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在古代有那些著名的猫粉狗粉及相关的故事?

发表于话题:猫咪在古代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1-06-07
翻了一下没有人回答清人黄汉的《猫苑猫乘》,答主摘录部分内容供参考,喜欢的话就去找这本书读吧。喵( ..›ᴗ‹..)

1.《礼记》中记载,在每年的腊日那天,人们要迎猫神并且祭祀它,祈求猫儿们能够多抓田鼠,保护粮食。

2.在汉代的腊祭中,猫是和老虎并享祭祀的。想起陆游:“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老虎)。”《西游记》第十三回,伯钦道:“长老休走,坐在此间。风响处,是个山猫来了,等我拿它家去管待你。”

3.到了唐朝,在腊祭中,猫可以和老虎、龙、麒麟、朱鸟、白虎、玄武一并享用祭祀,祭祀规格是少牢,祭座前要摆上笾、豆、簠、簋、俎等祭祀礼器。

4.《稽神录》中曾言,前蜀某官员家有只猫,一天下大雨的时候,随着呼啸的雷电化为了龙飞走了。

5. 有个叫陶蓉轩的老先生评价猫说:“猫是灵洁之兽,与牛、驴、狗之类有着云泥之别,所以人们无论贵贱都喜欢它。而且古来奸邪之人,其转世投胎或为牛为马、为 猪为狗,其事甚多,不一而足,可从没听说过哪个坏蛋转世为猫的,可见猫乃仙洞灵物,比那些凡畜要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6.有个叫周上治的老先生在自己写的书里忿忿不平地道:“六畜中有马,但却没猫,可是马是北方才有的兽类,南方哪能每家都养只马呢?我看干脆把马去掉,让猫进到六畜中,这才算合适嘛!要是以后真能有位大儒能够按照我的提议去修改下《礼记》,那《礼记》才真算得上是不刊之典呢!”另一位老先生也附和说:“马只产在北方,而猫遍布寰宇之内,把六畜中马换成猫是完全正确的!”

7.有首人们很熟悉的儿歌是这样唱的:“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一直不断增加蛤蟆数量可以唱到天荒地老,但在清代时却有一首《猫儿歌》,唱词是这样的:“一只猫儿一张嘴,两个耳朵一条尾,四条腿子往前奔,奔到前村;两只猫儿两张嘴,四个耳朵两条尾……”嘛,也是够无聊的……

8.有户人家养的猫和狗同时下了崽,猫妈妈和狗妈妈不仅不打架,而且会互相照顾对方的孩子,因为这事,官府还特意赐旌表表彰来着……

9.据说在生小孩的时候,如果旁边有只猫,而且在降生的那一刹那正好叫了一声的话,那生下的孩子就会变得灵敏而机警;而如果那猫始终没出声的话,那生出的孩子就会变得相貌丑陋,但却有威严。

10.猫在半夜的时候,会站在屋顶的最高处,张口向月来吸取月亮的精华,时间久了便能成妖,遇男则变成女,遇女则变成男,也不挑性别见着漂亮的就勾搭。

11.把别人家小猫带回家的时候要把它放桶里或者布袋里,偷偷地带回来,路上如果遇到了沟沟坎坎,要填石前进,绝不能绕路,到了自己家以后,要先去拜灶神,如果养着狗也要一同把猫带去让它认识,告诉他们从此这猫就是自己家人了,之后在土堆上横着插上一根从原主人家带回来的筷子,这样带回来的猫就不会在家里便便了,之后要让猫大爷在床上睡,这样它就不会想着回家了。

12.古人向别人家要猫,是需要聘礼的,黄庭坚就有诗云:“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可见小猫是不能白给的。浙江以南地区聘猫则习惯用盐和醋,陆游有诗云:“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二句,可见这习俗也是由来已久了。有人说,吴语中“盐”和“缘”同音,所以在婚嫁的时候男女双方会用盐和头发作为礼物送给彼此,取“有缘法”之意,用盐聘猫,估计取的也是“有缘”之意。又有人说,既然求猫要用“聘”字,那送猫大概也就相当于嫁闺女了。

13.作者写过一首嫁猫诗,其诗云:

天生物类知几许,人家养猫如养女。
出窝便费阿媪心,抚护长成期捕鼠。
九坎长尾更独胎,团云飞雪毛色开。
唔唔作威良足爱,相攸渐见有人来。
一旦裹盐聘娶逼,阿媪欲辞苦未得。
抱持不舍割爱难,痛惜只争泪沾臆。
柳圈铜铃棉衣兜,先期细意装点周。
相送出门再三嘱,善为喂养毋多尤。
聘人唯唯为猫计,但愿勤能事有济。
鼠耗消兮当策勋,眠毯食鱼应罔替。

