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自称正黄旗的北京大妈嫌女孩让座,其实先人早有警示此精神不可取

发表于话题:臭外地的 我正黄旗
发布时间:2021-06-07

  北京大妈在公交车上狂妄自大,震惊了无数国人,然而有位先人早就在百年前想到了会有这一幕。

  

  

“你,给我让座,我有残疾证。”---大妈上到公交车四处张望,瞄准了一位年轻女孩发话。

  女孩看了看,很快地就从座位上选择离开,礼貌让座给大妈后站在一旁,但大妈一屁股坐下后开始了咄咄逼人,言语间是在歧视女孩为外地人,同乘车的本地人也听不下去纷纷劝解,依然不留任何情面。

  

  

“我就瞧不起你们这些臭外地的,上来不给老弱病残让座。---大妈

  礼让没有本份之分,也没有强制性,作为传统道德观念来说早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何况女孩并没有坐在“爱心专座”上。

  座位应该礼让给更需要它的人,谁真的需要谁就是合理,如果说像大妈这样身体健朗声音洪亮,仅凭残疾证来让人断定需要座位,实在不符合情理。

  毕竟证明不是大妈的“皇牌”证据,反而让人嗅到了一种持合理“金牌”来占座的味道,对女孩不公对任何人都过意不去。

  

“臭外地的,你们就是来北京讨饭,狂什么呀?二环以里的户口那叫北京”--大妈

  北京的外来人口不在少数,大码这是得罪多少人。本来在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大都市里没有排外的思想,五十六个民族百家姓氏都是一家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之道,就因为大妈有户口占据地域优势才有优越感?说明自身格局太小,人外有人,活得精彩绝伦的大有人在,何必自己说的冠冕堂皇。

  

  

“我还真是正黄旗人,你看我有通天纹。”

  一语道醒梦中人,恰恰这一句才是大妈有恃无恐的重点。

  她的意思她有通天的本事,女孩狂不过她,因为她的血脉里就躺着皇室血统,尊贵无比,应该享受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待遇。

  不管是女孩还是其他人不过是个蝼蚁,何必放在眼里,这是要“起驾”吗?

  正黄旗人,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听得最多的就是“爱新觉罗”这个词汇,源至于八旗子弟的其中一个“上三支”,地位显著。

  然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就是有这一群人的存在,才让某些国人深受其害在成长着。而这些人在我们的先人“孙中山先生”看来就是一些纨绔子弟,终日饱受碌碌无为,靠着皇室四抬大轿柴米油盐得供奉着,却不知这是一群受尽腐败精神侵蚀的蛀虫。

  

  风水轮流转,活好当下,没有谁能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亲切接地气,文明谦逊,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才是目前和谐社会的发展的方向。

  八旗子弟起初创立其实满族人在当时的一个部族式管理,各部族常年痴迷于烧杀掠抢,圈地为王,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废除圈地一策。

  但八旗子弟数目庞大,当朝还必须养活这么一群人,有生怕其反乱,只能公布一则八旗子弟每年每月均可以领取粮饷,吃穿不用愁的“金饭碗”。

  这么一来,如此庞大的八旗子弟军,终日吃喝玩乐,心生散漫,哪还有心思营生,土地早年已经积累够了,也没有了打仗的念头,只能啃官粮,一点一滴腐朽着老本。

  八旗子弟之心日渐朽木不可雕已,才有了以上的民间歌谣,反映出在此后的辛亥革命年间,八旗子弟的堕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辛亥革命口号

  正是清朝的没落,让八旗子弟无法再像以往一样潇洒,然而本属于皇族的他们碍于面子和身份的高贵,无法放下身段做着低报酬的营生。

  乃至于有部分八旗子弟干着一些可耻的勾当,例如刨祖坟挖财宝,挖光殆尽不忘奢靡生活,到最后家道中落流浪街头卖艺乞讨。

  而此时孙中山言语中的“鞑虏”指的正是这一部份八旗子弟中陷入了生活不能自理、纸醉金迷的“月光人群”,一种必须摒弃的糟粕精神。

  这也是为何有人误解孙中山的口号是在排除满人族群。其实只是想要改革骨子里的被精神侵蚀的人很难,必定先进行铲除那一部份已经具有腐朽味道的八旗人才能让革命成功罢了。

  所以,在革命成功时,孙中山先生始终坚持改“驱除鞑虏”为“民族主义”,并且严厉谴责分裂民族不团结的人,民族统一才是根本。

  

  阅读至此,不知道你们有没这样的结论:大妈只能说是没有跟进时代的步伐在走,依然不忘当时的迂腐的思想在看待现代的事物,而旧事的身份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风水轮流转,活好当下,没有谁能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亲切接地气,文明谦逊,多一点包容,多一点理解才是目前和谐社会的发展的方向。

  而那些未被这种精神所影响的八旗后裔人群,他们有谁?其实他们无处不在,只是不需要这种旗号相托罢了,都在各自默默地用实际的行动事迹来解开大家迷惑。

  如果喜欢本文又或者有不同看法,不妨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可解可说之处!

标签组:[社会万象] [中国近代史] [正黄旗] [八旗子弟] [北京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7392.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赏析

【原文】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论①。以虽知之,与勿知同②。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③。事有可以过者④,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

2025-04-27

《吕氏春秋·贵直论》贵直赏析

【原文】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②,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

2025-04-27

《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赏析

【原文】言极①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②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

2025-04-27

庄子《说剑》译文赏析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

2025-04-27

《庄子·杂篇·说剑》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

2025-04-27

《庄子·杂篇·说剑》简介

《说剑》以义名篇,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赵文王喜欢剑,整天与剑士为伍而不料理朝政,庄子前往游说。庄子说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的所为实际上是庶民之剑,而希望他能成为天子...

2025-04-27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

2025-04-27

庄子《盗拓》译文赏析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

2025-04-27

《庄子·杂篇·盗跖》简介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

2025-04-27

庄子《让王》译文赏析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统治天下是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了,却...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