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2008年高考舞弊案:废话不说,直接上证据!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 蒋方舟何许人也?

7岁写作、9岁出书、12岁给省报写专栏、16岁成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首届主席、19岁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

人送称号——天才美少女作家!

面对着这样一个人,扒她高考舞弊的往事,说老实话,我真的有点于心不忍,可是看到她力挺台独、羞辱军嫂的言论,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一个人,可以靠弄虚作假的方式上位,但是一个人的心中,应当有最基本的敬畏,那就是:热爱祖国!




一、母亲代笔:9岁孩子写了10年错字

韩寒有个会写作的好父亲,蒋方舟有个会写作的好母亲——尚爱兰,很早就有人怀疑蒋方舟的天才,不过是母亲代笔的产物,知乎有朋友扒出来一段话,我直接贴过来,以正视听:




9岁的孩子,写了10年错字,如果这不是母亲代笔的铁证,难不成,是蒋方舟自己玩时空穿越了?

二、山寨社团包装炒作:无中生有的“蒋主席”

蒋方舟从一开始都不走寻常路,初三的她,凭借着“专才身份”,进入全国排名第一的高中——华师一附中,2005年9月入学,1个月后,蒋方舟就成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首届主席!




厉不厉害?

首届——完全是“量身定做”的!

2016年5月,民政部公布一批“山寨社团”,其中赫然写着“中国少年作家学会”,are you kidding me?






别怪人家太复杂,只是我们太单纯:既没有韩寒的爹,也没有蒋方舟的娘,怎么办呢?老老实实高考吧!

三、高中成绩令人生疑

上面蒋母提到,蒋方舟听说要参加高考,吓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为何蒋方舟如此恐惧高考呢?

答曰:高一下学期时(2006年6月),蒋方舟的成绩在华师一附中的1200多学生中,排在1000名开外。




而后,蒋方舟在2008年4月,成绩竟然跃升到文科年底第7名。

我对这个成绩很是怀疑,为何呢?

2008年高考,华师一附中文科生600分以上共计有10人,那年高考600分排全省123名,假如蒋方舟的确排文科第7名,妥妥的在全省文科100名之列呀!

遗憾的是,短短2个月后,蒋方舟的高考成绩揭晓:561分,全省排名1637名。




竟有如此大的落差?正因为此,我才会怀疑,她的成绩如此大的跳跃,是否只是为了满足自主招生自荐的资格?

四、清华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

最精彩的一幕要出现了:自主招生舞弊!

1. 参加笔试的地点、时间

蒋方舟在接受《青年周末》访谈时(详见2008年7月17日《蒋方舟一篇“谣言”敲开清华门》一文),亲口承认:

“12月递上去的,1月左右就通知我1月30日去北京笔试、面试了。”(后来方舟子质疑后,她改口为12月30日、31日两天完成笔试+面试,下面你就知道她为什么改口了)



备注:这条微博蒋方舟本人已经删除,有点模糊,诸位见谅


而清华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孟芊做客新浪接受访谈时讲道:

蒋方舟也参加了在湖北省武汉市组织的考试,考题是清华统一命题的,笔试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会通知他来北京参加面试。”

蒋方舟说:我在北京参加的笔试;

清华招生办说:她在武汉参加的笔试!

???


到底是清华撒了谎,还是蒋方舟在短短半年之后,就忘记了自主招生笔试考点这样的关键细节呢?

关键在这篇采访里,蒋方舟亲口承认:

“笔试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同一个考场。之前也没人跟我沟通过。但几天之后的面试,情况就不同了。

而蒋方舟澄清方舟子时说,12月30日、31日参加的笔试、面试,这里又说笔试几天之后的面试,同样是蒋方舟说的,到底何为真、何为假?为何后面悄无声息的删掉那条澄清的微博呢?

2. 参加面试的时间

清华大学是在12月30日、31日组织的笔试,笔试结束一周左右出成绩,然后通知优秀学生面试。

公开资料显示:清华大学是于2008年1月13日组织的面试。




那么问题来了:蒋方舟何时参加的面试?

按照她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的说法:1月30日后参加面试,显然,晚于其他学生,这就有很大问题。

按照她后面改口的说法:12月30日、31日参加笔试和面试,可再加上“但几天之后的面试,情况就不同了”这句备注,我们就知道,蒋方舟自己都自相矛盾了!

显然,无论那个说法,都说明她与众不同:为什么她别具一格的参加单独组织的面试,而不是跟大家一样过独木桥呢?

天空中飘过无数个问号……

3. 是谁泄露了考题?“谣言的特点”

2008年1月2日9点28分,蒋方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贴文:最近写的命题议论文,谣言的特点!




