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顶级流量明星之死

发表于话题:十大顶级流量明星
发布时间:2021-05-08

每朝每代,当人们觉得世道不好了,必然有人悻悻地说:

不务听治而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也。——韩非子

我真想不到天下何其浅薄者之多,他们面目倒漂亮的,而语言无味,夜间还要玩留声机、什么梅兰芳之类……——鲁迅

唐玄宗时代后期,盛行天下的是淫靡的“霓裳羽衣曲”,这正是“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衰落前夜。——李敖

将军孤坟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当代网友

千百年来,批评者把“大众娱乐”和“家国命运”这么一对立,姿态便陡然优雅起来,这种俗不可耐的老生常谈却往往能精准地戳中时代的G 点。

科学家和军事领袖需不需要我等平民打call 尚且不论,事实却告诉我们,即使再糟的年代,也总得有人追星。这是一种信仰,更是人类情感的恒久刚需。不管王俊凯还是张国荣,无论蔡徐坤抑或梅兰芳,时代永远需要明星,大众永远需要偶像。

而大众娱乐业和家国命运之间到底有没有隐隐的关联,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01

在偶像工业横扫一切之前,中国人通常把娱乐业从业者称之为“戏子”,如果在前面加个定语,那还得是“下九流的戏子”,比“戏子”更加古老的称呼,是“倡(娼)、伎(妓)、优、伶”。

问其人,本长安女。——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凄凉蜀故,来舞魏宫前。——刘禹锡《蜀先主庙》

秦倡侏儒也,古之人,其始皆以侏儒为之,《乐记》称优侏儒。——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帝制新曲,教女数十百人。——《新唐书·礼乐志》

这些“倡伎优伶”,也就是当今演艺圈开山之祖,其业务范围包括器乐、歌舞、戏剧、曲艺、杂耍、讽刺……甚至还有小部分巫术,为当时社会一切阶层提供消遣和玩乐。他们身边围绕着争议与掌声从不断绝,和今天微博热搜的光怪陆离一样:有人出轨、有人吸毒、有人红出圈、有人糊成渣、有人刷新票房、有人被骂娘炮、有人名垂青史、有人神秘消失……那些关于明星的一切,都曾经在漫长时空里无数次上演过。

不就是流量吗?跟谁没有过似的。

02

王稼,字紫稼,一作子玠,又作子嘉,明末之吴伶也。风流儇巧,明慧善歌。——《清稗类钞》

明朝末年,有位昆曲小鲜肉,名叫王紫稼,时年顶级流量之首,美貌级别“妖艳绝世”,火到“举国趋之若狂”。何况这位小鲜肉的粉丝站站长还是当时著名的官员、文人和公共知识分子、人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

你难以想象今天梁文道、陈丹青和高晓松会同时迷恋上一位未成年男演员,可当年之盛况只能用疯魔来形容,大才子们专门为小鲜肉谱写了一首《王郎曲》,可谓花式彩虹屁集大成者:

什么是神仙级别的美貌?

王郎十五吴趋坊,覆额青丝白皙长。……惯抛斜袖卸长肩,眼看欲化愁应懒。摧藏掩抑未分明,拍数移来发曼声。最是转喉偷入破,人肠断脸波横。

什么是火出宇宙的热度?

五陵侠少豪华子,甘心欲为王郎死。宁失尚书期,恐见王郎迟;宁犯金吾夜,难得王郎暇。座中莫禁狂呼客,王郎一声声顿息。移床欹坐看王郎,都似与郎不相识。

这位顶级流量让当朝名士们神魂颠倒,普通百姓自然更不在话下。可他火遍全国之后,人也膨胀了,戏也不唱了,整天出入豪华会所,作天作地花式炫富,成了游走于上流阶级的社会活动家。

