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全员恶人!我们为何爱《致命女人》?

发表于话题:致命女人第二季出来了吗
发布时间:2021-06-10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致命女人》第二季的播出有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自2019年该剧第一季在中国大火后,无数剧迷就一直翘首以盼这部“美国女子屠鉴”第二季。如今时隔两年,第二季终于开播,截至目前豆瓣评分8.9。考虑到第二季仅正式播出了两集,且一部分观众是出于对该剧第一季的喜爱,直接闭眼给第二季打出了五星好评,所以这个评分或许尚不足以判定这就是一部好剧,但至少可以说明,对于“女人为何杀人”这个问题的探讨和演绎,仍然对广大观众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文|阿嚏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

爽剧的土壤

在豆瓣上,《致命女人》第一季点赞最高的短评是:时代变了,谈恋爱哪有杀老公好看。观众的口味不是突然改变的,人们对于“谋杀亲夫”的热情,对于“弑夫女性”的爱戴,早在该剧第一季播出前就已经有迹可循了。

2018年的微博热搜有过两个不大不小的事。一个是,知名女星张雨绮与当时的丈夫袁巴元发生家庭纠纷,后者称张雨绮持刀划伤自己。随后,张雨绮火速宣布离婚。此事一出,舆论风向全都偏向了女方。当时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评论是,“虽然张雨绮打得只是自己的老公,但是全国妇女都像亲手打了自己的老公一样开心。”

另一个是,音乐人徒有琴及其团队改编自美国音乐剧《芝加哥》经典唱段《监狱探戈》的中文版视频引发巨大争议,究其原因是,中文版的歌词内容比原版更沉重,也更具现实意义,它直指性骚扰、家庭暴力等当下中国仍然存在的社会问题。但该视频存在了不久便全网下架,于是这又激起了新一轮的热议。

不管是对果敢女明星的称道,还是对具有极强现实指涉作品的力挺,这背后似乎都隐藏着某种压抑情绪,这股来自于现实生活却无法在现实中得到疏解的压抑便成为了爽剧诞生的土壤。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国产剧《延禧攻略》爆火,也可以看到《致命女人》在国内吃香,虽然两者在爽点的设置上各有侧重,但无疑都是过于理想以致脱离现实的成人童话。

从黑白分明到全员恶人

《致命女人》第一季用三线并行的方式讲述了三个发生在同一栋房子内但分属不同年代的婚姻故事,三者的共同点都是婚姻中包含着不同程度的不忠与背叛。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中,家庭主妇贝丝·安面对的是不断出轨,并因此间接害死了女儿的丈夫。八十年代的故事中,上流社会的社交名媛西蒙娜面对的是结婚十年后才发现丈夫是同性恋的现实。2019年的故事中,双性恋女律师泰勒面对的是开放关系中丈夫却爱上自己女友的问题。

曾写出过大热美剧《绝望主妇》的编剧马克·切利刻意选择了美国历史上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很有代表性的三个时间点作为故事展开的背景,随后又以一支妙笔塑造了几位善恶分明的人物,比如收获了最多骂声的两位反派人物——不知悔改的出轨丈夫罗伯和拥有各种犯罪前科、满嘴谎话、心肠恶毒的洁德。正面人物则有有钱但更有情有义的西蒙娜,从软弱的家庭主妇一步步走上复仇杀夫之路的贝丝·安。这样的人物设置虽然略显扁平,但作为一部爽剧的主人公们却恰到好处。在如何调动观众情绪上,马克·切利深谙其中套路。

第一季播完后,在《Vulture》上有一篇名为《致命女人对于女性愤怒的斟酌有趣,但空洞》的剧评,在该文结尾处作者尖锐地指出,“如果这部剧真的是为了娱乐性的宣泄,我们难道不应该更多地将这些女性理解为人,而不是老套的角色模型吗?就像贝丝·安的微笑掩盖了她不断加深的不快一样,《致命女人》中大量的笑料也分散了它要说的事实。”

不知道马克·切利是否听到了这种声音,但目前来看《致命女人》第二季在女主人公的塑造上确实同第一季有明显的区别。本季摒弃了三段时空式的讲述方式,转而变回较为传统的一个时间点上的故事展开。这次马克·切利选择了1949年的美国,故事以一位永远让人记不住名字的家庭主妇阿尔玛渴望加入上流社交名媛们的花园俱乐部为切入点,进而勾连起了几位身处不同年龄、不同阶级的女人的故事。

一向笨拙胆怯的阿尔玛在得知自己那位看似善良的兽医丈夫一直在“帮助”别人安乐死后并未选择向警察告发,而是成为了帮凶,因为她清楚,花园俱乐部不会接受一位丈夫已遭逮捕的太太。阿尔玛一心惦记的花园俱乐部的核心人物丽塔,是一位凭借出众颜值实现人生飞跃的蛇蝎美人,当她发现自己老富豪丈夫并未如约“活不过七十岁”时,她先是选择了和年轻男演员偷欢,随后更是对中风的丈夫起了杀心。