颇为诡异的是,蒋方舟在2008年7月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披露:

“最紧张的是提问环节结束之后,那些老师们关上门在房间里讨论了二十多分钟。我站在门外,就靠在门上,特无助。那扇门的隔音效果还挺好,我偶尔能听到一两个字,具体内容根本听不清。当时又饥饿,又忐忑。——其他考生的面试是几位同学一组,每位同学只须几分钟的面试,而蒋方舟的面试不仅是6位专家参与、进行2个多小时,提问后还闭门磋商长达20多分钟,为什么呢?

青年周末:讨论完之后给了你什么消息?

蒋方舟:讨论的结果是让我再写一篇即兴作文,题目是《谣言的特点》。因为当时一个老师直接翻我递交的申请材 料,看到我有一篇文章叫《谣言风波》,然后他给了我这个题目,让我写一篇800字的议论现实的文章。之后他们离开房间,一个学生坐在我对面“监考”。我最后写完有1000多字。”

请大家注意,按照蒋方舟的说法,“其他考生的面试是几位同学一组,每位同学只须几分钟的面试”,显然,她应该是1月13日与大家一起参加面试的!

这个说法,与她前面向方舟子澄清时讲的“12月30日、31日参加笔试和面试”、与采访中提到的“笔试结束几天之后参加面试”均不相符:到底,那个才是真的呢?

我查了一下日历,2007年12月30-2008年1月1日是元旦假日,倘若加上改卷的时间,蒋方舟参加面试的时间,不可能早于2008年1月2日,可为何她在1月2日竟然能提前精准无误的命中清华自主招生组给她出的作文题目呢?


是谁泄露了考题?

4. 蒋方舟的作文水平

2008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是《举手投足之间》,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竟然让天才美少女作家半个小时没有思路,are you kidding me?




最后,竟然在匆匆15分钟之内草率结束语文作文……

回到《谣言的特点》这篇将她送进清华的文章,我不得不怀疑,她是提前获得了考题——这也是我将文章标题命名为“高考舞弊”的主要原因(自主招生也是高考的一部分)。

5. 清华降60分录取

我检索了清华自主招生降分的历史:

2005年高考,清华自主招生最低降20分;

2006年高考,清华自主招生最低降30分;




2008年清华自主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到:

一般降20分;成绩突出者,降30分;特别优秀者,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可以享有更加优惠的录取政策。




遗憾的是,2008年高考成绩揭晓之前,我没有看到任何媒体报道蒋方舟被清华降60分录取的消息。

高考成绩公布,蒋方舟的成绩是561分,清华在湖北的录取线是614分,也即是说,只有降低60分,蒋方舟才有资格被清华录取,降50分都不够。

也正是这个时候起,清华降60分破格录取蒋方舟的消息才公之于众!

在此之前,清华自主招生并无降60分录取的先例,只有艺术特长生可以降60分录取。




所以,我是不是有理由怀疑,如果蒋方舟的高考成绩是571分,那么清华最终是降50分录取???

五、公平,公平,还是TMD的公平

最近,因为山东高考冒名顶替案,有朋友建议我了解一下蒋方舟2008年高考舞弊案的始末,出于好奇心,才有了这篇文章的问世。

时间过了这么久,也许,最终的结果还是不了了之,可是我们应当追问一个真相:

高考这座独木桥,对于所有人,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平等,而不是纵容某些人,靠着包装和暗箱操作就可以随意的享受降分录取的特权!

张麻子说:公平、公平、还是TMD的公平!

这就是我坚持用事实说话、只想说点真话的初衷和归宿:为万千寒门子弟,讨要一个公平!



http://weixin.qq.com/r/-jlZQTfEfmoBrXMi92zs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是明德先生,只用事实说话

敬请关注“新青年1919”

一起说点真话

标签组:[高考] [蒋方舟] [清华] [自主招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70.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李端《听筝》诗歌赏析

听筝/鸣筝唐代: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译文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赏析这首小诗轻捷...

2025-04-25

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诗歌赏析

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至,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意译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

2025-04-25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诗歌赏析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赏析《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

2025-04-25

唐代王维《鹿柴》诗歌赏析

鹿柴唐代: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赏析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不苟赏析

【原文】贤者之事也①,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②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

2025-04-25

《吕氏春秋·不苟论》赞能赏析

【原文】贤者善人以人①,中人以事,不肖者以财。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②;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舜得皋陶而舜授之,汤得伊尹而有夏民,文王得吕望而服殷商。夫得圣人,岂有里数哉③?...

2025-04-25

唐代王建《新嫁娘词》古诗赏析

新嫁娘词唐代:王建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译文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赏析“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

2025-04-25

唐代王维《相思》诗歌赏析

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

2025-04-25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古诗赏析

登鹳雀楼唐代: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

2025-04-25

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唐代: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赏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