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获日方每月2万资助,写书吹捧日本?蒋方舟“文化交流”正常吗?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公知文章
发布时间:2021-06-21

  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曾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

  据报道,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那一年,很多同龄人还在上小学的年纪,她就创作了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

  11岁那年,蒋方舟就开始给《南方都市报》供稿,当时每月收入4000元,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全家人都可以靠蒋方舟的稿费养着。

  

  年少成名,蒋方舟一度被称作是“神童”。

  2008年,19岁的蒋方舟成为人民文学奖年龄最小获奖者,同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最终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

  

  但是蒋方舟当年高考成绩是561分,语文只有117分,这个分数还不如清华的工科生,于是有很多人质疑她“天才少女”的称号。

  这种质疑的声音,即便是十几年后依然没有消失。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的逐渐丰富、透明,对于蒋方舟的质疑也愈演愈烈。

  

  一方面很多人质疑她的“天才少女”身份,有人举例,她曾在9岁创作的一篇文章中“意外地暴露”自己的作品疑似是他人代写。

  比如那一句,“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

  

  而这句话出自她9岁时创作的文章,文笔很是成熟。不过后来文章正式出版的时候,这句话被删掉了。

  另一方面,还有人质疑她“被造神”,实则没什么水准。

  自从9岁成名后,蒋方舟便很少有惊艳众人的作品问世。20岁那年出版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更是被评价有高中生作文的味道,阅历尚浅,用词浮华。

  

  时间来到2015年前后,蒋方舟虽然在文坛和综艺节目中都比较活跃,名气也没有减弱之势,但是因为在公开场合的种种表现,也被人称作是“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

  这个评价体现在一方面她给人的感觉缺乏独立思考,属于没什么输出的“公知”,一般都是某某说过、某某写过,而且她口中的这些“译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那些哗众取宠的夸张言论,什么“我30岁以前结婚一定会出轨,还没玩够呢”还有什么“能接受丈夫和陌生异性肉体上的关系”等等。

  

  总之,那一时期的蒋方舟虽然名气不小,却也成了众人口中的“才不配位”。

  后来,她接受了日本某官方机构的资助,前往日本体验生活,并完成了一本宣传日本的书籍《东京一年》。她曾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

  但看完这部作品的网友曾评价道,“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竟是一个从事文字工作长达十几年的专业作家所为,不在及格线以上。”

  有人说,文笔不仅依然稚嫩青涩,而且还多了一些矫情与无病呻吟。

  

  同样也是因为这本书,蒋方舟近日也陷入了众人质疑,甚至是指责、声讨的舆论漩涡。

  近日,蒋方舟曾获得日方邀请并资助写书一事,首次出现在了日本外务省官网上公开的国际交流基金会往年审计文件中。

  于是,网上一片质疑之声,纷纷指责中国作家、公知蒋方舟收取资助在中国替日本做文宣。

  蒋方舟本人也随即进行回应,她在声明中承认此事的真实性,并说道,“此次交流为公开正常的文化交流,旨在推进中日友好交流。”

  

  而据介绍,所谓“中日知识分子交流加强”,其实就是日方从2008年开始寻找并出资聘请这些在中国舆论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即所谓的公知、学者、记者等。

  先让他们去日本体验生活、学习,接触日本各界人士,然后再通过他们在中国发声,促进中国社会对日本的理解。

  

  蒋方舟也曾在采访中讲过,他们每个月提供约有2万块钱人民币的补助,而自己当时的工作就是“什么也不用做”。

  据网友深扒发现,这类受资助者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回到中国后,对于日本的宣传也获得了日本方面很高的评价与赞赏。

  

  但是很明显,蒋方舟的回应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人认为她只是纯粹的写作而已,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她已经被日本官方认证了”。

  

  有网友质疑道,“既然是正常交流,还给钱?”甚至有人用“拿钱办事”“单方面跪舔”等词来形容。

  

  而由此也引发了网友们对“伪公知”的讨论,知名博主网眼八分斋 则点明要害:【受日本资助的只是冰山一角!】未公布的名单在1000人以上,小组仅在某吧就不止20个……

  伪公知这点德行早就暴露在网上,文教文宣文化圈是重灾区。看到各种“某吹”留点心,顺藤摸瓜一逮一个准。

  

  总之,我大概看了一下网友们的讨论,批评蒋方舟等其他“公知”人物的居多。

  对于这件事,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审视一些公知们的言论,早已不再盲目地认同。

  就像有位网友借用自己导师的话所说,“没有什么国外的资本是中立的,给你钱的目的就是让你做出有利于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而影响国 家的政策导向。”

  

  现在这件事还仅仅是局限在网友们的议论和指责中,官方还没有正式参与评论,只不过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孰重孰轻孰是孰非,大家都有各自的判断。

  我只想说,知识分子应该首先有良知,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坐等官方评判此事是否正常。

标签组:[蒋方舟] [公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284.html

相关阅读

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吗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不过在只在族群内部使用俄语,社会交流上都使用汉语与汉文。通俗点来讲就是: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历史渊源,俄罗斯属于归化民族,三次大规模迁徙我。属于...

2025-04-08

俄罗斯族的礼节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

2025-04-08

中国为什么会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

2025-04-08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1、你如果认识从前...

2025-04-08

张爱玲散文集经典语录30句

1、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1936《书评四篇》之《〈若馨〉评》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39《天才梦》 3、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

2025-04-08

张爱玲《第一炉香》唯美语段

1、静默三分钟,倒像致哀似的。2、把女学生装扮得像赛金花样子容貌,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3、两个人一块儿坐着,非得谈话不可吗?4、宝蓝瓷盘里一棵神仙掌,恰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

2025-04-08

张爱玲独特的张腔语言

自创新词、词语混搭、比喻、移情、通感……独特的“张腔”语言,是张爱玲在“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之外,深度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自创新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双音节词组合,二是叠音词...

2025-04-08

兵马俑在国外享有哪些评价与赞誉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

2025-04-08

“女大十八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

2025-04-08

苗疆蛊术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蛊似乎有一种迷信。《辞源》中“蛊”字有四种解释:①毒害人之物也;②谷皮也。谓谷中虫也;③事也;④惑也。一般人心目中的“蛊”,与民族学家有兴趣传道的“蛊”,都是第一种解释,即蛊毒之蛊,其他的几...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