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女人去寺庙千万不能做的7件事,触碰了禁忌,佛祖会怪罪的!_寺院

发表于话题:打车打到座寺庙
发布时间:2021-06-08

原标题:女人去寺庙千万不能做的7件事,触碰了禁忌,佛祖会怪罪的!

我们有很多宝迷是佛教徒,信佛就免不了烧香拜佛。有的人会在家里设立一个佛堂,但更多的人会上庙里去,目的就是为了祈求好运

本月的29号,就会是一个敬香礼佛,祈求平安的好日子,因为那天是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圣诞之日

很多人说地藏菩萨是阎王的顶头上司,但这并不代表地藏法门就是象征着死亡或者身后事。相反,它的精髓就在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无畏精神。

地藏菩萨法力无边,是末法时代娑婆世界众生最适宜亲近的法门之一。如果计划当天前往寺院敬香,都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敬香礼佛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千百年来寄托着无数人对于生活的美好期盼与祈愿。但说到底,寺院毕竟是僧团的修行之,该守的规矩,还是得有的。

很多人喜欢在寺院里拍照,这个其实不太合适的。但有人觉得,寺庙虽然是修行地,同时又是对外开放的景点,拍照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复杂,其它景点可以拍,只要不拍佛像就可以了!尤其是大雄宝殿(主殿)的佛像,拍了就代表对佛祖的不敬!

寺院毕竟是修行清净之地,男生千万不要因为天热就光膀子,或者不修边幅;

女生在穿着方面更是切忌暴露,袒胸露背进寺庙是非常不严肃的,去寺庙是为了祈愿,暴露太多很容易引起别人的邪念。

寺院是神佛眷顾的地方,也是参禅悟道的地方,所以进去之后不要大声喧哗,更不能口无遮拦吵架或者爆粗口,这样子的话对自己的运势和福报都是一种损耗。

寺院里免不了会看到出家人,但千万不要好奇地上前发问:“师傅为什么出家?”、“师傅你真的不吃肉?”这是一种大大的不敬

寺院里虽然烟雾缭绕,但那些都是烧的“香”烟,不可避免,但在寺庙里抽烟则万万不可的。

因为烟雾飘到佛像上的话是大不敬,尽管南传佛教允许僧人和信众抽烟,但咱们内地的佛教寺院绝大多数还是不允许的

同时,在庙里喝酒也是不允许的,任何酒精饮料也不可以带进去,这对应了佛教基本五戒当中的——不饮酒。

佛教的修行,讲求的是以佛法和戒律为依据,依靠自身的勤勉与精进而成。所以佛教在创立之初,并不鼓励信众拜神像、拜偶像。

但是在释迦牟尼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人们开始塑造出佛菩萨的形象,并进行礼拜。

所以,寺院里的神佛塑像,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神佛本人。敬香礼佛的时候是非常忌讳对佛像评头论足的,一旦乱说话,就是结下了因果循环的种子,又是何苦。

寺院无论大小,都不会全部对外开放的,有些地方是不允许游客进去的,一般是僧团的教室、起居住处、禅房等等。

这些地方通道处都会写着“游客止步”的标识,所以也请见字止步,万万不要出于好奇心溜进去。

小贴士:无间重罪

如果说上方的7条禁忌,是大家普遍需要遵守的契约,那么这部分的禁忌,就是绝对不能触犯的律法了,一旦犯下,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因果报应

这在佛教中叫做——无间重罪

△中国香港电影《无间道》就是取材于这个佛理

①庙内行苟且

寺庙是清净之地,如果在神佛眼前行邪淫、行苟且之事,就是一大重罪

②盗取功德箱

寺院放置功德箱,既是让人们培植福报,也是为佛门供奉香油钱。偷取寺庙功德箱里的钱,也是五逆重罪之一

③毁坏三宝

佛陀、僧团、佛经,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佛教三宝,如果破坏了三宝,就是极大的罪业

至于民俗中认为的:“烧香要用自己的钱,用别人的不吉利”、“进佛殿要先迈哪只脚”、“合十的手什么时候松开”、“烧香讲究头香”等等诸如此类,其实基本上都是民俗上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并没有严谨的宗教哲学依据在里面。

进入寺庙礼佛,最好不要佩戴夸张的饰品,如果要戴,则可以选择佩戴一些低调的玉石,例如佛教七

关于佛教七宝的文章,网上的版本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不太准确,以至于不甚了了,语焉不详。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在于对佛教七宝的起源和根据不了解,这个在咱们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首饰理念,还是得追本溯源来看。

佛教七宝指的就是人间最宝贵的七种宝物。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后来被佛教沿用

不同的佛经,对于七宝的定义还不一样,南传上座部、密宗、禅宗都有自己的定义,但其中比较确切的说法,是源自净土宗的教义传承,其中七宝分别是:金、银、珍珠、水晶、砗磲、红珊瑚和玛瑙。

为什么以净土宗的说法为准呢?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净土宗在全球华人里面众最广大;第二个原因在于佛教界有相当多的人认为,净土宗是最接近美学的一个宗派。

净土宗以往生极乐净土为修行目的,而极乐世界就是由各类奇珍异宝打造来的,其中七宝的地位最为崇高

那么这七宝都有着什么样的寓意与功效呢?宝姐这就根据佛学中的理论,给宝迷们梳理出来:

珍珠:平静心灵,提升智慧。

金:多用来做成佛像或装点宝殿,作为首饰佩戴的话,同样具有增长福报的效果。

银:消灾减孽,安定心智。

水晶:洁净心身,提升灵感力,帮助开启各大脉轮。

砗磲:消灾解厄,除恶聚灵,庇佑子孙,定心安魂魄。

珊瑚:避险避灾,增智慧,结佛缘。

玛瑙(南红):具有安神定心的能力。

另外,戴佛教七宝不用担心自己信不信佛,不信也照样可以在平时佩戴,拥有并享受它的灵犀之韵。

编辑 | 小树

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来,但千年来已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全民族贯彻文化自信的今天,闪耀着灼目的智慧之光。

▼限量福利领取通道▼

标签组:[佛教] [佛像] [释迦牟尼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8513.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