清顺治十一年,御史以纵淫不法罪将他“杖数十,肉溃烂,乃押赴阎门立枷,顷刻死”,草草结束了王紫稼32 岁的生命。围观吃瓜的江南群众早已粉转黑,闻此情景大呼痛快。当年把他捧上天的江左三大家此时也已纷纷为他写下挽诗,并用”坠楼”、“赋鹏”的典故来哀悼王郎之死。这貌似饱含深情的文学比喻却被同时代的袁枚所不齿:一代名伶,始终只是被人们把弄过的玩物罢了。

古代社会,艺人地位低下是个不争的事实。在道上艺下的历史语境中,无论官方史册还是民间记忆,留下痕迹的多是极端脸谱化的艺人面孔:要么是蛊惑君王、祸国殃民,要么吸引才子、成就佳话。

清人董含所著《三冈续识略》中,记载了一起“艺人被刺”案:

康熙年间,浙江嘉善县枫泾镇举行赛神会,搭建舞台邀请戏班表演,演出南宋初年秦桧冤杀岳飞父子的故事。舞台上,演员们“曲尽其态”,很是卖力,而台下一位观众看得入神,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突然“从众中跃出,登台,挟利刃直前刺秦桧,流血满地”,凶手立刻被扭送官府,经审讯,他说是因为看戏过于投入,一时“愤激”,要与秦桧同归于尽。而判官竟“怜其义愤”,以误杀之罪而对其减轻处罚。

只可怜那艺人,因为敬业反而搭上性命。

03

古人认为,一旦帝王宠幸艺人,那么就离灭国不远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绝佳例子。

毛主席曾感慨“生子莫如李亚子”,李亚子就是李存勖,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他生前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气势如同战神,勇猛犹似雄狮,堪称“有仇必报兰尼斯特”。

父亲临终前,少年李存勖曾发誓用20 年的时间清扫敌人。在重重围困的绝境下,李存勖当众斩杀劝降将领,发表演说,大振军心,然后亲率部队,疾驰六日,直捣敌方大营,斩首敌人数万。此战之后,李存勖名震天下,一呼百应,此后百战灭粱、灭桀燕、灭后梁、灭前蜀、胖揍耶律阿保机,一统天下,完美兑现了李父死前夙愿,连开了金手指的男频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可后续就是一出典型的亚历山大大帝式悲剧了。

李存勖自小酷爱戏曲,打下江山之后自觉可以好好享乐了,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天天和演员们一起做戏过家家。一次排练中,一个演员借势打了李存勖一耳光,皇帝非但不生气,还重赏了他。从此之后天下大乱,受宠艺人身居政府要职,立国功臣反而不受重视,短短几年,他从一呼百应的英雄,成了让人咬牙切齿的暴君。

仅仅三年之后,叛军揭竿而起,士兵们从城楼上向皇帝射出乱箭,李存勖身受重伤,亲信却早已不见踪影。午时,皇帝奄奄一息倒在绛霄殿廊下,备受其宠幸的艺人们围聚在他周围,收集乐器,一一点燃,扔在李存勖身上,一瞬之间,帝国灰飞烟灭。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后来北宋欧阳修写《新五代史》时,把李存勖的荒唐往事写进《伶官传》序言,提醒后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一千年后,这个“不好好当皇帝非要当明星”的故事收进了中学语文课本,成为千古笑柄。

04

从前的艺人地位虽低下,但心理上却是自傲的——不管哪朝哪代,人们都得听戏。在这个爱好上,无论什么民族、什么阶级、什么政治信仰,分辨不出身份差异来。

清代社会上,盛行权贵与艺人交往的风尚,他们欣赏艺人的色艺,宴会雅集时常召艺人侍酒。艺人群体也因此受到追捧和资助,亦乐于和士大夫及贵族子弟往来。京剧的繁荣就是这样,先是成为上层社会达官贵人服务的产物,后来才在民间流传。

艺人,或者说明星,是一个脆弱的群体,他们也许都曾千姿百态地灿烂过,可多是如昙花、如流星,瞬间的光华过后,便化为云烟,消匿在无边的时间长河中。从生至死,他们都是公开展示的商品化存在,出入衣香鬓影,偕从三教九流,舞台适应性越强,生活适应性也就越差。艺人既难像文人那样在精神上超越世俗,也注定不能同普通人一样审慎安分地度日。

