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今天听到最好笑的笑话是:周杰伦不是顶级流量

发表于话题:十大顶级流量明星
发布时间:2021-05-08

点击上方“腾讯娱乐”并关注,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来源:高能E蓓子

id:ilovemisse


不久前刷论坛看到一个帖子,我差点笑到失眠。


楼主真诚发问: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



这当然招来了网友们的嘲讽,可怜这位小朋友还在努力解释:别骂我,我真的不懂,粉丝不用抡数据吗?……


最后这位小朋友被骂到注销账号,有点惨。


朋友,坚强点,放下那些对刷流量的执念,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更美好。


小粉丝的小世界里

哥哥和数据是唯一


站在这位楼主小朋友的角度看,TA是有逻辑的:


爱豆没数据就没流量,没流量怎么可能得到资源呢?没流量还那么多人看演唱会,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典型的掉进“粉丝经济”坑里中毒太深的表现。


之前我们也讲过05届超女带来的“粉丝经济”:


《超级女声》只是加了一个短信投票通道,加上来回撕扯的pk增加戏剧感,就大大提升了观众们的参与度。



这还没完,选手出道后有产出,粉丝也要follow。


当时几大电商都有销量榜,粉丝都不愿意自家爱豆排名落后,疯狂搞起专辑销量。2007年,张杰粉丝完成了漂亮的一击,把刚参加完《快男》的他送上某书商网站年度音乐畅销榜第一名。



有了这些基础经验后,现在的选秀节目和粉丝们再操作起这些流程也很得心应手。


节目先让粉丝pick喜欢的选手,人气选手c位出道后,自然有品牌找上门来,这时数据粉、氪金粉都不能输,一定要稳住爱豆的人气地位,以保爱豆后续有更多资源找上门。


如果爱豆不是c位出道,那也不能松懈,网上有各种资源榜单,都是要刷的,要为爱豆抢资源。


爱豆上杂志,买还不够,要的是“秒切”。


就是瞬间售罄的意思


以前白送给大家都懒得看的广告,粉丝还得完成任务才能看。




新手入坑也没关系,有各类应援站目标精准、贴心指导,只要照做就行了。



所以真的有一批年轻粉丝,他们接触到的就是这么一个小世界――


“别家数据那么高,我们怎么能输?”


“哥哥只剩下我们了,不能停下来啊!”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爱豆随时会掉流量的危机感,而只要“做点什么”就能帮爱豆稳住江山,还有什么好say no的呢,做就是了。


可没想到,还是有人市场上影响力能够随便碾压一切,这题对只会拿任务做作业的粉丝来说显然超纲了。


打投打榜控评,他们早就玩过了


太阳底下没什么新鲜事,饭圈也不是新事物。


当年李白都曾记下民间为韩朝宗打call的call本――“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到民国时期,梅兰芳大师也有自己的后援会管理章程,按时召开例会,还举办论坛。另有知名媒体人作为笔杆子,在报社、杂志、梨园等处完成“打投”和“控评”。


甚至老板们状态不好时,台下观众还会用打call声转移注意力,避免场子砸掉……


粉丝昵称“梅党”


发帖的小朋友所认知的“打榜”,也是贵圈传统媒体和前辈们玩腻了的把戏。


拿大家熟悉的TVB来说,从1981年起,TVB就有一个名为《劲歌金曲》的节目。


全称Jade Solid Gold,可比古巨基的歌《劲歌金曲》历史悠久得多,至今还在播出,算是全球最长寿的华语类音乐节目了


这节目最开始就是做打歌平台,播MV和让歌手唱歌、做访谈,不管你是乐坛小萌新还是老前辈,出新专辑、要安利主打歌,都得来上节目。



后来节目越做越大,办起了《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之后又搭配了专门有投票、积分和统计冠军歌曲得票情况的《劲歌金榜》,这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歌手之间的竞争戏码。


20%公众投票,20%大会评审投票,60%无线音乐统筹委员会投票,和《乐队的夏天》配置很像对不对?只是比例不同


但也因为TVB票数不公开,导致黑幕疑云重重。当年闹得最大的,要数谭咏麟的“买奖”事件。


有传他以和TVB续约为条件,拿下了原本属于张国荣的奖。


这令谭张粉丝进入势成水火阶段,两方迅速组成撕x阵营,据说还有粉丝一言不合就和对家大打出手的事情。



到1988年,谭咏麟突然在颁奖典礼上宣布不再拿奖,据说就是和“买奖”传言有关。


后来这节目公信力直线下降,则是2011年林峰三连霸获得“亚太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当时我还以为电视坏了在重播……


而周杰伦所处的华语流行音乐黄金期,也有各种唱片销量榜单,还衍生出打榜的黑暗势力――“买榜”。


简单给年轻粉丝介绍一下,当年台湾省有一位“天后推手”陈泽杉,早年开挂般地为华纳开辟出那英、郑秀文、萧亚轩、孙燕姿、张惠妹的“天后宫”局面。



之后他过档EMI,蔡依林、孙燕姿、张惠妹三大天后又继续跟随他,他也乐得在各位天后身上加大预算狂砸宣传,旗下艺人专辑一出,纷纷在音乐榜上名列前茅。

陈泽杉炒糊了的幺蛾子也不少,“埃及事件”成为孙燕姿的黑历史


结果2007年底,周杰伦直接踢爆陈泽杉为蔡依林“买榜”。


连怼两次,第二次还爆粗。



误伤蔡依林,周董倒说了,和她依然是好朋友,“如果她聪明就会懂”,基本把陈泽杉“买榜”一事盖章得死死的。



这事导致陈泽杉身心事业严重受创,后来他倒在采访中承认周杰伦说得对,称他只是说出了唱片的生态现状。


买榜是因为有新人想炒作,为保住天后的神级地位,他也不得不去买榜。



这种戏码是不是看着很熟悉?打榜、买榜、刷流量、饭圈撕x……大触们玩起来可是天天能上热搜的程度。


虽说也是顺应贵圈生态环境,但无论谭咏麟疑似“买奖”还是周杰伦怒怼“买榜”, 至少能看到当事人和粉丝对于“流量掺水”都是感到耻辱的――可不像现在这般约定俗成。


周董还不怕质疑,霸气侧漏公开专辑出货量:


