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高考作弊内幕曝光:如果他得逞了,今年那1000万考生得有多寒心…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高考结束。

  对于1000多万考生来说,十年寒窗苦读,马上就要迎来开花结果。

  但是,谁也不曾料到,当他们还在考场上向未来发起冲刺的时候,有人竟然亵渎了一群年轻人为之奋斗的目标。

  教育部发布通告,曝光了2021年第一起高考舞弊案的最新内幕:

  

  6月7日下午,武汉。

  数学考场上,一考生将手机藏于手拿的薄衣内,高举双手避开了安检。

  然后在考试中将手机藏于草稿纸下拍题,并发至某培训机构APP寻求答案。

  庆幸的是TA没等到解答,就被工作人员发现后截图举报了。

  上传的数学试卷照片左上角还出现了考生名字吴某某与座位号24。

  显示时间为2021年6月7日15时46分,此时距离数学考试结束时间还有1小时14分。

  

  事件发生后,大家既愤怒又后怕。

  高考多得一分,可能就是一个人一生也永远超越不了的差距,更别说曝光的那道题有12分,改变的何止一个人的命运?

  如果让TA得逞,那些苦苦求学的孩子们该有多心寒呀。

  事件被揭发后,官方行动非常迅速:

  不仅取消了该名考生的数学考试资格,其报名参加的所有考试和成绩均无效。

  后续调查也已展开,相信很快就会给出结果。

  

  根据国家《刑法修正案(九)》规定,高考作弊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可即便如此严防死守,为什么还有人顶风作案?

  

  01

  高考作弊背后藏着巨大的利益链。

  武汉考生高考作弊被揭发后,@澎湃新闻还曝光了一系列高考作弊手段。

  高考作弊俨然成了某些人牟取暴利的产业。

  

  2014年,央视曾做过一期《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的深入调查,揭开了高考作弊令人胆寒的幕后真相。

  

  那年高考前的几个月,在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教学楼的厕所里,有人开始偷偷贴起招募高考“枪手”的小广告。

  

  打通号码后,一个自称老师的人会把你约出来见面。

  然后他们会专门安排来应聘的大学生做高考模拟试卷来测试能力。

  只要测试过关,大学生就能成为“枪手”了。

  记者暗访时,发现有不少高校学生参与其中。

  因为对方给出的高考“枪手”的价码着实不菲:

  考上二本两万,一本三万,重点一本五万,如果考上了全国名校,酬劳还可以商量。

  

  而这些都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产业”他们已经维系多年。

  甚至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防作弊手段,他们也在不断更新着自己的技术。

  随着记者暗访的深入,你甚至可以看到,他们不仅买通了监考老师,还用重金铺路层层打点。

  仅仅一个小县城,打点一个考场起步就是7万元。

  

  即便你和准考证上的照片对不上,也能顺利地走进考场。

  而他们提供代考服务的,全是当地“有钱有势”的家庭。

  彼此也都是,一环利益套着一环。

  

  看到这里,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的记者都已经心惊胆战。

  后来视频被曝光,单是河南一省,查实违规违纪考生就多达165人,其中127人替考。

  试想一下,如果这些作弊者没有被发现:

  那么他们每多得一分,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一名在学海中苦苦泅渡的孩子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他们每收到一份高校录取通知书,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一名年轻人被金钱和权力吞噬?

  02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院长周宝英曾有过一段振聋发聩的论述:

  

“高考制度本身以公平为导向,体现的是唯才是举,是‘不看老子不看面子不看票子看卷子,不拼爹不拼娘不拼关系拼分数’。 在高考制度下,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去努力、去竞争。”

  但凡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和家长,都明白能走进高考考场有多么不容易。

  你或许看过清晨五点,天还没亮,就已经开始早读的他们;

  

  你或许也曾看过站着快速扒完碗里的饭,就跑去学习的他们;

  

  甚至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都是他们在点亮。

  

  除了这些,还有无数寒门子弟,高考也许是他们此生唯一的希望。

  

  2016年魏凯伦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后大声呐喊

  

  2019年林万东收到清华录取通知时还在工地搬砖凑学费

  耳朵也不止一次地去想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高考,我现在会是在哪里?

