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虚假的童年,我历历在目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读书
发布时间:2021-06-30

前段时间,蒋方舟因为被质疑“亲日”而上了热搜,她2017年写作的游记《东京一年》也被许多网友指出言论不当,许多愤怒的读者上豆瓣给这本书刷一星、两星。

有读者留言:“没看,标识一下伪军而已。” 蒋方舟少年成名,9岁就出版第一本散文《打开天窗》,被称为“天才少女”。21年她一共出版了15本书,其中评分最低的只有5.7。

很早的时候,蒋方舟就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什么天才:“我种种观点下,隐藏空白和空虚。”

她也厌恶聚光灯,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害了很多人。” 但“天才少女”的光环依然让她享尽优待,给予她平凡人不可能拥有的优越生活。

或许是割舍不下这样的光环,去年她又出了本新书《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的人一起散步》,还在微博上说:“我的第十五本书快写完了,离真·著作等身不远了。”

结果一个月后,她的微博被攻陷,网友骂她:“简直卑劣!

蒋方舟刚出生,妈妈尚爱兰就担心她有智力障碍,把她和同产房其他小孩放在一起,测试他们对事情的反应。

别的小孩都挺正常,就蒋方舟“两眼望天,不哭不动。”尚爱兰心里觉得不妙,一直在蒋方舟长到1岁前,都在细心观察她的智力情况。

尚爱兰是语文老师,有一次课间十分钟,她让蒋方舟做了一套试卷,蒋方舟满分。尚爱兰瞬间对蒋方舟有了信心,并且决定培养女儿的“智力信心”,让她相信自己是个聪明人。

为了达到这一点,尚爱兰绝不在其他人面前说:“我家孩子笨。”

蒋方舟5岁时,在尚爱兰的“魔鬼训练法”下,已经认识很多字,尚爱兰就把那些小孩看的卡通画统统送给了别人,开始让蒋方舟看“成人的书籍”,第一本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第二本是《刘墉全集》,还试图给蒋方舟看《卡夫卡全集》,不过蒋方舟实在看不懂,尚爱兰才把卡夫卡收回了,拿出其他小说传记。

尚爱兰认为:“读物的水平,决定了认知的水平。如果读物过于低智,培养出来的读者就过于低智。”

而这一年,蒋方舟还没上小学。

两年后,尚爱兰给蒋方舟布置了新的任务,不仅要看,而且要写。周末的时候,尚爱兰给独自在家的蒋方舟纸笔,说:“你写哦,自己好好写哦。”天冷了,蒋方舟赖床不想起,尚爱兰依然对她说:“你写哦。”蒋方舟在被窝里绝望地大喊:“我写到哪儿,你规定一下!”

尚爱兰说:“在我回来之前,一定要写到这儿。”

放暑假的时候,尚爱兰听说美国有个9岁小孩和爸爸合写了一本书,决心让蒋方舟也效仿,于是她骗女儿说:“每个小孩到小学毕业都要出版一本书,是国家政府规定的。”

蒋方舟第一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但尚爱兰觉得有希望,她盘算了一下:“一星期收一颗蛋,五年以后积攒多少?——凑足一本书绰绰有余。”

在尚爱兰的监督下,蒋方舟写个不停,写烦了她就问:“到底能不能出版啊?我写了这么多,还没写够啊?”尚爱兰回答:“肯定能出版,我向你保证。”

确实出版了。蒋方舟9岁那年,尚爱兰联系出版社给她出了第一本书,名字叫《打开天窗》。《打开天窗》总共收录67篇文章,两篇为尚爱兰所写,主要是介绍蒋方舟的写作情况,尚爱兰写道:“她几乎没有出现过写作的困难。”

其他65篇,据尚爱兰说,都是蒋方舟的作品。其中很多小故事不乏金句。比如第一篇《亲嘴大王》,蒋方舟写道:“我觉得这个世界上LOVE太多了,可妈妈却说LOVE太少了。”

而在《发现》里,蒋方舟写道:“一个生命升上了天堂,一颗流星落在了地上。”

《打开天窗》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推销》,讲的是蒋方舟一次推销电热写字板的经历。故事结尾,蒋方舟写道:“以后谁再提到推销,我就跟谁急。”妈妈尚爱兰却在旁边说:“不可能,一个人要想有出息,一辈子都离不开推销自己。”

