抛开技术的不成熟、续航里程的不足、不去考虑充电的效率远低于加油,如果仅仅考虑日常使用成本,你会发现电动汽车日常使用的成本如此之低。如果将使用场景放在农村,低廉的土地成本让充电基础设施成为唾手可得的东西,毕竟人人有房、家家有院。

而中国电力基础设施的先进程度,远高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充电变得如此便捷。而农网谷电只有一毛钱的价格让电动汽车百公里的燃料成本低至不到1块钱。那为什么如此适合的产品却并没有在广大的农村市场发展壮大?

售价、成本,高昂的持有成本让原本最大适用的群体却无力负担。目前市场上在售的紧凑级燃油车型售价很多已经低至3万元左右,而一辆微型电动汽车的售价往往高达6万元以上。使用成本低、持有成本高严重阻碍的电动汽车在广大农村市场的普及。

如果将一台A0级或一台紧凑级车型的成本进行分割,除去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之外,一台A0或A级车型的车身以及附件的成本最低大约只需要2万元-2.5万元左右,而三电系统中的小功率(70kw以下)电驱动以及充配电设备成本不足1万元,而成本最高的动力电池就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池容量或续航里程计算成本。

如果匹配续航里程300km(补贴最低续航里程)的动力电池,大约需要40kwh电池组,成本约为4万元左右。而如果仅匹配100km续航里程,只需要不到10kwh动力电池组,而成本仅为不到1万元。

按照上述计算方式,一款续航里程100km的车型,整体成本可以控制在最低3万多,而匹配40kwh的动力电池组,整体成本将达到7万元以上。而300km续航、40kwh电池动力电池组将能够获取两万元左右的财政补贴。除去补贴之外,整体成本还将达到约5万元以上。

100km续航不够吗?300km续航够用吗?或许放在不同的使用场景,续航里程的需求就会大相径庭。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下地、赶集、跑趟县城,100km的续航真的就不够用吗?或许更多的是补贴在作祟而不是需求。

在绝大部分电动汽车企业还在争抢北京这个电动汽车高地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匹配需求最大的农村市场。这个企业叫做五菱汽车、车型叫做宏光(参数|图片)mini(参数|图片) EV。结局到大家都看到了,五菱宏光mini EV已经热销到供不应求,开始大规模扩产了!

标签组:[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 [汽车] [汽车产业] [特斯拉电池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6278.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