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流量新人+老戏骨”,大概是近年来影视行业最大的谎言 _演技派

发表于话题:演技最烂的老戏骨
发布时间:2021-06-24

原标题:“流量新人+老戏骨”,大概是近年来影视行业最大的谎言

于影视剧市场而言,今年无疑是个小年,真正的爆款只有一部《延禧攻略》。

而且,相比去年的《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等剧来说,第一剧集(diyijuji)发现,《延禧攻略》的口碑及其对国产剧创作的开拓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经历过前几年大跃进式的发展后,今年的影视市场回归正常的行进速度,从业者也暂时从疯狂逐利的大环境中抽身而出,市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冷静。

而一切归于冷静后,很多问题便再也无法隐藏,比如很多以“流量新人+老戏骨”演员阵容为噱头、既想囊括高热度又想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质感满满的剧,也并没有获得像前几年那样的好成绩。

其实,在第一剧集(diyijuji)看来,无论是一味追求流量明星加持,还是试图以“流量新人+老戏骨”的阵容营造高质量假象,归根结底都是为商业利益考虑,并没有从一部剧的根本出发。演员可以给好剧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一部剧本、制作都不及格的剧,靠什么样的演员其实都无法拯救。

今天这篇文章,第一剧集(diyijuji)试图以“流量新人+老戏骨”演员阵容大兴的原因、发展脉络,以及为何渐渐失灵,来详细聊聊这一模式的发展历程。

“流量新人+老戏骨”的阵容搭配

如何从风靡到被质疑

▲▲▲

这一切还要从2015年说起。

胡歌,一位走红于传统电视媒体的偶像,其俊朗的外表加上跌宕的人生经历,让他一直处于被大众关注的位置上,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和号召力。

2015年,由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琅琊榜》和《伪装者》双双爆红。

这两部制作精良的剧,一部是古装架空历史题材,一部是谍战题材,都完成了厚重题材偶像化的任务,打破了国产剧“要么偶像剧、要么正剧”的界限。雅俗皆能共赏,使得它们口碑收视双丰收。同时,胡歌也从流量偶像小生,迈入到演技派阵营。

令观众津津乐道的,还有剧中的多位从业多年、演技过硬的老戏骨。他们“一颦一笑都是戏”的演技,不但为剧增光添彩,更被评价为剧里“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偶像/流量新人+老戏骨这种新鲜的演员搭配模式,迅速成为了吸引观众眼球的存在,这种组合似乎可以碰撞出无限火花。

于是,到了2016年,演技派老戏骨逐渐出现在流量新人担任主演的影视剧中,比如《盗墓笔记》中给鹿晗、井柏然配戏的王景春;《青云志》中给赵丽颖、李易峰配戏的赵立新和吴樾;《解密》中给陈学冬、颖儿配戏的高明等。

据第一剧集(diyijuji)统计,虽然有些剧口碑有所争议,但从提及量、话题度和覆盖量来说,这些剧仍然可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到了2017年,新人+老戏骨的模式越来越驾轻就熟,任嘉伦、关晓彤、马可、陈都灵、黄子韬等流量新人,搭配了金士杰、夏雨、牛犇、王劲松、秦汉、王千源、蒋勤勤、郝蕾等演技派为自己新剧助阵。

其中,不乏口碑与收视皆丰收的剧,比如《新射雕英雄传》,一众新人在老戏骨的带领下突出重围,给观众和市场献上了满意的答卷。

不过,并未有大爆款从中产生,反而是《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白鹿原》等,并不靠“流量新人+老戏骨”搭配为噱头,但是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的作品占据了全年的热度。

2018年,在影视寒冬的大环境下,老戏骨带新流量的模式,渐渐产生了不少质疑声。

毕竟,这么多年下来,观众已经无法继续接受演技欠缺的流量新人和一些缺乏逻辑的情节设置,更无法接受为迎合市场而设,角色扁平、缺乏角色魅力的绿叶“老戏骨”。

“晚节不保”,既是观众对很多老戏骨的一种调侃,更是一种遗憾和悲伤。

图片整理自豆瓣

2014年,流量小生/小花+大IP的固定搭配开始兴起,“我的偶像竟然演了我最喜欢的网络小说”,这种心态让流量明星的粉丝仿佛吃了兴奋剂,而路人们则怀着好奇的心态也一度贡献了不少的点击量。

而到了2015年之后,看似更“稳”的(影视流量)新人+老戏骨的“升级”,由演技在线的绿叶来衬托新人小红花,不但让观众眼前一亮,还有可能打造出“新老传承”的佳话。

然而事实却是,不超过两年,每一种搭配都会由最初的“惊艳”沦落到平庸,甚至到口碑和收视率双双跌入谷底的境地。

而观众的这种心态转变,恰恰证明了,其实从来都不存在一本万利的搭配组合。

观众究竟为何不再买账呢?