2001年,《打开天窗》出版后,迅速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书籍的宣传重点放在了“9岁天才少女”,很快,这本书被 湖南省教委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读本。8月起,蒋方舟受到各大媒体邀请,在报纸开设专栏。和人聊体育、电影、作文,什么都聊。

在这个过程中蒋方舟和妈妈尚爱兰也没歇着,马不停蹄地在写新书,第一本书签订合同的第二天,蒋方舟就开始写自己第一本小说《正在发育》,2002年她接连出了两本书,一本是《青春前期》,主要说自己小学五年级和同学发生的趣事,另一本叫《都往我这儿看》,记录生活中的小故事,书的第一页,蒋方舟自己写道:“我有成堆的‘有趣’。”

当时南方都市报的副刊编辑给蒋方舟的《都往我这儿看》做了序,里面写道:

“自己努力多年才能稍微领略的文字秘密,今天已被一个十三岁的女生轻易掌握,甚至比自己做得更好,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沮丧的呢?”

尚爱兰也抓紧时间出了本书,名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这本书的宣传语则是:“对一个写作天才成功之路的智慧解读。”书籍 内容主要是尚爱兰如何培养女儿蒋方舟。

有人质疑尚爱兰急功近利,尚爱兰回应:“写书不出版又待如何?就像做出的饭不许人吃一样,搁得发馊了才叫好饭吗?”

在妈妈尚爱兰的推动和媒体的追捧下,蒋方舟写书的速度越来越快,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多,甚至拥有了好几个不同的头衔。

2003年到2004年期间,《新京报》、《南方都市报》、《郑州晚报》、长春《巷报》,都邀请蒋方舟在报纸开设专栏,2005年,蒋方舟当选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同年作为“特长生”被武汉名校华师一附中录取。

在华师一附中读高中的三年蒋方舟也没闲着,抽空出了两本书。

但蒋方舟却并不快乐,她和身边的同学关系处不好,一个朋友也没有,为了这件事,蒋方舟和妈妈尚爱兰大吵一架,结果尚爱兰说:“快乐不重要,把事做成才重要。”

蒋方舟的高中生涯和普通高中生没什么不同,但高考的时候就有了区别。2008年,蒋方舟18岁,她被清华大学降分60分破格录取。

同时,广州《新周刊》也向蒋方舟发来了邀请信,请她担任杂志的主笔。大学期间,蒋方舟写了大量散文、杂文、时评、书评,2013年毕业那年,蒋方舟将其集结成书,书名为《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1分,点赞最多的短评写道:

“通篇不绝的引用,导致看得也难过,像是说书人用蹩脚的串场词串起了好多不相干的段子。”

蒋方舟评价自己这本书“恶评如潮”,但没想到,这就是她评分最高的书。

上大学的时候,蒋方舟在北京,尚爱兰在湖北,两人每天要么打电话两小时,要么视频三小时。蒋方舟接受采访,说:“仍然感觉有一个漫长的脐带,将我们联系着,变成一种很讨人嫌的依赖的关系。”

但大学毕业后,蒋方舟还是让妈妈提前退休,来到北京和自己一起居住。

蒋方舟因为名气太大,经常要去外面应酬聚餐,有一次回家晚了,尚爱兰说:“我看一个台湾的综艺节目,有一个女艺人养了一只失聪的狗,女艺人好奇狗每天在家做什么,就装了远程摄像头,发现自己每天上班之后,那个狗就一直四脚趴在地上,用头顶着门,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感觉到主人回家了。我就是那只狗。”

蒋方舟听着觉得难过,于是之后每天都回家吃晚饭。即使和母亲相对无言,也不会让她一个人在家。有时候有朋友到家里来,尚爱兰做完饭放下就走,“就像刚刚掷下一盆狗粮”。

尚爱兰早上起得很早,六、七点就睁了眼,她经常趁这个时候看蒋方舟的手机。“每一条群里的消息和朋友圈都不错过。”看完了就把手机放回去,然后回去睡觉。有时候蒋方舟是醒着的,就这么看着尚爱兰看自己的手机,两个人都不说话。

大学四年,蒋方舟没有写过小说,原因之一是她想尝试去真正地生活,但最后失败了:“你永远都与生活绝缘,永远无法投入地去生活,我甚至都觉得这是不是一种宿命。”