最后还期盼着自家猫能不偷懒多替人家捕点鼠,这样就能顿顿吃小鱼干了,舐犊之情令人动容。

14.有一个极其有天赋的和尚,一天,有一位高僧在开坛讲法,他就趁此机会去向高僧请教说:“父母未生我之前,我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原文是:往问父母未生前话)这位高僧没有回答他,而是用手掩面,之后忽然从手指缝中露出眼睛,同时喊道:“猫!”于是,这位有天赋的和尚就顿悟了。后来,这种方法被大人学去逗孩子玩了。

15.有个名叫张搏的大夫(官名),养了一大堆猫,各种颜色都有,而且一一为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每回忙完公事的时候,都会有几十只猫一起簇拥着他回家,喜欢用绿纱做成帷帐,之后把猫聚集在其中和它们一起嬉戏玩耍,有人说张搏八成是只猫精。(明明只是个重度猫奴而已

16.万历皇帝对猫极其重视,凡是他所喜欢以及后宫妃子们所蓄养的猫都被封了官,而且各有称呼:母猫被称为丫头,公猫被称为小厮,如果是被煽掉的猫,则称为老爹。《天启宫词》:“红罽(jì)无尘白昼长,丫头日日侍君王”二句,指的其实是猫……

17.有一个人因为欠了官府的税还不上,只能全家搬走了,但却丢下了一只猫。讨债的人就把猫抢走了,卖给了一户商家,老板也喜欢猫,对猫一直很不错。一年后,猫主人从那商家门前路过,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只猫却忽然跃进了他的怀里,可这一幕却正好被店里的人给看到了,于是就连忙出来把猫又抢了回去,猫屡屡回顾着主人,悲鸣不已。到了夜里,猫主人卧在船上,忽然听到船外有动静,向外一看发现居然是自己的猫回来了,嘴上还叼着一块绫巾,打开一看里面居然裹着五两银子。猫主人正穷得要死,得银后大喜。第二天一早,猫主人为猫买小鱼吃,可是小鱼还没吃完,猫却已经死掉了。(新主旧恩,难能两全,只有一死了之……

18.有位叫邹泰和的学士,有爱猫之癖,每回宴请宾客的时候,都会让自己孙子和养的猫坐自己身边,每喂孙子吃一片肉,一边猫也就能得到一片肉。(这场面略萌……

19.刘伯温有诗云:“碧眼乌圆食有鱼,仰看蝴蝶坐阶除。春风荡漾吹花影,一任人间鼠化鴽(rú)。”鴽,小鸟名。《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鼠化为鴽。”(何等的霸气……

20.王樨影有诗云:“山斋空豢小狸奴,性懒应惭守敝庐。深夜持斋声寂寂,寒天媚灶睡遽遽。花阴满地闲追蝶,溪水当门食有鱼。赖是鼠嫌贫不至,不然谁护五车书。”


猫之别名

1.狸奴。《猫苑》记云:“猫,本狸属,故名狸奴。”陆游有诗曰:“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二句。金代刘仲尹《不出》诗曰:“天气稍寒吾不出,氍(qú)毹(shū)分坐与狸奴。”

2.衔蝉、昆仑妲己。明·王志坚《表异录·羽族》记云:“ 后唐琼花公主 ,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昆仑妲己。”

3.令长。《抱朴子》中说,在寅日的时候,如果在山中遇见了一只自称令长的妖怪,那对方的真身就是只猫。

4.乌圆。《酉阳杂俎续集·支动》云:“猫一名蒙贵,一名乌员。”明高启有诗曰:“岂无老乌圆,昔壮今何惫?”二句。

5.白老。出自《稽神录》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一群化为小人儿的老鼠称即将到来的白猫为“白老”。

6.虎舅。陆游《嘲畜猫》诗自注:“俗言猫为虎舅,教虎百为,惟不教上树。”

7.雪姑。《觚剩续编》云:“上海王元翰在都下,见揭小榜者曰:‘虞太博失去猫儿,色白,小名雪姑。’名物以人,不减琼花公主之衔蝉奴、昆仑妲己也。”


嘻嘻,感谢阅读


(完)

标签组:[陆游] [狗粉] [礼记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7605.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