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获日方每月2万资助,写书吹捧日本?蒋方舟“文化交流”正常吗?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公知文章
发布时间:2021-06-21

  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曾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

  据报道,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那一年,很多同龄人还在上小学的年纪,她就创作了第一本散文集《打开天窗》。

  11岁那年,蒋方舟就开始给《南方都市报》供稿,当时每月收入4000元,以至于有一段时间,全家人都可以靠蒋方舟的稿费养着。

  

  年少成名,蒋方舟一度被称作是“神童”。

  2008年,19岁的蒋方舟成为人民文学奖年龄最小获奖者,同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最终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

  

  但是蒋方舟当年高考成绩是561分,语文只有117分,这个分数还不如清华的工科生,于是有很多人质疑她“天才少女”的称号。

  这种质疑的声音,即便是十几年后依然没有消失。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的逐渐丰富、透明,对于蒋方舟的质疑也愈演愈烈。

  

  一方面很多人质疑她的“天才少女”身份,有人举例,她曾在9岁创作的一篇文章中“意外地暴露”自己的作品疑似是他人代写。

  比如那一句,“去年我才突然发现,‘善良’的‘善’是四横,我写成三横竟然写了十年,也没有人发现。”

  

  而这句话出自她9岁时创作的文章,文笔很是成熟。不过后来文章正式出版的时候,这句话被删掉了。

  另一方面,还有人质疑她“被造神”,实则没什么水准。

  自从9岁成名后,蒋方舟便很少有惊艳众人的作品问世。20岁那年出版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更是被评价有高中生作文的味道,阅历尚浅,用词浮华。

  

  时间来到2015年前后,蒋方舟虽然在文坛和综艺节目中都比较活跃,名气也没有减弱之势,但是因为在公开场合的种种表现,也被人称作是“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

  这个评价体现在一方面她给人的感觉缺乏独立思考,属于没什么输出的“公知”,一般都是某某说过、某某写过,而且她口中的这些“译名”很多人都没听说过。

  另一方面就是她的那些哗众取宠的夸张言论,什么“我30岁以前结婚一定会出轨,还没玩够呢”还有什么“能接受丈夫和陌生异性肉体上的关系”等等。

  

  总之,那一时期的蒋方舟虽然名气不小,却也成了众人口中的“才不配位”。

  后来,她接受了日本某官方机构的资助,前往日本体验生活,并完成了一本宣传日本的书籍《东京一年》。她曾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

  但看完这部作品的网友曾评价道,“很难想象这样的作品竟是一个从事文字工作长达十几年的专业作家所为,不在及格线以上。”

  有人说,文笔不仅依然稚嫩青涩,而且还多了一些矫情与无病呻吟。

  

  同样也是因为这本书,蒋方舟近日也陷入了众人质疑,甚至是指责、声讨的舆论漩涡。

  近日,蒋方舟曾获得日方邀请并资助写书一事,首次出现在了日本外务省官网上公开的国际交流基金会往年审计文件中。

  于是,网上一片质疑之声,纷纷指责中国作家、公知蒋方舟收取资助在中国替日本做文宣。

  蒋方舟本人也随即进行回应,她在声明中承认此事的真实性,并说道,“此次交流为公开正常的文化交流,旨在推进中日友好交流。”

  

  而据介绍,所谓“中日知识分子交流加强”,其实就是日方从2008年开始寻找并出资聘请这些在中国舆论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即所谓的公知、学者、记者等。

  先让他们去日本体验生活、学习,接触日本各界人士,然后再通过他们在中国发声,促进中国社会对日本的理解。

  

  蒋方舟也曾在采访中讲过,他们每个月提供约有2万块钱人民币的补助,而自己当时的工作就是“什么也不用做”。

  据网友深扒发现,这类受资助者不在少数,而且他们回到中国后,对于日本的宣传也获得了日本方面很高的评价与赞赏。

  

  但是很明显,蒋方舟的回应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有人认为她只是纯粹的写作而已,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她已经被日本官方认证了”。

  

  有网友质疑道,“既然是正常交流,还给钱?”甚至有人用“拿钱办事”“单方面跪舔”等词来形容。

  

  而由此也引发了网友们对“伪公知”的讨论,知名博主网眼八分斋 则点明要害:【受日本资助的只是冰山一角!】未公布的名单在1000人以上,小组仅在某吧就不止20个……

  伪公知这点德行早就暴露在网上,文教文宣文化圈是重灾区。看到各种“某吹”留点心,顺藤摸瓜一逮一个准。

  

  总之,我大概看了一下网友们的讨论,批评蒋方舟等其他“公知”人物的居多。

  对于这件事,只能说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真审视一些公知们的言论,早已不再盲目地认同。

  就像有位网友借用自己导师的话所说,“没有什么国外的资本是中立的,给你钱的目的就是让你做出有利于他们的研究结论,进而影响国 家的政策导向。”

  

  现在这件事还仅仅是局限在网友们的议论和指责中,官方还没有正式参与评论,只不过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孰重孰轻孰是孰非,大家都有各自的判断。

  我只想说,知识分子应该首先有良知,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自己的身份。

  坐等官方评判此事是否正常。

标签组:[蒋方舟] [公知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284.html

相关阅读

《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赏析

【原文】夫以勇事人者,以死也。未死而言死,不论①。以虽知之,与勿知同②。凡智之贵也,贵知化也。人主之惑者则不然。化未至则不知;化已至,虽知之,与勿知一贯也③。事有可以过者④,有不可以过者。而身死国亡,...

2025-04-27

《吕氏春秋·贵直论》贵直赏析

【原文】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②,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宣王曰:“寡人闻子好直,有之乎...

2025-04-27

《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赏析

【原文】言极①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②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

2025-04-27

庄子《说剑》译文赏析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

2025-04-27

《庄子·杂篇·说剑》原文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

2025-04-27

《庄子·杂篇·说剑》简介

《说剑》以义名篇,内容就是写庄子说剑。赵文王喜欢剑,整天与剑士为伍而不料理朝政,庄子前往游说。庄子说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的所为实际上是庶民之剑,而希望他能成为天子...

2025-04-27

《庄子·杂篇·盗跖》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

2025-04-27

庄子《盗拓》译文赏析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

2025-04-27

《庄子·杂篇·盗跖》简介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

2025-04-27

庄子《让王》译文赏析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说:“让我来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不过,我正患有很深、很顽固的病症,正打算认真治一治,没有空闲时间来治天下。”统治天下是地位最高、权力最重的了,却...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