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提早接触"名著"适得其反把阅读引向歧路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读书
发布时间:2021-06-30

  【原标题:名家谈阅读】

  与其说一大堆关于读书好的大道理不如把书籍的物质形态、生产历史以及美感带到你的阅读中来

  南国书香节今天闭幕,本届书香节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莫过于全民阅读立法列入2013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一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阅读竟然变成了一种压力与负担?读书本来只是一个稀松平常的生活习惯,如果真的要立法,将它作为一个人人都要遵守的法则,那未免太过悲哀。这也只能说明,如果不强制,人们就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可这样子,读书又有什么乐趣?关于阅读,我们采访了众多出席书香节的名家,他们都有不同的阅读习惯,唯一共通的,就是他们不爱列书单,读书是个人的事,任何标准规范会让读书失去乐趣。

易中天

  易中天[微博]

  作家、学者,著有《品三国》《易中天中华史》等

  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是书本身就是“颜如玉”

  读书是一件十分个人的事情,它很纯粹,完全出于读者对书的爱。当你看到一本书,读了几页觉得不错,这就是“一见钟情”。而爱上之后就想着要把它带回家去好好阅读,算是不顾一切地与之“私奔”。这种对书发自内心的爱是无法教导的,也是不可强迫的。

  我是拒绝看电子书的,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看来,其实是书籍本身就是“颜如玉”。书是我的情人,情人怎么可以只能看不能摸呢?书的纸质、排版和封面的设计都是它独特的魅力和性格,而我本身是很挑书的,对于这种物质化的要求也很高,只有拿到手上才能感觉到书的魅力,所以,我不会去看电子书的。

陈平原

  陈平原

  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著有《文学史的形成与建构》《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等

  多读书籍之书,才能喜欢上书这种物质形态读书本是平常事,当需要敲锣打鼓告诉大家需要读书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阅读出了大问题。所以,将阅读立法或者像托福一样考中文,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读书应该是每个人自己养成的习惯,而不应该通过政府行为推行。

  让读书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只有当人觉得读书是一个很好、很值得享受的时刻,这个习惯才能够持续。如果不是的话,每拿起一本书都想起自己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或者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行为,这种功利心对读书是不利的。

  与其读阅读学观念的书,还不如读一些书籍的书。书籍的形态、书籍的美感对于养成一个人的读书习惯非常重要。你弄了一大堆关于读书宗旨啊、目标啊、方法啊,没有意义的,关键是你要喜欢读书。只要喜欢读书,你自然而然会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喜欢读书的一个前提,那就是因为书籍本身都有魅力的。

  我不要你们成为收藏家,但读书人对于书籍都有自己的审美癖好,比如你喜欢某个装帧形式的、喜欢某种纸张的、某个出版商的,不管怎样,了解一点,收藏一点,把玩一点,把书籍这种物质形态、生产历史以及美感带到你的阅读里面来,培养起对书籍的感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与其谈那么多大道理,不如告诉大家,喜欢上书,我说的是物质形态意义上的书。

阎连科

  阎连科[微博]

  作家,代表作《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等

  我害怕村上春树成为经典孩子喜欢谁都好,喜欢金庸也好,喜欢村上春树,喜欢琼瑶也好,只要喜欢读书就好。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所谓的“阅读经典”进入误区,仿佛得了什么奖有什么大师的推荐,我们就该去读什么。阅读还是该坚持看能触动你内心的书。

  当然阅读是随着人的年龄和阅历变化的,一辈子喜欢一个作家或者喜欢一类小说那很可怕。比如我们小时候都看《野火春风斗古城》,长大点入伍了就看军旅的 书,后来发现托尔斯泰《复活》这样的才叫经典。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和人生的体会,有一天又会发觉原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比托尔斯泰更伟大,他写的是更复杂的人 性。

  现在那么多人喜欢村上春树,其实我内心里害怕村上春树成为经典,那经典的标准就要改变了,就像把《鹿鼎记》和《红楼梦》并列。我还是觉得托尔斯泰高一点,村上春树低一点好。

叶锦添

  叶锦添

  香港著名艺术家、设计师,凭《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

  书里的话最不可信,关于一个题目,要多看几本书我这人最大的怪癖就是买书,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我家里的藏书数量,大概跟方所里卖的书差不多吧。

  我不是一个能够轻易被说服的人,而且我觉得,即使是印在书里的话,也不能轻易相信。所以每一个题目,我都会看好多本相关的书,吸收不同的观点,这是为 了防止自己局限在一个思维里面。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一些书中的话而打动,如果我觉得写得好的,我就约那个作者出来聊,直接跟他交流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甚至提出疑问。牛吧?

蒋方舟

  蒋方舟[微博]

  女作家,《新周刊》副主编

  提早接触“名著”或者适得其反

  我10岁的时候就看米兰・昆德拉的书了,当时的印象不好,以后就抗拒看他的书。直到去年我再重新捡起来看,才发现自己年少时懵懂的印象完全误导了自己的阅 读。比如海明威,我也很早读了,但并不喜欢。直到成年后有次爬乞力马扎罗山,忽然瞬间了解到了海明威在书里描述的那种百无聊赖的感受。可见不顾年龄提前去 接触一些你那个年龄根本看不懂的书,往往会适得其反,把阅读引向歧路。

  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生活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每一位作家都在你的世界里推开一扇不同风景的窗。

(责编:han)

标签组:[文化] [文学] [读书] [蒋方舟] [读书的意义] [村上春树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5476.html

相关阅读

唐代杜甫《八阵图》诗歌赏析

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赏...

2025-04-24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赏析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与人相亲。赏析这是...

2025-04-24

《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赏析

【原文】名号大显,不可强求,必繇其道。治物者,不于物于人。治人者,不于人于君①。治君者,不于君于天子。治天子者,不于天子于欲。治欲者,不于欲于性。性者,万物之本也,不可长,不可短,因其固然而然之,此天...

2025-04-24

孟浩然《春晓》诗歌赏析

春晓唐代: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

2025-04-24

《吕氏春秋·不苟论》当赏赏析

【原文】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

2025-04-24

《吕氏春秋·似顺论》似顺赏析

【原文】 事多似倒而顺①,多似顺而倒。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至长反短②,至短反长,天之道也。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③高,沟洫④...

2025-04-24

唐金昌绪《春怨》诗歌赏析

春怨/伊州歌唐代: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译文我敲打树枝赶走了树上的黄莺,不让它在树枝上不停鸣叫。它的叫声会惊破我的好梦,不能到辽西与戍守边关的亲人相见。赏析这首诗,语言...

2025-04-24

唐代柳宗元《江雪》诗歌赏析

江雪唐代: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赏析柳宗元...

2025-04-24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诗歌赏析

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唐代: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译文在这秋夜我心中怀念着你,一边散步一边咏叹这初凉的天气。寂静的山中传来松子落地的声音,遥想你应该也还未入睡...

2025-04-24

唐代张祜《宫词二首·其一》诗歌鉴赏

宫词二首·其一唐代: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鉴赏一般以绝句体裁写...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