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在古代有那些著名的猫粉狗粉及相关的故事?

发表于话题:猫咪在古代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1-06-07
翻了一下没有人回答清人黄汉的《猫苑猫乘》,答主摘录部分内容供参考,喜欢的话就去找这本书读吧。喵( ..›ᴗ‹..)

1.《礼记》中记载,在每年的腊日那天,人们要迎猫神并且祭祀它,祈求猫儿们能够多抓田鼠,保护粮食。

2.在汉代的腊祭中,猫是和老虎并享祭祀的。想起陆游:“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老虎)。”《西游记》第十三回,伯钦道:“长老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它家去管待你。”

3.到了唐朝,在腊祭中,猫可以和老虎、龙、麒麟、朱鸟、白虎、玄武一并享用祭祀,祭祀规格是少牢,祭座前要摆上笾、豆、簠、簋、俎等祭祀礼器。

4.《稽神录》中曾言,前蜀某官员家有只猫,一天下大雨的时候,随着呼啸的雷电化为了龙飞走了。

5. 有个叫陶蓉轩的老先生评价猫说:“猫是灵洁之兽,与牛、驴、狗之类有着云泥之别,所以人们无论贵贱都喜欢它。而且古来奸邪之人,其转世投胎或为牛为马、为 猪为狗,其事甚多,不一而足,可从没听说过哪个坏蛋转世为猫的,可见猫乃仙洞灵物,比那些凡畜要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6.有个叫周上治的老先生在自己写的书里忿忿不平地道:“六畜中有马,但却没猫,可是马是北方才有的兽类,南方哪能每家都养只马呢?我看干脆把马去掉,让猫进到六畜中,这才算合适嘛!要是以后真能有位大儒能够按照我的提议去修改下《礼记》,那《礼记》才真算得上是不刊之典呢!”另一位老先生也附和说:“马只产在北方,而猫遍布寰宇之内,把六畜中马换成猫是完全正确的!”

7.有首人们很熟悉的儿歌是这样唱的:“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直不断增加蛤蟆数量可以唱到天荒地老,但在清代时却有一首《猫儿歌》,唱词是这样的:“一只猫儿一张嘴,两个耳朵一条尾,四条腿子往前奔,奔到前村;两只猫儿两张嘴,四个耳朵两条尾……”嘛,也是够无聊的……

8.有户人家养的猫和狗同时下了崽,猫妈妈和狗妈妈不仅不打架,而且会互相照顾对方的孩子,因为这事,官府还特意赐旌表表彰来着……

9.据说在生小孩的时候,如果旁边有只猫,而且在降生的那一刹那正好叫了一声的话,那生下的孩子就会变得灵敏而机警;而如果那猫始终没出声的话,那生出的孩子就会变得相貌丑陋,但却有威严。

10.猫在半夜的时候,会站在屋顶的最高处,张口向月来吸取月亮的精华,时间久了便能成妖,遇男则变成女,遇女则变成男,也不挑性别见着漂亮的就勾搭。

11.把别人家小猫带回家的时候要把它放桶里或者布袋里,偷偷地带回来,路上如果遇到了沟沟坎坎,要填石前进,绝不能绕路,到了自己家以后,要先去拜灶神,如果养着狗也要一同把猫带去让它认识,告诉他们从此这猫就是自己家人了,之后在土堆上横着插上一根从原主人家带回来的筷子,这样带回来的猫就不会在家里便便了,之后要让猫大爷在床上睡,这样它就不会想着回家了。

12.古人向别人家要猫,是需要聘礼的,黄庭坚就有诗云:“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可见小猫是不能白给的。浙江以南地区聘猫则习惯用盐和醋,陆游有诗云:“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二句,可见这习俗也是由来已久了。有人说,吴语中“盐”和“缘”同音,所以在婚嫁的时候男女双方会用盐和头发作为礼物送给彼此,取“有缘法”之意,用盐聘猫,估计取的也是“有缘”之意。又有人说,既然求猫要用“聘”字,那送猫大概也就相当于嫁闺女了。

13.作者写过一首嫁猫诗,其诗云:

天生物类知几许,人家养猫如养女。
出窝便费阿媪心,抚护长成期捕鼠。
九坎长尾更独胎,团云飞雪毛色开。
唔唔作威良足爱,相攸渐见有人来。
一旦裹盐聘娶逼,阿媪欲辞苦未得。
抱持不舍割爱难,痛惜只争泪沾臆。
柳圈铜铃棉衣兜,先期细意装点周。
相送出门再三嘱,善为喂养毋多尤。
聘人唯唯为猫计,但愿勤能事有济。
鼠耗消兮当策勋,眠毯食鱼应罔替。

最后还期盼着自家猫能不偷懒多替人家捕点鼠,这样就能顿顿吃小鱼干了,舐犊之情令人动容。

14.有一个极其有天赋的和尚,一天,有一位高僧在开坛讲法,他就趁此机会去向高僧请教说:“父母未生我之前,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原文是:往问父母未生前话)这位高僧没有回答他,而是用手掩面,之后忽然从手指缝中露出眼睛,同时喊道:“猫!”于是,这位有天赋的和尚就顿悟了。后来,这种方法被大人学去逗孩子玩了。

15.有个名叫张搏的大夫(官名),养了一大堆猫,各种颜色都有,而且一一为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每回忙完公事的时候,都会有几十只猫一起簇拥着他回家,喜欢用绿纱做成帷帐,之后把猫聚集在其中和它们一起嬉戏玩耍,有人说张搏八成是只猫精。(明明只是个重度猫奴而已

16.万历皇帝对猫极其重视,凡是他所喜欢以及后宫妃子们所蓄养的猫都被封了官,而且各有称呼:母猫被称为丫头,公猫被称为小厮,如果是被煽掉的猫,则称为老爹。《天启宫词》:“红罽(jì)无尘白昼长,丫头日日侍君王”二句,指的其实是猫……

17.有一个人因为欠了官府的税还不上,只能全家搬走了,但却丢下了一只猫。讨债的人就把猫抢走了,卖给了一户商家,老板也喜欢猫,对猫一直很不错。一年后,猫主人从那商家门前路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只猫却忽然跃进了他的怀里,可这一幕却正好被店里的人给看到了,于是就连忙出来把猫又抢了回去,猫屡屡回顾着主人,悲鸣不已。到了夜里,猫主人卧在船上,忽然听到船外有动静,向外一看发现居然是自己的猫回来了,嘴上还叼着一块绫巾,打开一看里面居然裹着五两银子。猫主人正穷得要死,得银后大喜。第二天一早,猫主人为猫买小鱼吃,可是小鱼还没吃完,猫却已经死掉了。(新主旧恩,难能两全,只有一死了之……

18.有位叫邹泰和的学士,有爱猫之癖,每回宴请宾客的时候,都会让自己孙子和养的猫坐自己身边,每喂孙子吃一片肉,一边猫也就能得到一片肉。(这场面略萌……

19.刘伯温有诗云:“碧眼乌圆食有鱼,仰看蝴蝶坐阶除。春风荡漾吹花影,一任人间鼠化鴽(rú)。”鴽,小鸟名。《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鼠化为鴽。”(何等的霸气……

20.王樨影有诗云:“山斋空豢小狸奴,性懒应惭守敝庐。深夜持斋声寂寂,寒天媚灶睡遽遽。花阴满地闲追蝶,溪水当门食有鱼。赖是鼠嫌贫不至,不然谁护五车书。”


猫之别名

1.狸奴。《猫苑》记云:“猫,本狸属,故名狸奴。”陆游有诗曰:“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二句。金代刘仲尹《不出》诗曰:“天气稍寒吾不出,氍(qú)毹(shū)分坐与狸奴。”

2.衔蝉、昆仑妲己。明·王志坚《表异录·羽族》记云:“ 后唐琼花公主 ,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昆仑妲己。”

3.令长。《抱朴子》中说,在寅日的时候,如果在山中遇见了一只自称令长的妖怪,那对方的真身就是只猫。

4.乌圆。《酉阳杂俎续集·支动》云:“猫一名蒙贵,一名乌员。”明高启有诗曰:“岂无老乌圆,昔壮今何惫?”二句。

5.白老。出自《稽神录》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一群化为小人儿的老鼠称即将到来的白猫为“白老”。

6.虎舅。陆游《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7.雪姑。《觚剩续编》云:“上海王元翰在都下,见揭小榜者曰:‘虞太博失去猫儿,色白,小名雪姑。’名物以人,不减琼花公主之衔蝉奴、昆仑妲己也。”


嘻嘻,感谢阅读


(完)

标签组:[陆游] [狗粉] [礼记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7605.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