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高考作弊全攻略!(古代版)吃惊!原来这些古代名人竟是个中高手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原标题:高考作弊全攻略!(古代版)吃惊!原来这些古代名人竟是个中高手

科举,称得上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但最大程度地选拔了有用之才,还让那些不能“拼爹”的贫寒子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有了考试,当然也就有了作弊,面对这种“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人生大事,从隋唐确立科举制度,到2017年全国高考,作弊与反作弊在历史舞台上从未退出过。

但是古代可没有今天各种黑科技反作弊神器,于是,古代的学渣们,把作弊这件不怎么光彩却能改变一生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找枪手替考

提到作弊,最牛逼的人是晚唐时期的大才子——温庭筠

亘古作弊第一人 温庭筠

温庭筠出身名门,他祖宗是唐朝开国元勋,宰相温彦博,跟李靖、房玄龄都是一样牛逼的大人物。

基因的强大,使得温庭筠少年驰名,跟今天这些星X代,富X代一样,条件优越了就不学好,又喜欢赌钱,又喜欢嫖娼,还仗着自己文思超捷,把嫖娼的感受写成了“花间艳词”。所以这个纨绔子弟每次考试都因为人品不好而被考官判了个“温庭筠 OUT”。

温庭筠 “以一替八”,名扬四海

自己考不过,他很气,于是想到替人当“枪手”,一是要证明自己,二是要报复考官对他的偏见。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会试,小温又来考试了,考官都知道他人品不好,于是特殊关照了一下,把他安排在门口,心想这样你总没办法了吧?

只见小温埋头写了千八百个字,第一个交卷,扬长而去。考官看他走了开心的不得了,但是事后却懵逼了,因为温庭筠神不知鬼不觉地帮八个人写了考卷,还是在考官眼皮底下。怎么做到的仍然是个千古谜团,不过他的“美名”倒是流传至今。

由于那个年代也没有身份证,找人进替考的事是屡禁不止,严重到“入试非正身,十有三四”的地步。

夹带

“夹带”,也叫“私藏”,说白了就是把提前准备好的“小抄”带进去。

缩印的鼻祖

《五经全注》袖珍作弊书

在收藏界中,有很多藏家收藏了清代版的作弊书,例如《四书典仓》、《五经全注》。一本拇指大的小书,用老师的胡子特制的鼠毫才能写,三个字加一起不过才一个米粒那么大。

宝书有了,只要解决了怎么带的问题就行了。早期的方法很低级,就是随身带着,清稗类钞•考试类》记载,“道、咸前,大小科场搜检至严,有至解衣脱履者。”意思就是一旦发现夹带着“小抄”的人,你就光着屁股考吧。

那个时候乡试和会试都是几天,吃喝拉撒全在考场内,于是有的考生们就把“小抄”放在了馒头里,稍微高明一点的,发现到了晚上会点蜡烛,于是就把蜡烛掏空,然后把“小抄”塞进去,隐蔽性很强。

飞鸽传书

相传有考生的家人把鸽子先放进考场,然后由考生把考题交给鸽子,然后鸽子再飞回家。家里的枪手把卷子写好后,再飞回考场,十分魔幻。

有关飞鸽传书用来作弊并没有找到实际的案例,但是的确有记载。不过我本人是不太相信鸽子能带着那么大的一张考卷飞来飞去不被发现,姑且当个故事听吧。

找人替考、私带“小抄”、交头接耳,甚至是飞鸽传书。说白了都是穷书生狗急跳墙的手段,不算高明,风险还大,真正玩的转的还得是有钱的大户人家。

贿买

有钱能使鬼推磨,古今皆是。只要肯花钱贿赂考官,想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简直易如反掌,而且有两种套餐可以选择,十分人性化。

经济型套餐:探题

探题,就是找人提前漏题有门道的联系出题考官,没门道就联系有门道的。雍正年间,担任湖北乡试主考官的俞鸿图,就被自己的小妾林氏灌醉了之后泄露了考题。

这个小妾又找到自己的情夫,二人合伙高价卖出。事后事情败露了,给雍正皇帝气得当即下旨腰斩俞鸿图。

后来雍正爷可能是消气了,听人讲了腰斩俞鸿图的时候多么多么惨,四郎展现出来多情的一面,决定“由今始,废除腰斩刑”。至此,俞鸿图拿生命结束了自春秋时代开始的腰斩酷刑。