老富豪中风后,远在德克萨斯的亲生女儿凯瑟琳火速赶来。这位曾因父亲的控制欲而葬送过一段爱情的女儿并非是个乖乖孝女,她前来的目的只有一个,一旦父亲有什么三长两短,她势必要在和继母的财产争夺战中前占先机。阿尔玛的女儿迪,一位身材略胖,有点自卑的普通女孩,她每周最快乐的事就是和帅气情人约会的两个小时,而巧的是,她的帅气情人也是丽塔的情人。

不同于第一季“先遭遇欺骗、背叛和伤害再奋起反抗”的模式,第二季的女主人公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不惜甘当恶人,这或许是观众们感觉第二季的人物没有第一季讨喜的原因之一——她们的所作所为少了些正义性。

至于一环套一环的人物关系在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还有待观察,但可以看到创作者试图为观众带来更复杂、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如马克·切利对于本季的介绍所说,这一季的《致命女人》“将探索美丽的含义、人们呈现给世界的形象背后隐藏的真相、被社会忽视和轻看的影响,以及一个女人为了找到最终归属愿意付出什么。”这到底能否成功,现在似乎还言之过早,毕竟更复杂的人物角色和性格混乱的人物角色也仅仅是一线之隔。

《红蜘蛛》里的女人不见了

2000年,一部名为《红蜘蛛:十个女囚的临终告白》的国产电视剧播出,这部以讲述女囚犯罪故事的剧给不少80后、90后留下了童年阴影。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部剧不论是部分演员的演技还是制作水平,都比较粗糙,但胜在真实。二十年后,在我国影视剧的投入资金和制作水平都有了巨大飞跃的当下,我们却很难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如此鲜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女性特写。

2000年,一部名为《红蜘蛛:十个女囚的临终告白》的国产电视剧播出,这部以讲述女囚犯罪故事的剧给不少80后、90后留下了童年阴影。以现在的眼光看,这部剧不论是部分演员的演技还是制作水平,都比较粗糙,但胜在真实。二十年后,在我国影视剧的投入资金和制作水平都有了巨大飞跃的当下,我们却很难再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如此鲜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女性特写。

在抓人眼球的女性犯罪背后,潜藏着女性的欲望,女性的隐忍与愤怒,女性如何看待自身,社会又如何看待女性以及这两者之间的重合与矛盾。观众对她们的生存境遇感到好奇,但却无法从本土的影视作品中看到她们的身影,转而只能去看一些安抚情绪的爽剧,不管这些爽剧是国货还是舶来品,这都是一种遗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标签组:[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1709.html

相关阅读

中国人为什么自称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几千年来,龙已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龙的传人”这个称谓,将每...

2025-04-14

中国人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

炎黄,尤其是黄帝,实质上是中国从部落时代走向国家形态的标志与象征。根据传说记载来看,是黄帝统一了中原大地的各部落,通过炎黄两大部落的联合,最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雏形。甚至可以说,黄帝是中国这个国家的缔造...

2025-04-14

清朝妃子为何戴&"一耳三钳&"

随着《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播出,很多人开始研究起清朝时期后妃们的装束,其中有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就是“一耳三钳”,也就是一只耳朵戴三个耳环。为什么要戴三个耳环?这种习惯的原因又是什么?满族习俗乾隆皇上...

2025-04-14

拿破仑法典的立法原则是什么

《拿破仑法典》内容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确认了人民财产所有权的原则。几乎有1/3的条文,从不同的角度保护私有制的不可侵犯性,维护了大革命最根本的成果。例如第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

2025-04-14

《拿破仑文选》的作品思想

拿破仑的军事思想在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诸多精英人物的高度评价。《拿破仑文选》虽然反映的只是拿破仑的一部分军事思想,而且许多具体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过时,但他的军...

2025-04-14

拿破仑三角形是什么

拿破仑定理则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波拿巴已知最早提出的一个几何定理:“以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向外构造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中心恰为另一个等边三角形的顶点。”该等边三角形称为...

2025-04-14

《色·戒》:张爱玲历经二十五年才完成

《色戒》是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出版的小说,作者张爱玲1950年创作,30年后才发表在她的这个子集《惘然记》中。作品主要描述1930年末,一位女知识青年,化身刺客,企图用美人计,刺杀汪精卫阵营中一位...

2025-04-14

《红楼梦魇》:另类的张氏 “红学”

《红楼梦魇》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1966年张爱玲定居美国,至1995年离世,期间以十年时间研究《红楼梦》,此书正是其晚年多年研究的结晶。、书中共收入其七篇研究文章,包括《〈红楼梦〉未完》,《〈红楼...

2025-04-14

古代妻妾制度反映了什么

娶妻纳妾,妻,为何叫娶?妾,为何叫纳?这一娶一纳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作为封建社会具有代表性的官员府第的贾府就有着等级森严的妻妾制度。在贾府,妻子可以当家作主,...

2025-04-14

《天才梦》:张爱玲首次获奖文章

《天才梦》一文为张爱玲18岁时的创作散文,也被她视作自己文学生涯中的“处女作”。该散文为当年的上海《西风》杂志获奖征文,当时的张爱玲尚为香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原刊《天才梦》,1941年上海西风出版社出...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