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妈妈尚爱兰“回归本行”带来不一样的《作文课》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读书
发布时间:2021-06-30
尚爱兰携新作《作文课》与阎连科、蒋方舟、杨美俊一起与读者探讨写作的奥秘

  “今天作文写什么?”每个小学家长都会受到孩子的灵魂拷问。

  你是怎么回答孩子的呢?出去旅游了就写景点,在家呆着就写干家务,春天写春暖花开,秋天写果实飘香……这些“好写”,却往往不是好作文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作文,难倒了孩子,愁坏了家长。孩子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辅导。

  为什么小学生作文的套路千篇一律?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好作文到底什么样?

  知名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结合培养女儿的心得,总结30年一线语文教学经验,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了一本作文指导书《作文课》。注重满足语文课堂教育目标的同时,更力图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与才华。

  因为有蒋方舟这个“少年成名”的成功案例,尚爱兰这个语文教师的《作文课》明显更令人有所期待,11月3日下午,尚爱兰携新作《作文课》做客单向空间爱琴海店,与著名作家阎连科、女儿蒋方舟、北京市西城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美俊一起,探讨写作的奥秘,揭开作文的真相。而在现场,母女同台、甚至彼此不服、“互怼”抢话的情景,引起到场读者的一阵阵笑声。

蒋方舟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当年妈妈的教育

  蒋方舟:我妈在我心中一直是无所不能的

  网上流传着一个经典的故事:1999年秋天,榕树下举办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请来王安忆、贾平凹、余华、阿城和王朔做评委,声势浩大。那一届最佳小说奖得主是尚爱兰,奖品之一是带家属游千岛湖。游玩当天,尚爱兰的女儿异常活泼,拿着弹弓一路蹦跳。作家们凑过去逗她:你叫什么名字?小姑娘把头一扭:蒋方舟。

  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出版第一本书,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20岁获人民文学奖,23岁就任《新周刊》副主编。一系列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妈妈尚爱兰的教导和鼓励。

  6岁的蒋方舟见到好久没见面的表哥表姐,感觉格外亲热,但表哥表姐却撇下小妹妹单独去玩。蒋方舟当时委屈得直掉泪,她找来纸笔,写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表达对哥哥姐姐“抛弃”自己的不满。

  这篇400字的小文,蒋方舟写了整整8小时。当时天气很热,中间也没有吃饭,但尚爱兰坚决不替女儿想一句话,不替她写一个字。最重要的是,她不许女儿用拼音代替生字——在新近出版的《作文课》中,尚爱兰依然坚持这一观点。

  当年尚爱兰培养女儿写作的那些观点,与她指导学生写作文是一以贯之的,她也把这些都写进了新书里:不要在什么都没教会孩子之前,先教会他畏惧字数;找到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比任何华丽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据蒋方舟回忆,她小时候写作文都会放一本字典在身边,通过这种方法,她渐渐把汉字认齐了,也锻炼了专注力和毅力,还建立了很好的语感。

  尚爱兰鼓励女儿多看成人书籍,她给女儿选的第一本书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身为作家,又做过多年语文老师,尚爱兰认为“什么书都可以看,就是不能看作文选”,“所谓优秀作文,大都是按模式化的方法训练出来的,对孩子写作没什么好处。”

  尚爱兰说,让蒋方舟在三年级前开始写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她受到“正规”作文训练后,一些模式化的作文思路被固化到脑子里牢牢生根。

  尚爱兰是一位语文教师,也是一位小说作家。现在,她还热衷于剪纸艺术创作、画插画、写新书。蒋方舟说:“我错过了她的最盛年,却参与了她五十岁之后的再次成长,我们又成为同时航行的船,两艘船有时近得可以抓住对方,我们时而望向彼此,在大多数时候,却只是应付各自的波浪与狂风,擦肩而过的时候,在内心向对方挥手示意。”

  尚爱兰对女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蒋方舟曾这样评价母亲:“我妈在我心中一直是无所不能的”,“她是塑我成型的人”。

尚爱兰曾在语文教学一线任教30余年

  从应试作文到作文的素质教育

  尚爱兰曾在语文教学一线任教30余年,业余时间经常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尚爱兰老师倡导健康的作文理念,观察不同孩子的不同状态对症下药,直击小学生作文痛点、难点。退休以后,尚老师系统整理了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生写作专门撰写了一本《作文课》,分享从作文理念到写作方法的实用干货,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

