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唐伯虎“高考作弊”被害惨,在当下已被看作一桩好事

发表于话题:高考历史上最大作弊案
发布时间:2021-06-15

原标题:唐伯虎“高考作弊”被害惨,在当下已被看作一桩好事

文章背景

众所周知,唐伯虎(1470-1524)是明末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之一。其实,如果我们按照名气排个名次的话,显然,唐伯虎可以称得上是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自幼聪颖过人,熟读四书、五经、通史,1485年,年方16的他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秀才,一时轰动了整个姑苏城。

但是,恃才傲物,对于才子而言,似乎是一个永恒的真理,放到唐伯虎身上似乎也概莫能外,既然他年幼得盛名,难免有些得意就忘形。1497年,唐伯虎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竟然与好友张灵宿妓吃酒,这种行为被正直的提学御史排斥,以致他考试的时候,名落孙山,甚至丧失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后来在不少好友的帮助之下才让他获得了资格可以参加乡试。

1498年,唐伯虎应天府乡试又得第一名中“解元”,再次名噪一时,但是,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性格不仅未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同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好友祝允明都看不下去,曾写信给唐伯虎:

夫谓千里马,必朝秦暮楚,果见其迹耳。非谓表露骨相,令识者苟以千里目,而终未尝一长驱,骇观于千里之人,令慕服赞誉,不容为异词也。

在这里祝允明其实是善意地提醒唐伯虎,千里马不能只看重表面,也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现,而要看其长久的表现,更不可以过于张狂。唐伯虎则在《与文徽明书》中回信,态度极其嚣张刻薄,他认为自己生来如此,看不顺眼断绝关系也无所谓。殊不知,这种性格也为其后来的悲惨遭遇埋下伏笔。

这是他狂傲的一面,但是他横溢的才华也为他吸引来了不少“粉丝”。其中江南富家子弟徐径就是他的疯狂崇拜者之一。而且,这种“粉丝”甚至有时还为他带来了“粉丝经济”。1499年,他与唐伯虎一起赴京参加考试,还为唐伯虎包付了旅途的一切开销费用。但是,这也是唐伯虎人生悲剧的开始。

唐伯虎作弊案始末

两人顺利进入考场,考试之后为了放松就去喝酒,唐伯虎又开始狂浪起来。当着众人的面他毫不谦虚地说,自己肯定可以拿得会元(也就是能再拿一个第一名的好成绩),甚至还当众讲解自己对本次考试中十分冷僻的一题的答法,众人听过之后也颇为认可、称赞。但是,等到三月初二发榜日那一天,唐伯虎和徐径出乎众人所料地名落孙山,只有自己的另一位好友都穆上榜。四天之后的三月初六,锦衣卫将唐、徐二人押入大牢,这是唐伯虎作弊案的开始。

此后该案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扑朔迷离。当时的举报人是言官华昶,他指控程敏政将考题卖给了唐伯虎和徐径,但是,因为他的证据却全部来自于道听途说,这是风言而已,根本没有可信度而言,大家不得不怀疑,他是受人指使,而这个指使者肯定是当时利益的最大受益者——后来果真代替程敏政官职的傅涵。

但是,傅涵的消息又来自谁呢?要知道,如果无缘无故地随意指控他人可能会遭到同罪论处。这个时候,人们便把怀疑的目光转向当时唯一上榜的唐伯虎的好友都穆,不少人怀疑,都穆因为嫉妒唐伯虎才加以举报。但是,根据后来唐伯虎和都穆的友好交往来看,这种说法也并未被证明确有其事。

最后,在皇帝朱佑樘的亲自审理之下,徐径终于透漏了事情的真相。当时他因为仰慕程敏政的学识,曾和唐伯虎一起特意去交钱求学。但是,当时的程敏政并非考官,他根本无意于卖题,而唐、徐二人也无意于买题。至于后来程敏政成了出题考官,他们也未曾预料,更巧的是程敏政正好出了之前给他们讲解过的观点相关的题目。至此为止,唐伯虎作弊案终于真相大白。

当下社会的美事

由此可见,唐伯虎作弊,其实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弊,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巧合而已。尽管如此,涉案主要的三方,最终的遭遇却令人唏嘘不已。程敏政被抓入大牢之后一直郁闷不已,出狱三天之后便忧愤而死。而唐伯虎和徐径也被革去了举人的头衔,这就意味着自己的科举功名之路到此为止。

追踪此悲剧的根源,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唐伯虎狂荡不羁的性格,有点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觉。试想,如果当时他不过于张扬,可能就让人找不到他作弊的口实和契机。第二、当时的社会观念可能对于类似的辅导教育并不认可甚或赞同,不然的话,唐伯虎和徐径也不至于被判为是试图攀缘关系往上爬。第三、运气使然,这里面巧合的是唐、徐二人拜访过的程敏政正好成了出题官,而更巧合的是他出的题正好是他们讨论讲解过的题目。

物转星移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此事已经过去了500多年。现在的很多人回想起来,可能还感觉此案不够公平,甚至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不少人可能会对此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人们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高考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多,学生们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大。以至于很多学生不仅需要在学校接受义务或者是高中教育,而且还得在校外接受若干课程的辅导教育。

唐伯虎和徐径曾到程敏政的门下拜访求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当下的辅导教育极为相似。在当下社会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君不见,我们身边多少辅导机构的名师在鼓吹自己猜中多少中高考的题目,甚至连猜中平时的一两次考试的模拟题目都成了他们炫耀和拉拢更多新学员的社会资本。

其实这是社会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学生,他们需要高分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作为家长,他们想让孩子进入更好的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它们需要多生源来给自己带来更高的利润,作为社会,它需要发展就需求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我才认为,唐伯虎作弊一案在当下社会已经无可厚非,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巴不得的一桩美事。

四木说史:坚持原创,专注优质,思读历史,人更明智!

标签组:[历史] [唐伯虎] [都穆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086.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