为了写作,蒋方舟经常早上8点就去咖啡馆,晚上才回家,因为想避开母亲。

毕业一年后,她尝试着写了一本小说,名字叫《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但很可惜,评分依然惨败:6.5。豆瓣上长评点赞最高的标题叫:

“一本要拼命强迫自己才能看到第五篇却最终因生理不适而阅读失败的书。”

在上一本书《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的结尾,蒋方舟引用了福楼拜的一段话:“我相信文学的艺术不会涉及个人的感情,我不想要爱,也不想要恨、怜悯或者愤怒。”

也许在写小说时,蒋方舟也是这么做的,她不愿意表达个人。读者可能也看出来了,留言:“对蒋方舟的好感消磨殆尽。”

蒋方舟却不服气。为了写小说,蒋方舟去拜访自己的“黑粉”黄博士,黄博士曾给蒋方舟留言:“蒋方舟该和许知远凑一对。”蒋方舟不服,主动关注了黄博士,两人在微博上有一搭没一搭聊天,聊成了朋友。

蒋方舟非要把自己的小说发给他看,最后黄博士说:“当时对我的那个折磨。人物不对,说话也是错的,她写的那些东西,不是你生活里的,但是她又在描写生活,很扭的状态。”

为了证明自己有写小说的才华,蒋方舟还去一家出版社的主编见面,结果对方说得更直接:“放弃吧,你没什么写小说的天赋。”

蒋方舟脸红了,好半天她说:“你相信我,我是肯定能写出好小说的。”

而此时,母亲尚爱兰也出了一本书,叫《作文课》。蒋方舟没有过多参与,也没有和尚爱兰就内容过多交流。甚至在两人都在写东西时刻意避开,因为“一个家庭空间是容不下两个艺术家的,狭窄的空间里总会撞着对方膨胀的灵魂。”

蒋方舟还没有出名之前,妈妈尚爱兰也是个小说家,她曾经获得“榕树下”第一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的小说一等奖。那一届评委有王安忆、贾平凹、余华。

等妈妈的重心放在蒋方舟身上后,再也没有写出过小说,而长大了的蒋方舟自己,也没有写出好的作品。

在小说《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出版后,蒋方舟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自我怀疑。

“每当别人说我没有作品的时候,焦虑感都深了一层。”

2015年,“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决定暂时放弃现有的生活,去东京独居一年。

她举了个歌德的例子:公务员歌德37岁时抛下了一切,去了意大利进行创作。“意大利拯救了他,把他从一个附庸风雅的公务员的命运齿轮上解救了下来。”蒋方舟觉得,也许东京也能拯救自己。

不同的是,歌德在意大利创作出了自己最伟大的作品《浮士德》,蒋方舟在日本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创作灵感,她只有46篇日记。其中大部分是她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和父母去各个景点旅行的感悟,有一些自己独自生活的想法以及对日本民俗的评论,但绝大部分内容,和蒋方舟过去写的杂文一样,存在大量的引用,对他人故事的转述。

有个读者甚至写了一篇评论:《从中get的书单》。

但更不留情面的评论写的是:“住一年的流水账拿来卖钱,思考也未免太廉价了。”

书写完后卖得不错,当时的蒋方舟还没想到这本书将在四年后给她带来更大争议。

回国后,蒋方舟放慢了自己写书的速度,开始转而参加谈话节目和综艺节目。

最出名的是和窦文涛、梁文道、马未都等人一起的《圆桌派》,可惜在节目中她的评价也不太好。在知乎上甚至有个问题:“怎么才能让《圆桌派》窦文涛不要再请蒋方舟了?”

可能是被骂得太多了,蒋方舟有时候也想说一下自己的心里话。2018年年初她上了一次热搜,原因是在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上,她难得的剖析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

“我发现我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所谓的真实的关系我开始怀疑前20多年活得是否是正确的。”

剖析自身确实可以影响行为。同年,蒋方舟做了一件勇敢的事情。2018年7月,有个女生在微博发文章《章文,请停止你的伤害》,检举原《环球》编辑部主任、《中国新闻周刊》编委章文强奸。文章发出来后,蒋方舟转发了,说"我也被此人性骚扰过,坐牢吧,人渣!”