艺人这个职业讲究体面,必须通过他人的肯定才能获得自我认同,所以他们近乎神经质地关注自己在公众者眼中的模样,一方面他们外貌才情出众,另一方面性格在自大与自卑之间纠缠摇摆。艺术家的人生必然充满痛苦挣扎与宿命般的无常,当遭遇变故,他们那些角色倒错和身份演变,最值得寻味。

尚小云(1900-1976),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据说尚小云有手绝活,夏天演出,无论多热,他只是前后胸、腋下的衣服有些湿,唯独脸上无汗。等卸了行头,一身汗才“哗”地下来,以免破坏舞台形象。他曾先后卖掉七所宅院的房产,开班授课培养弟子,为一时佳话。文革中遭批斗,1976 年因胃病辞世。

马连良(1901-1966),老生演员。民国京剧三大家之一。

1936 年,马连良与卓别林

马连良极会享受,精于吃食,衣履整饬,爱好收藏,甚至吸毒。马连良曾参加抗美援朝慰问演出,表演结束后竟索取报酬,甚至讨价还价,可见其政治上何等天真。

马连良在文革中被抄家,与老舍、萧军、荀慧生等一起被批斗,1966 年12 月13 日意外摔倒,据说那一跤和做戏一样:先扔了拐棍,再扔了盛面条的碗,一个跟斗跌翻在地,后被送至北京阜外医院,3 天后不治。

叶盛兰(1914-1978),京剧小生。

他能反串青衣,又能做刀马旦,嗓音挺拔嘹亮、表演气贯长虹。

1957 年,叶盛兰被划为右派,每次从批斗会上回到家,他什么话也不说,把自己关进卧室,在里面用小生念白的声音大喊:“我是谁?”“谁敢惹我!”“在上海的时候,谁敢惹我?”“我成阶下囚啦!”抑扬顿挫,且一声高过一声。等喊够了才开门出来,全家和和气气地吃饭。

“反右”风波过去之后,叶盛兰一张嘴,竟没有一句在调上。

05

先秦理论专著《乐记》认为,艺术与政治是相通。一个时代的流行艺术就是一个社会的晴雨表,会产生强烈的社会信息:治世产生的艺术安乐,是因为政治和谐;乱世产生的艺术怨怒,是因为政治乖戾;国家濒亡产生的艺术忧伤,是因为百姓艰难。

艺人明星也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代的潮汐将其托起、撩拨、吞没、击碎,他们的种种表情和眼神都与时代遭遇直接相关。

若干年以后,当人工智能研究起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艺术与最活跃的艺人,也许历史记录里只会留下一句话:

我们一起学猫叫,喵喵喵喵喵。

相关来源:

伶人往事,章诒和

举国若狂王紫稼,段战江

标签组:[娱乐八卦] [历史] [军事历史] [马连良] [李存勖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275.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原文】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相剑者之所患,患剑之似吴干②者;贤主之所患,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亡国之主似智,亡国之臣似忠。相似之物,此愚者之所大惑,而圣人之所加虑...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七:孔子穷于陈蔡之间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猋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五:孔子问子桑雽

孔子问子桑雽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六:庄子衣大布而补之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枏梓豫章...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

2025-04-29

庄子《山木》寓言四:孔子围于陈蔡之间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

2025-04-29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谿,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孰:通“熟”,精审,慎重考虑...

2025-04-29

《六韬·文韬·盈虚》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

2025-04-29

《六韬·文韬·明传》赏析

【原文】文王寝疾,召太公望,太子发在侧,曰:“呜呼!天将弃予,周之社稷将以属汝,今予欲师至道之言,以明传之子孙。”太公曰:“王何所问?”文王曰:“先圣之道,其所止,其所起,可得闻乎?”太公曰:“见善而...

2025-04-29

《六韬·文韬·国务》赏析

【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太公曰:“爱民而已。”文王曰:“爱民奈何?”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