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老戏骨公开声援小鲜肉:你可以说他演技差,但请不要侮辱他

发表于话题:演技最烂的十大小鲜肉
发布时间:2021-06-22

近日,9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蓝天野在央视某档访谈节目中,聊起了时下热门的有关“小鲜肉”的问题,当中部分言论也引发了网络上的激烈讨论。

和“全网黑”的态度不同,蓝天野老师在节目中并没有对小鲜肉一棒子打死,认为“小鲜肉”本身是一个侮辱性称呼,现在钻研艺术的氛围不够,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能够成为艺术家的,你可以说他演得还不够好,但不要侮辱他。

但蓝天野沉默了一会又说:我发现我们有些演员,好像对这个称呼还挺得意。

考虑到不少朋友可能对于蓝天野老师知之甚少,所以在正文开始之前,有必须向诸位简单科普一下。

1927年出生的蓝天野,原名王润森。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著名作家曹禺是首任院长。蓝天野则成为建院的元老之一,参演了《茶馆》,《蔡文姬》,《北京人》等多部经典剧目。其中,蓝天野演出超过300场的《茶馆》至今仍是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并多次出国演出。

因为身体等客观原因,无法在舞台呈现最好的状态,出于对观众的负责和尊重。蓝天野于上世界60年代退居二线从事编导工作。

这里再插播几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简称“北京人艺”,是国内最强的话剧团体,没有之一。北京人艺以其鲜明的演艺风格,深厚的文化积累,获得了国内外无数的赞誉。

在国内演艺界,提到北京人艺出身,已然成为一名演员业务能力扎实的一个标志和证明。几十年来,北京人民剧院培育出无数优秀的演员和艺术家。这其中就包括英达,濮存昕,梁冠华,徐帆,宋丹丹,冯远征,何冰,胡军,陈小艺,吴刚等等一大批观众们耳熟能详的实力派明星。这个名单实在太长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蓝天野从单位退休,暂时告别了心爱的话剧舞台,但他的艺术之路缺并没有终结。

1990年,蓝天野接了两个电视剧角色,分别是《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以及《渴望》中男主角王沪生的父亲王子涛。很多不熟悉话剧的观众,也是从这两部才开始真正了解蓝天野。

至于说《渴望》和《封神榜》这两部经典,相信就不用再过多介绍了吧,可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类似题材的剧集可以超越。

好了,科普完毕,书归正传。针对蓝天野老爷子对于“小鲜肉”的此番点评,网友们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首先,“小鲜肉”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已经无据可靠。但是起初媒体创造出的这个词汇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年轻有活力,阳光帅气的偶像,不仅不是一种侮辱性的称呼,甚至还略带褒义,只是后面才慢慢被搞臭了。

其次,蓝天野老师说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成为艺术家,这一点其实并有错。但是老爷子不知道的是,现在很多被称为“小鲜肉”的那些流量明星,根本连演员都算不上,用这个词侮辱他们好像没有毛病啊。况且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真正有演技的青年演员,是很少被人称为“小鲜肉”的。

最后,也有不少“鲜肉粉丝”提出反驳,认为蓝天野老师理解的有些偏颇,谁说“小鲜肉”只能形容演员的?年轻,长得嫩的明星都可以叫小鲜肉,这个词本身没有讽刺,只有赞美。

其实对于这一点,笔者也有些看法想给诸位分享,权当是抛砖引玉。首先这里我们不用“小鲜肉”,而是用一个相当对中性的词汇“偶像”来代替。

上世纪80,90年代,全球范围,包括两岸三地突然涌现出大量的偶像明星。如果论“造星”的质量和规模,肯定比如今的水平的要高,相信大家对于这点应该没有意见吧。

就以当时风靡亚洲的“四大天王”来说,除了刚刚成名,需要包装的那段时间,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都无一例外地试图摆脱自身“偶像”的固有标签,而是通过磨炼演技,唱功,跳舞等专业技能赢得观众和市场。

国外则更不乏这样的例子,就拿“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来说,虽然有令人羡慕的条件和资源,但也是很早就主动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同的戏路和角色,在多年奥斯卡陪跑之后,一直不屈不挠,终于在2016年凭借《荒野猎人》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这一路走来,特别是他在最终获奖影片中的造型,又有多少人会把重点放在他的那张脸上。

而如今的小鲜肉们,虽然也会“唱,跳,rap”,但几乎没有什么拿的出手和让观众们记住的作品。不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提高业务能力上,而是整天忙着刷流量,讲排场。跟上述那些前辈相比,不仅能力差别巨大,就连态度也不行。

就像蓝天野老师所说,如果你够努力和上进,即使演技不好,相信网友也不会侮辱你的。但要是依然这样不务正业,天天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套路,演戏演技不行,唱歌唱功不行,主持节目口才不行,到最后就靠一张脸。你说这样的艺人能给观众带来什么,又有谁会需要这些“小鲜肉”,不侮辱你侮辱谁啊?

不过好在有极少数的流量明星在达到了一定年龄后开始觉悟,这其中笔者就要点名表演易烊千玺,起码让人能够看到他在进步,有网友会用“小鲜肉”来形容现在的他么?我起码觉得人数不会太多。

说了这么多,那么大家觉得“小鲜肉”带有侮辱性么?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组:[演员] [老戏骨] [蓝天野] [北京人艺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3692.html

相关阅读

张瑀《文姬归汉图》

《文姬归汉图》卷,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金代画家,张瑀所作。张瑀,金代人,生平不详,传世书画有《文姬归汉图》。旧题为南宋人作,后在画上发现署款“祗应司张瑀画”六字,祗应司为金章宗泰和元...

2025-04-17

纸上谈兵的典故由来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2025-04-17

《与诸子登岘山》原文译文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唐代: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译文世间的人和事更替变化,暑往寒来,时间流逝,形成了从古到今的历史。江山各处保留...

2025-04-17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

2025-04-17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原文译文鉴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唐代:孟浩然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译文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

2025-04-17

金朝时期儒学的繁荣与衰败

大金立国一百一十九年,中国古代各种统治思想灿然皆备,分教分派,教中有派,派中分支,呈现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儒家思想独占鳌头,居于主体地位。那么,儒家一派怎样上升为主流思想的?和其他思想关系如何?有何...

2025-04-17

孟浩然《过故人庄》原文译文赏析

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

2025-04-17

杜甫《春望》文学赏析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

2025-04-17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

2025-04-17

《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的直接蓝本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又称为《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通称《董西厢》。董解元的生平事迹无可考。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知道他大约生活于金代中叶金章宗时期(1190—1208)。“解元”是金...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