因为蒋方舟的转发,这件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章文发文章说:“蒋方舟交往过很多男朋友”,试图泼脏水,结果被锤得更彻底,全网封杀。

蒋方舟勇敢地说了一次真心话,这么多年来,她唯一一次得到了大部分网友的正面评价。

2021年6月7日,蒋方舟又上热搜了。

日本外务省公布了 下属的“国际交流基金”的名单。2008年针对中国在社会舆论及媒体界有较强影响力的个人,推出一个赴日参观考察项目。蒋方舟就在名单中。

有网友称谁参与,谁就是在为日本做宣传。

两天后,中国外交部汪文斌就此事回应:“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近半个世纪里,双方由政府支持推动的人员交流不胜枚举,为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蒋方舟发了一条微博,说:“我尊重为国家发声的网友,相信误解总会过去。

有网友说:“安心写作,别理他们。”

但获得更高点赞的评论是:“皇军都给你发认证了还搁这学术交流呢?

蒋方舟不再回复,一周之后,她在自己的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你问我为什么畏惧你》,点开后的内容是为自己的新节目做宣传,并没有特意解释这一次的风波,但她分析了作家卡夫卡,写道:“一生都生活在两种恐惧之中:恐惧孤独,恐惧与人相处。”

7岁写作,9岁出书,一路戴着光环长大,但蒋方舟并不快乐。

读高中时,有一次尚爱兰提着牛奶和水果,坐了很久的火车来看望她,蒋方舟却和妈妈大发脾气:“都是你害的,都是你把我变成了一个这样的人。”

尚爱兰不知所措,和她一起哭。

一年后,蒋方舟在《审判童年》中写道:

“对于虚假的童年,我历历在目触感依旧;对于真实的童年,我一问三不知。”

蒋方舟30岁的时候,情况变了。

尚爱兰不在意蒋方舟到底有没有写作天赋,也不关心她是否能写好小说,她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折腾?为什么不赶快结婚生子?”蒋方舟来了例假,尚爱兰说:“哎,卵子又少了一个。”

“那我明天随便抓个人结婚就好了!”蒋方舟忍不住这么回复。但尚爱兰还是会隔几天就要因为婚恋问题和蒋方舟吵架。

蒋方舟早就累了,但又不敢说。选择哪条路是正确的,她自己也不清楚。

好几年之前,蒋方舟读过一个马拉松长跑选手的故事。他日复一日训练想要跑出好成绩,但在奥运会上只得了第三名。

这个马拉松选手最后在家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了一句遗言:“我累了,再也跑不动了。”

蒋方舟把这个故事写在自己书中,她心想:“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勇敢地朝内心喊话:‘我再也跑不动了。’”

但最终,这句话她没有和人说出口。

部分参考资料:

[1]、《打开天窗》,蒋方舟

[2]、《蒋方舟的作文革命》,尚爱兰

[3]、《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蒋方舟

[4]、《东京一年》,蒋方舟

[5]、《蒋方舟:心口一个一勇字》,人物

每日互动

你读过她的哪些作品?

评论区告诉我~

//

更多好看的

5分钟刷屏视频,看哭无数人:属于我们的青春从未离开过

十三邀 | 许知远对话俞敏洪:我确实也有某些教育理想

再见,“奄奄一息”的朴树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往事叉烧(id:wschashao ),专注于发掘旧时光中的闪光时刻,这里写的都是文化圈、娱乐圈的往事。转载请联系【往事叉烧】公众号。

“在看”我吗?

标签组:[蒋方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5457.html

相关阅读

《风雨》原文译文及赏析

风雨唐代: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译文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枯败的黄叶仍...

2025-04-18

李商隐《落花》原文译文鉴赏

落花 唐代: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译文 高阁上的游人早已远去,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曲折的小径...

2025-04-18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原文译文鉴赏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唐代: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译文远送你从这里就要分别了,青山空自惆怅,倍增离情。什么时候能够再举杯共饮,...

2025-04-18

《北青萝》原文译文及赏析

北青萝唐代:李商隐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译文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

2025-04-18

李商隐《蝉》名句解析

蝉唐代: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译文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

2025-04-18

《六韬·武韬·三疑》赏析

【原文】武王问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强、离亲、散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谋,用财。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必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凡谋之道,周...

2025-04-18

《别房太尉墓》原文译文及赏析

别房太尉墓唐代:杜甫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译文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

2025-04-18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

2025-04-18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译文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

2025-04-18

《月夜忆舍弟》原文译文及赏析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