首批亚洲市场出货一百多万张。



最终这张专辑全亚洲卖出两百万张。



不知道流量粉们敢面对爱豆们的“脱水数据”吗?



国民明星和流量,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流量明星和真正的国民明星之间是有一条马里亚纳海沟的,他们的粉丝之间也是。


现在许多小朋友接触贵圈太晚,没有经历过那个接近“自然流量”的时代,其实在过去的上千年里,“饭圈”的核心始终是作品,所谓“流量”只是它的副产品之一。


不仅小粉丝不懂“饭圈”,不同时代对“流量”的理解也不相同。


譬如“谭张之争”或“周杰伦时代”,流量的表现形式大概是白金唱片销量,是万人演唱会连开二十场仍场场爆满,是票房或收视率数字……



那时的数据,是基于作品建设的,周杰伦的《依然范特西》全亚洲卖出300万张,因为他这张专辑制作得真的优秀。



可我们今天谈的“流量”,更像是某平台上的一个人气榜。


流量的好处是简洁直观,在数字经济的时代里,人们可以更精准地掌握流量数据,也有更多的手段把它变现――只是今时今日,它已无法参考艺人和作品的本质价值。


举个例子,这样看还挺直观


打个比方,《学猫叫》这歌流量再大10倍,也就顶多算个MBA案例,和艺术没有一毛钱关系。


可以参考流量,可以重视流量,但如果“唯流量”,那必然会被流量反噬。


而且,如今饭圈的玩法和从前所有时代都不同了。


有人通过商业系统发现了流量的“漏洞”,点赞转发都能作假。



大家都约定俗成,就像陈泽杉说的那样,有一个人开始作假了,其他人也要跟着作假……


毕竟创造好作品太难了,如果能跳过“作品”直接拥有流量,不就可以赚快钱了吗?


流量可以从人设来,可以从曝光率来,可以从水军来,甚至可以直接买……唯独从作品中来最慢,也最艰难。


尚雯婕曾自曝行业秘密


以前的粉丝给路人安利周杰伦,可以告诉对方:“周杰伦的歌很好听”。


但流量粉安利爱豆,只能说:“我哥的数据很能打。”因为流量小生们有的国民度不够,有的实力不足,要夸也只能往颜值或数据上夸夸了。



最终,没作品的爱豆只能贩卖颜值和人设这种快消品,容颜会老,人设会倒、情怀也会消散,到那一天爱豆能留下什么呢?


周杰伦不需要刷流量,而爱豆们必须刷,这就是区别。



E姐结语


其实国民明星和流量明星的区别,我想饭圈未必就完全不知道。


借助信息技术,粉丝和他们的“爱豆”之间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强联系。饭圈不再圈地自萌,不再只是接受和追捧偶像,而是参与制造偶像――他们维护偶像的人设、研究经济公司的策略优劣、参与制造数据,甚至不断地手撕经纪人。



可与此同时,他们对爱豆的喜爱是基于一种“我愿意”的弱逻辑。


我喜欢这爱豆不是因为某种艺能,而是因为羁绊,粉丝参与了偶像的制造过程。有个概念叫“养成”,粉丝参与制造偶像,而资本参与“养成”粉丝。


所谓羁绊,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养成的结果。


我认为这个结果并不好。有时我们会觉得有一部分粉丝被“洗脑了”――爱豆作为他们的作品,需要扬长避短,流量能赢过周杰伦为什么要比歌呢?


为什么饭圈唯流量?因为多数时候爱豆只有流量,别无所长。“哥哥只有我们了”,还真是个事实……

这并不是好事,流量这个副产品被“扶正”以后,整个运作的模式是倒置的,反专业化的。


圈子的“唯流量”由资本助推,被粉丝响应,几乎成为大势,但这个模式不符合最基本的专业逻辑,没有作品艺术价值作为基础,所谓的流量就是空中楼阁。


不断强调流量概念,不正说明饭圈对自己的作品(爱豆)其实从来都不自信吗?爱豆没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久而久之,粉丝也会觉得空虚。

我们还是诚挚地希望这种深度依托饭圈文化的偶像模式能够“回调”。

当一时的“顶流”也许很风光,可是饭圈在创造“作品”的时候,难道不该有更高的追求么?


周杰伦绝不是一个古早的“流量明星”,他对华语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然超越时代,超乎“流量”概念之上,这是被时间证明了的。他所依靠的也不是“核心饭圈”,凭借优秀的作品,有更深厚的土壤可以供他发展。


十年之后,现在大多数“顶流”会被多少人记得,粉丝们其实心知肚明。

『热门推荐』您还可以看:


Baby发了一条鸡汤微博,全网都在猜她咋了...


真离了!可她今天露面还一点迹象都没有...


最难熬的时候都过去了,不可能现在离了吧?


她以前确实不长这样,但还真不是整容的锅...


标签组:[娱乐八卦] [音乐] [演唱会] [周杰伦] [陈泽杉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12.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