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每月2万资助!清华蒋方舟被热议:读书人“弯腰挣钱”有何不可?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读书
发布时间:2021-06-30

  什么是读书人?不只是有才气,更要有傲骨,这种骨头是打不断,熬不熟的精神,纵观现代文人,一个个指导他人信奉独立,每天在网络上带节奏,如果这样的文人成了榜样,读书人也就没有希望了,为名为钱为利的读书人,腰早就塌了。

  

  6月11号讯,清华才女蒋方舟因为被资助一事被人热议,而她回应说,那只是文化交流,还说自己不忘历史,但是更多人指责她收钱替人说好话,初心不纯,但是读书人挣钱,弯下腰有何不可?有铮铮铁骨的读书人,必然有弯腰乞食的读书人,只不过名声不一样而已。

  

  纵观那些获得资助的读书人,有教授,有作家,有学者,有记者,有诗人,有律师,有人说,文化交流有啥不可,我们是不是忘了什么是交流,把我们的优点和缺点和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互相分享一下,但是获得资助的这些人交流了什么呢?

  

  才女蒋方舟写了一本书《东京一年》,其他人写了为啥日本那么干净,我为啥那么关注日本,从日本核电事故看人类良知复苏等等,这哪是交流,明明是给钱硬夸嘛,这些读书人,拿了钱,弯下腰,挣点柴米油盐的钱,不丢人,但是他们是折断腰的读书人,古代读书人高洁的品质,不吃嗟来之食,他们忘了,但是挣钱不丢人,只不过有辱先辈。

  

  以蒋方舟为例,1989年出生的她从小就是被寄予厚望的天才少女,7岁开始写作,9岁就创作了第一本散文集,11岁就开始给报纸供稿了,以至于全家靠11岁的她供养,是不是十分好奇她爸妈为何不干活养家?

  

  有神童之称的蒋方舟在2008年,被清华大学降低60分分数线录取,这代表着什么,她的分数不够,占了其他人的名额,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人质疑,她的才气究竟表现在哪儿?有人质疑她9岁的创作是他人代写的东西,但一切都晚了。

  因为她去了国内最高学府,直到现在,都没有一本出名的著作被人记住,而她也早已泯然众人矣,在文坛和综艺非常活跃,靠着以前的名声继续坐吃山空,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连一些公知都不如,只有一些哗众取宠的夸张言论,例如,全是谈情说爱的小资情调。

  

  在20岁出版的《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被人评价为高中生作文,用词浮夸,毫无深意,才不配位的后果就是挣钱有点困难,靠着名气得到了资助,前往国外体验生活,写成一本《东京一年》,还说这一年,动静拯救了她,让人无法理解。

  这部作品更是被评价不及格,不仅文笔稚嫩,还多了一些无病矫情的多余文字,一个月2万元资助也是发生在这段时期,面对外界质疑,蒋方舟说,钱拿了,正常文化交流。读书人挣点钱改善一下生活有何不可呢?谁规定一定要站着挣钱。

  

  蒋方舟只是很年轻的一个读书人,被人针对提起也是因为名气比其他人更大,读书人无才并不是坏事,因为没才方能持之以恒追寻,读书人有才却为钱折腰才是悲哀,读书人应该有读书人的样子,骨头要比金坚,怎能为了一口吃的,低下高贵的头颅!

  对于蒋方舟被资助引发热议,你怎么看,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标签组:[文学] [读书] [蒋方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5432.html

相关阅读

清明时节会“雨纷纷”的原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笔下的这首《清明》流传至今已成为经典。其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更是点名了清明时节的天气情况。那么,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呢?...

2025-04-12

苗族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

2025-04-12

和尚化缘是为了什么

古代和尚经常要手持钵盂,游走四方,化缘求食。就连《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不例外,他也要手托紫金钵盂,腾云驾雾地前去为唐僧化缘。和尚化缘可并不是因为寺院缺少食物,事实上古代寺院多有功德田产,还有一...

2025-04-12

麻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如果说外国人的社交方式是舞会和看电影,那么中国人的社交方式就是吃饭和打麻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一旦有了几轮麻将的“合作经验”,就会变成熟人了。可能年轻人现在还不觉得打麻将是什么大事情,但是有很多生意,...

2025-04-12

为什么要过三八妇女节

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又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U.N.Day for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

2025-04-12

“面试”如何毁了孟浩然

识时务者为俊杰,视时、视事而动是做事的基本原则。孟浩然,40岁出头,人到中年,埋藏心底多年的理想与抱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赴京赶考,求取功名。作为诗人,孟浩然早已声名在外,朝中重臣王维与他情同手足。而面...

2025-04-12

古人是怎么阅卷的

对于高考阅卷工作,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该是阅卷的认真程度和公平性。在古代,大家肯定也是这么个心情。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科举最大的考试场所,自然也是最大的阅卷中心。那么,古代的人是怎么阅卷...

2025-04-12

苗族男女是怎样表达爱意的

苗族青年男女恋爱,最重情义,彼此有了较深的了解后,才可赠物为凭。并有定婚、过礼、结婚、回门等程序。请媒说亲,叫“讨口风”,到女家央求次数越多越好,叫做“亲要多多求为贵”,吃了“放心酒”,才算正式定婚,...

2025-04-12

清明节在国外有哪些习俗

印尼华人早年印度尼西亚华人多在百家姓宗祠祭拜先祖,自从各姓氏有了自家的宗亲会所宗祠,宗亲们便聚集在会所祭拜祖先。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

2025-04-12

国内清明节的各地习俗

广东在广东,清明扫墓,称为扫山、拜山、拜清。清明时节广东地区已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广东人过节的主要礼俗主题;因利趁便,拜山之余一家老少亦在山乡野间踏青游玩一番。广东人对宗庙、祖先非常...

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