  是不是像我的父辈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走不出大山?

  如果高考这条最公平的上升路径被阻隔,我们这代年轻人的命运也许只剩下一声叹息。

  

  2004年,山东。

  家境贫困的农家女陈春秀,以546分的成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但是她却没能等来录取通知书。

  陈父当时问女儿是否还要复读,陈春秀拒绝了。

  因为这个穷苦农家,已经无法支持她再经历一次高考。

  而且为了她的学业,哥哥早早地辍学打工去了。

  于是,陈春秀默许了自己的人生。

  整整16年,她当过电子厂的工人,做过餐厅的服务员……从事着这个社会最底层的工作。

  直到多年以后通过成人高考,在老家的幼儿园当了一名幼师。

  如果不是现在网络发达,学籍重复被曝光。

  陈春秀不会想到在城市的另一端,一名叫陈艳平的女子。

  在16年前,偷偷“买走”她的录取通知书,前往山东理工大学报到,冒名顶替成为了一名大学生。

  毕业后还回到家乡,入职街道办审计所。

  

  而这背后,有无数双手,算计着那年高考的她。

  回忆起自己念书时的场景,陈春秀眼中噙满了热泪:

  “宿舍到点就关灯,但是楼道的灯不会关,我就去宿舍楼道看书。”

  她的努力也看在父亲的眼中,多年以后得知女儿高考成绩被他人窃取,老人也是老泪纵横:

  “只要能考上,我砸锅卖铁也要供,当老农民有啥出路,上学才能改变命运。”

  “就打听我是个农民,怂人,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要是有能力,他们也不敢。”

  

  那个为了妹妹能考上大学,辍学打工的哥哥;

  那个砸锅卖铁供女儿读书,一生穷困潦倒的父亲;

  还有那个本可以走进象牙塔的少女。

  一个家庭,3个人的人生因为一场“高考舞弊”全都毁了。

  更加令人后背发凉的是另外一组数据,陈春秀事件后,山东两年查出242人涉高考冒名顶替。

  教育公平是国家进步的基础。

  我们从小就被告诫,要好好读书,改变命运,建设祖国。

  可是,如果连高考的公正都得不到保障的话,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年轻人去努力奋斗?

  如果没有年轻人的奋斗,那么我们民族的未来又在何方呢?

  03

  摩登中产在《写给时代的作文》中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

  

1977年,全国高考在寒冷的冬天终于恢复了。 考试之日,有人答题中途出场喂奶,有人写了一半上山割草,有人在考卷上恳求: 敬爱的老师,我是江家桥学校的,我们那从来没见过这些稀奇古怪的英文数学(指sin、cos),请原谅好吗? 阅卷老师无奈感慨:错过的太多了,阿波罗飞船登月都快十年了。

  也记得《历史转折》中的邓公和一群老科学家们,为了恢复高考殚精竭虑,对我们的年轻一代忧心忡忡:

  青年人才出现断层了啊。

  

  那一年,我们这个国家历尽磨难,一群年轻人浑身狼狈。

  但是,他们相信高考会改变这一切。

  如今,44年过去。

  早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37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

  我们希冀着,年轻人的前途未来可期,国家的发展蒸蒸日上。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就建立在高考公平上。

  因此,对待高考舞弊零容忍,守护的不仅是年轻一代的理想,更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1977年,广东和贵州的考生在高考作文里写道:“大治之年气象新。”

  河北考生豪气干云,畅想着:“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

  两天前,又有一群年轻人在全国甲卷上书写:“可为与有为。”

  一批又一批青年,为了这个国家的腾飞前仆后继着。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家庭背景不好,我相信努力会改变; 读书时,学习成绩不好,我相信努力会改变; 长大后,经济条件不好,我相信努力会改变…… 现在,我依然相信。

  因为只要给中国青年一个公平的起点,他们就会让世界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

  参考资料:

  央广网:《改革开放40年:高考,改变亿万中国人命运》

  央视新闻:《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

  澎湃新闻:《确认作弊!考生拍高考题上传,多方回应》

  中国教育报:《40年来,亿万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新高考改革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标签组:[大学] [升学考试] [高考] [2017高考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50.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