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原来生活对于你,也一样毫不客气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日本
发布时间:2021-06-08

原标题:蒋方舟——原来生活对于你,也一样毫不客气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曾有一段时间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给成自己的个性签名,以为找到了拯救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几乎生活在都市里的每个年轻人都向往着逃离,笃定“生活之外”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在东京的这一年,是蒋方舟最长时间在一个异国生活,也是最长时间以完全孤独的状态生活。

原来生活对于你也一样毫不客气

9岁出道的“天才少女作家”,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出任《新周刊》副主编…… 她是这样一个在无数鲜花掌声和关注目光下长大的女孩,几乎就是“成名要趁早”本人。而这一年,她脱离了父母的关照、熟悉的环境,不再有人知道她身上的那些Title,因为并不懂日语,甚至连说话都成为一大难题。看完这四十六则日记,我心里突然觉得踏实多了,原来生活对待这样一个“天才少女”也一样毫不客气。

语言不通,需要找更便宜的公寓,去更偏远的地方买便宜的日用品,也有着无数个落寞的时刻,她每一个刚刚开始异国独自生活的人一模一样。她不再是一个站在高处的“成功人士”,反而像是我身边一位熟识的好友,絮絮叨叨地讲着她的囧样,她又学会一项生活技能时的欣喜。这种“有难同当”的温暖,大概是坦率、真挚的蒋方舟与我们独有的联结。

出发去异国他乡,当你发现大街小巷的路标、餐厅的菜单、公交车上的报站,都是看不懂的文字时,那种汹涌澎湃的不安全感,大概每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深有体会。语言不通的蒋方舟在东京生活半年多,依然只能在装宽带需要用日语报个人信息时,模仿着店员的发音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窘迫的感觉她是这样形容的:“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高中教室,数学老师讲了一道题,全班都懂了,只有我还不明就里,红着脸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在东京生活,最难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学会坐地铁。她写道第一次去成田机场接爸妈时坐错了车,爸妈都到了,自己却还在荒凉的小站等着换车。我也曾有过一个人在东京坐地铁的经历,不仅不会日语,而且没有网络。站在新宿车站里,面对根本看不懂的东京地铁图和无数个出口,我不知道应该换乘哪条线路,也根本没有钱去打车,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偶尔瞥我一眼,那时真是感到深刻的无助。

我见过很多孤独的人,你是最孤独的一个

有国内生活的热闹瞬间切换到东京无边的寂静,去处理“一人时”的尴尬与落寞,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一课。

从最初无法面对一个人吃饭的羞涩,哪怕路过美食遍地的六本木,最终也只是去便利店买买了牛奶和饭团回家;到慢慢发现东京是一个独自生活也能过得很好的城市,蒋方舟说在东京这一年里,她最大的改变就是终于开始拥抱生活,赞美生活了。

因为突然拥有了大片的空白,她必须认真投入地做每一件事,认真咀嚼每一口食物,认真凝视美术馆里的一幅画,甚至认真地感受孤独与想念。她说,“被迫的认真和被迫的隔离,把我从之前一直在被动加速的跑步机上的生活解救了下来,重新获得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当然也有“热闹是别人的,我只有孤单”的孤寂:看见咖啡店里的人们开心又暖和,觉得自己像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洗衣房里看着洗衣筒转动40分钟;独自一人看花火大会时被热闹的人群裹挟。也许恰恰是因为孤独增强感官的敏锐性,才让人得以仔细体味生活点滴,一切美好与不美好的细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一个人走街串巷,一个人看展,一个人晚上回家读一本书,一个人享用美食,见了很多朋友,一个人也过得自得其乐起来。

当你真正学会在孤独中与自己相处,在生活里专注地漫游,也就开始慢慢接近更真实的自己。

“并不清贫”的理想生活

因为“并不清贫”,虽然有他乡异客的落寞,却也不至于落入“被生活所迫”的困窘。能够去看喜欢的电影、喜欢的展览,品尝高级的美食,游历全日本,可以说是极其理想的旅居状态了。东京是一个太过丰盛的城市,有挖掘不尽的乐趣与惊喜,作为“文艺女青年”,我猜蒋方舟一定有很多时刻被“最文艺”的东京迷倒吧。

东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一条旧书街神保町,她在很多篇日历里写到去神保町淘书,喜欢读书的人走在这条街上,大概会像小老鼠遇到大米缸一样激动雀跃。她在皇居附近住过一段时间,还幻想着能在皇居外跑步时偶遇村上春树;后来搬去山手线边上的庶民区,她总觉得那里的街区非常熟悉,后来一查才知道那里就是《挪威的森林》里绿子住的街区,每天经过的商业区就是绿子家“小林书店”的所在地。

村上春树是没遇着,却在咖啡店工作时偶遇了少女时期的偶像柏原崇。和自己相处的同时,能心怀“与所爱相遇”的期待,退去了穷学生时代的大惊小怪,东京的这一年的确是珍贵的人生馈赠啊。

但人是很难彻头彻尾地生活在“别处”的。虽然身处异国,蒋方舟也时时刻刻关注着国内的人与事,不同的是,这一年更像是一个安静的观众,用另一个视角对比着、观察着两种生活的不同。站在外面,会比身处其中更冷静。

书里有很多她对中国和日本两个不同社会的细致观察,因为博览群书,一些我们无法察觉的细节,她都能看出背后的故事,并梳理出自己的思考。这些叙述,丝毫不会给人炫耀学识的距离感,反倒像是亲切地同朋友分享感悟,深刻却又亲切无比。除了学习如何面对自己,这个东京间隔年也让作家蒋方舟学会用更完整的视角观察身处的世界。

蒋方舟说:“在我活过漫长而倦怠的二十多年里,今年是最笃定、有力量,像个年轻人的一年。”看完她的这一年,我也开始期待人生中能有这样一次“暂停”,不是打鸡血般环游世界的那种“诗与远方”,而是带着好奇心和恐惧一起,发现真正的自己。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脱离了父母的关照、熟悉的环境,在陌生的国度开始认真孤独的生活。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她用这一年的时间审视自我、剖析自我,用日记的形式将自己完全暴露。某种意义上说《东京一年》讲述的是一个文学少女、青年作家如何打磨平生中唯一的最重要的作品:她自己,记录了一个人要活成本来面目所需付出的努力。

《东京一年》实拍图

《东京一年》全书收录了四十六则日记,不仅记录了一年来蒋方舟行旅的见闻经历,也在通过旅行传达人生态度。“希望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勇气,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清浅的文字渗透着禅意,精巧的设计藏着巧思,这个夏天,人手一本,消夏清凉。

东京一年

蒋方舟 丨2017.07

标签组:[日本东京] [蒋方舟] [东京一年] [东京地铁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29465.html

相关阅读

张瑀《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卷,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金代画家,张瑀所作。张瑀,金代人,生平不详,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旧题为南宋人作,后在画上发现署款“祗应司张瑀画”六字,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

2025-04-17

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2025-04-17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江山各处保留...

2025-04-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

2025-04-17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原文译文鉴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唐代: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

2025-04-17

金朝时期儒学的繁荣与衰败

大金立国一百一十九年,中国古代各种统治思想灿然皆备,分教分派,教中有派,派中分支,呈现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儒家思想独占鳌头,居于主体地位。那么,儒家一派怎样上升为主流思想的?和其他思想关系如何?有何...

2025-04-17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

2025-04-17

杜甫《春望》文学赏析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

2025-04-17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

2025-04-17

《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的直接蓝本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大约生活于金代中叶金章宗时期(1190—1208)。“解元”是金...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