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八旗旗各旗平等,为何又说镶黄旗是八旗之首呢

发表于话题:八旗正黄旗
发布时间:2021-06-09

  说起清朝建立的八旗制度,很多人都知道这种“平时为民,战时为军”的组织方式战斗力非常强,它不仅是女真人可以横扫天下,问鼎中原的制胜关键。同样也是清王朝实行统治,三百年国祚的保障。

  不过由于文化的差异,现在的许多人对八旗制度还有非常多的误解,比如他们认为八旗中地位最高的正黄旗,又认为八旗有高低之分,再着对于八旗的产生和运作也并不是十分清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八旗制度”,把大家对八旗的疑问统一做个解答。

  

  “旗制”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它的历史渊源已经不可追究。但是明确的八旗制度却是始于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的设置,它是1601年努尔哈赤在黄、白、红、蓝四旗之上又添加的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

  在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和镶黄两旗由努尔哈赤直接统领,其他6旗则由诸皇子分别统领,其首领被称为旗主和佐领。比如正红旗和镶黄旗是由努尔哈赤的二儿子代善管理,正白旗则由第八子皇太极管理,镶白旗的旗主是大贝勒褚英的长子杜度,正蓝旗在第五子莽古尔泰手中,镶蓝旗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阿敏。

  所以我们看到既然都是一家人管的,那么当然也没什么必要分哪个旗高,哪个旗低了。

  

  而且入关前,八旗还得打仗,这个时候总不好说皇帝亲自统领的镶黄旗、正黄旗地位就比其他皇室统领的其余几旗地位高吧,那这样人家还怎么安心帮你打仗和卖命?所以从八旗制度制定时候的开始,就规定八旗无高低之分,全部平等。

  但是汗王只有一个人,他也没法处理两个“旗”的事务啊,所以女真汗王真正统领的只有镶黄旗,正黄旗则由他最宠幸和信任的人担任佐领。

  也是因此每每打仗冲锋的时候,镶黄旗往往排在中间做冲锋用,然后其余几旗从旁边包抄合为,或者辅助。这就是为什么镶黄旗被称为“头旗”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镶黄旗地位最高,虽然实际上确实如此,但是八旗内部并不承认这一说法。而镶黄旗被称为“头旗”,终归还是因为在八旗行军中它冲在最前面,排在最前面。

  

  等到女真入关以后,公元1650年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他把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帐下,这样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三旗就直接由皇帝控制,其余皇室则掌握有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这才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

  而为什么镶黄旗最终的地位会高过同属上三旗的正白旗以及正黄旗,成为实际上的清朝地位最高的旗呢?

  这是因为镶黄旗在清初出现了最多的大将以及功勋卓越的人,不过这也是废话了,毕竟在八旗战斗中镶黄旗处于C位,于是久而久之,镶黄旗出身的人地位就高于了正黄旗。而正白旗说白了又不是“亲生子”,自然也比不过镶黄旗了。

  

  根据清朝八旗的历代人物统计,镶黄旗中产生的清朝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是最多的,这在隐隐之间也让镶黄旗成为八旗之首。更为重要的是,镶黄旗旗内无主,但是有时候清朝皇帝会自命自己为镶黄旗旗主,比如乾隆就把自己任命为镶黄旗佐领。而其余七旗,皆都是有主的,这就导致了镶黄旗在八旗内部的尊贵地位。

  但是最后一点我们同时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时候八旗依旧没有说高低之分,作为皇帝直接掌握所有军权的清朝军制。实际上八旗的最终实际控制者都是皇帝一个人,这就是八旗没有高低之分的本质原因。

  

  于是这便导致了虽然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但是名义上地位无差别,实际上上三旗略高于下五旗,而镶黄旗最八旗之首的实际情况。

标签组:[清朝] [中国古代史] [正黄旗] [努尔哈赤] [镶黄旗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0947.html

相关阅读

《寻陆鸿渐不遇》原文译文及赏析

寻陆鸿渐不遇唐代: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译文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

2025-04-16

聊斋志异猪婆龙的翻译赏析

《猪婆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原文猪婆龙,产于西江。形似龙而短,能横飞;常出沿江岸扑食鹅鸭。或猎得之,则货其肉于陈、柯。此二姓皆友谅之裔,世食婆龙肉,他族不敢食也。一客自江右来,得一...

2025-04-16

好快刀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

《好快刀》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好快刀》是作者蒲松龄写的作品,出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又名柳泉居士,聊斋先生,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164...

2025-04-16

唐诗《灞上秋居》原文译文及赏析

灞上秋居唐代: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

2025-04-16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文学鉴赏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代:李隆基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译文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

2025-04-16

张九龄《望月怀远》原文译文及赏析

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

2025-04-16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原文译文赏析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曹唐代: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译文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江面水汽迷蒙帆...

2025-04-16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唐代: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

2025-04-16

《没蕃故人》原文译文及赏析

没蕃故人唐代:张籍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译文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军覆没。吐蕃和唐朝断了音讯,我与你生死两隔,长久别离。战场上...

2025-04-16

韦庄《章台夜思》原文译文赏析

章台夜思唐代: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译文幽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缭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

202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