而那个林氏和情夫坑了俞鸿图却逍遥法外,堪称清代的马蓉和宋喆。

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俞鸿图

扯远了,跳回主题。虽然买到了题目,但是很多公子哥根本连把答案背下来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有钱的学渣们都选了更高级的一个套餐。

土豪型套餐:通关节

“我已经找人在做啦”

这个“关节”的方法就高级多了,对应的人是批考卷的人。也就是说,行贿的考生跟受贿的批卷人事先对号暗号,然后把这个暗号写在考卷上。批卷的人看到这个暗号之后,再给出高分。

暗号不同,价位也不同。举个例子:比如说在诗词下面画个圈的,是白银一百两的,保证及格。要是在卷纸上画个小丁丁什么的,是黄金一百两的,是可以得高分的。

这个作弊的方式就连光绪的老师翁同酥都用过。

光绪帝师 翁同酥

当年,翁同酥十分喜欢一个叫张謇(jiǎn)的书呆子,一心想提拔他,但是这个人就是一考试就拉稀。急的翁同酥只好把他叫来“通关节”。

但是这个二逼没有自己来,带了个叫刘可毅的同学来,翁同酥看旁边有人,也不好说话,就暗示了一句“今日时势,宣统筹全局”。张謇没听懂翁同酥说的是啥,稀里糊涂的就走了。

后来身为主考官的翁同酥在一张考卷里发现了“统筹全局”这个词,乐坏了,心想张謇这个孩子可算是开窍了,想都没想就给了个第一名。

后来放榜的时候,榜上写着第一名:刘可毅,就是陪张謇一起来那个同学。而张謇,呵呵,没考上。

永载史册的人生赢家

看过这些作弊手段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人的命运真的可以掌握在极个别人的手里。

比如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21岁就中了举人,他创作的《临川四梦》 《牡丹亭》那都是流传至今的佳作。但是偏偏进京赶考的时候,倒霉地遇见了当时的首辅大臣张居正。

说汤显祖遇到张居正运气不好,你可能会以为张居正讨厌他,而事实恰恰相反,张居正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

老张的儿子和阿汤哥是同届的考生,老张想让自己的儿子跟阿汤哥交朋友,好沾点他的名气,而自己又是主考官,这样一来儿子岂不名利双收。

可惜,汤显祖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讨厌张居正贪污腐败,回绝了张居正。

张居正是首辅大臣,哪能受这委屈,结果就是从这次开始,汤显祖只要参加考试,必遭落榜。直到快四十岁的时候才中了状元。但是并不是张居正消气了。

因为,那年张居正死了。

2015年4月4日我国发行《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

第一枚就是汤显祖

其实真的不是政府对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奈何皇帝的老师,首辅大臣这样的大人物都跟着作弊,管理起来实在是费劲。

难管是难管,但是也有人管。

《新唐书·选举志》记载,“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意思是:礼部选的人才,大多名不副实,以后考试的时候把名字糊上,防止批卷人看见之后作弊,通过这个方式来批卷。

是不是很熟悉?现在的考试也沿用了唐朝这个“糊名”方法。

而发明这个方法的人,是武则天。

古代的密封考卷

除了“糊名”,还有一个特别麻烦的方法叫“誊(téng)录”,就是考生写好之后,再由专人再把考生的卷纸一字不变地抄一遍。

《清史稿·选举志三》记载:“ 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矣。”

但是这个方法虽然无法辨别笔迹,但是同样可以“贿买”,再加上实在是麻烦,也没有流传开来。

现如今,在各种高科技防作弊神器的扫荡下,这些作弊手段早就无处遁形了。所以想要考出好成绩,还是得靠真才实学。

最后,引用网红银教授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语:

“高考大概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的事情,在发挥正常的情况下,如果你干不过别人,那是因为本身你就不如别人(某些方面,不是全部),这不是残酷,这是相对公平。等你进了社会后被生活艹得连妈都不认识了,你会觉得:哇塞,高考还挺萌的。

高考历史

标签组:[历史] [高考] [中国古代史] [明朝]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2017高考] [说岳] [温庭筠] [俞鸿图] [汤显祖] [张謇] [张居正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63.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