▲▲▲

以下,第一剧集(diyijuji)试着从多个维度,具体分析为何曾经风头一时无两的“流量新人+老戏骨”模式,突然就“辉煌不再”了?

第一,观众不再为新人“捉急”的演技买单。

作为影视剧中的“一番”,以雄厚的粉丝基础扛收视率,是流量新人的第一任务。然而,他们要么刚入行,演技青涩;要么每日参加各种活动,以维持曝光量,无法沉下心来研读剧本揣摩角色。

因此,导致很多流量新人的演技让人“捉急”,缺乏共鸣感,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路人粉观众”,继而导致作品不能“出圈”,无法引起更大层面的讨论量,即使是老戏骨也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第二,各执一端的分工造成观众的割裂感。

这两年的影视市场,基本都是传统中老年观众在给年轻人和年轻观众让步,自然也就缺少以中老年角色为主人公的剧。而很多老戏骨就可能出现无剧可演的情况,只能在以年轻人为主角的剧做配。但是,囿于盈利性要求,很多流量新人参与的影视剧,疯狂压缩成本,甚至到了粗制滥造的程度。

在这样的剧中,很多老戏骨常常会遇到扁平化的人物和一些不符合逻辑的行为,而剧情的不合理,让老戏骨即使全力以赴,也总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同时,流量新人卖颜、老戏骨负责演技的搭配,则因各执一端的角色设置,必然会给观众造成很强的分裂感

第三,观众审美水平提升,对烂剧的容忍度降低。

近年来,随着国内影视市场的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需要尊重自己智商和品味的剧。因此,烂剧的生存空间势必越来越小,“快钱”也不像以前那么好赚了。

第四,资本游戏透支了观众的信任。

《流量明星消亡史》一书中,曾这样描述互联网(资本)给影视市场带来的变化,“把所有创造环节工具化,是(互联网)资本对于影视文化市场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具有毁灭性的。”

而片面地将“流量新人+老戏骨”拿来为影视剧的质量打包票,不但哄抬了演员的身价,而且吸引资本“高风险高回报”入驻,同时成为影视公司招商引资的噱头,“PPT四大神兽”营造出虚假繁荣、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从一开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资本游戏。

当资本获利、影视公司将广告费拿到手、流量和话题新人将高额片酬揣进兜,那么,如何用剩下一点点的费用,制作这样一个需要巨大成本投入、体现成百上千人协作努力的“大工程”,可能就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了。

于是,在一次次寄予厚望再发现被欺骗之后,观众的热情逐渐被透支一空。2018年电视剧和电影市场中以“流量新人+老戏骨”为噱头的作品,口碑和收视/票房双下滑也就不足为怪了。

行业逐渐回归理性

评判好剧的标准亟待确立

▲▲▲

当流量明星忽然成为市场新宠,影视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流量新人+老戏骨”的模式在偶然中取得成功之后,错误地被定为了行业标准,而蜂拥而上的资本、影视从业者和观众更是对此模式深信不疑。

然而,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当越来越多真正意义上的好剧出现之后,行业和观众也逐渐冷静下来,杂乱无章终将成过去,行业中关于好剧、高质量剧的真正标准也在逐渐建立起来。

那究竟什么才是行业标准?说白了,影视剧制作重要的还是组合拳,靠的是各个环节都认真负责——前期严谨的市场调研,中期扎实的剧本创作、导演对质量的坚守、演员对角色的投入,以及后期的宣发等等缺一不可。

所以,观众审美能力提高、猎奇心理降低之后,脸谱化、一刀切式的靠某个单一的噱头(演员)就想成为“剧集质量保证”的模式,渐渐不再吃香。甚至,伴随而来的还有观众因为受不了影视剧的粗制滥造,而出现的报复性地吐槽和反击。

相反,一些整体制作精良、剧本符合正常逻辑、演员演技在线的剧,被越来越多观众喜爱,比如小而美的《忽而今夏》、《你好,旧时光》等。

每个行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期”,投机取巧可能会侥幸获得巨额回报,但是行业规则逐渐规范、市场良性运转之后,要在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靠的还是整体质量。

提前醒来的从业者,已经静下心来打磨质量,而那些还在睡梦中的人,醒来之后不知道是否还能有栖身之地了。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jin

编辑 | 夹心

校对 | 格鲁特

—The End—

商务合作|约稿转载

或Bellaliu106

标签组:[电视剧] [内地电视剧] [老戏骨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4172.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