  作为教师,尚爱兰最清楚语文课程的教育要求,但她也力图突破应试教育的局限,为孩子们提供关于作文的素质教育。

  尚爱兰认为语文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要求。她指出:语文教学不重视介绍作家,因为应试不会考作家的经历。作家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个名字,课本上可能连头像都没有,学生怎么可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呢?找到了应试教育中的具体问题,尚老师便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学中尽量为孩子们提供解决方案。

  “我自己教书多年后,才敢有点自由,腾出大块的时间介绍作家。一方面是我觉得伟大的作家不只留下了作品,还留下了他的人。”

  尚爱兰在《作文课》的序言中写道:“作家和语文老师,我刚好两者都沾一点。好处是我提出的都是实用的、可操作性的、不僵化的方法,一些经验都是我多年积累所得,并不断复制,不断完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另外我不会带偏,小孩子尽管和作家有差距,但写作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如果我知道一点点作文的秘密,那就说出来供大家参考一下。”

  比如,面对最常见的作文题《我的妈妈》应该怎么写?尚爱兰提出,“应该避免把妈妈写成家政人员。”

  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写妈妈的时候,都会写做饭、洗衣服、照顾生病的自己。但家长和老师在指导的时候应该意识到,“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肯定有孩子不具备的能力,可以言传身教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把妈妈在作文中的形象从‘家政人员’中拔出来,也区别于‘妈妈付出,孩子报恩’的传统思路。用‘付出’和‘报恩’维系的亲情关系,绝不是妈妈无私付出的本意。”

  再比如,小学生学写作文一般都会从“看图写话”开始。尚老师对那些绘制潦草、内容过时的图片非常反感,她认为好的图片本身就应该是特别好的文章,既能让孩子喜欢上写作文,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从这一观点出发,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独辟蹊径,经常让学生“看经典绘本写话”、“看奥斯卡短片写话”。在书中提到了许多看电影、动画片写作文的案例,还附上了学生习作。有的时候,孩子的视角反而会给大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有读者在网上留言:“这种太难得了,我记得小时候的作文教程都很程式化,那时还没啥写作意识,很容易就写成没有生气的流水账八股文。到后来稍微回过味儿来已经有点晚,怎么写好还是得从小抓起。”

阎连科身为作家也为孩子的教育头疼

  这本《作文课》值得亲子共读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课》的腰封上写着:阎连科、周国平、刘瑜、邢立达诚挚推荐。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些大家如此赞赏呢?

  11月3日下午,尚爱兰与著名作家阎连科、女儿蒋方舟、北京市西城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美俊一起,做客单向空间·北京爱琴海店,与学生、家长一同探讨写作的奥秘,揭开作文的真相。

  蒋方舟说:“有很多家长觉得辅导小朋友写作文就是扔给他们作文范文书,我觉得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小时候读《金瓶梅》和《废都》我妈都不管,唯一撕过的书是《小学生作文精选》。”

  尚爱兰说:“有些老师同学对流水账有误解,对此严加打击和贬斥。所以现在的作文有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放弃记录生活,放弃平易的语言,转而去寻找美词妙句,去发一些莫名其妙的议论。”

  曾获卡夫卡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多项大奖的阎连科,从作家的角度出发,风趣地说明了文学创作与小学生作文之间的异同。他说:“这本书里面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琢磨,第一点独特之处是告诉你不要怎么写,这是在其他作文书里面很少听到的。第二,作文是非常独特的、适应应试教育的文体,作文写得好并不一定成为作家,它是脱节的。如何让我们的写作、我们的作文,能够真正能成为日后更诗意生活的一个台阶,我觉得尚爱兰完成了这样一个东西。”

杨美俊说尚老师的《作文课》是“一股清流”

  杨美俊多年从事课程改革工作,她指出:“2017年新的课标是颠覆性的,现在强调亲自阅读,那么读什么?怎么读?阅读的背后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尚爱兰的书里看到许多线索。”“这本书是一股清流,现在市面上没有营养的作文书很多,但从尚老师的《作文课》里面可以看到的是思维不是技巧,这就是这本书跟别的书的区别。”“这本书不会告诉你如何去写、怎么去写,尚老师给你点燃了心中丰富情感的小火苗,可以想象事物可以从这个角度阐发,事物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情感,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小学生作文看上去很简单,但家长却并不掌握科学的指导方法。蒋方舟表示:“这本书并不是讲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作家,而是非常务实地指导7-12岁的孩子面对的作文难题。”

  “生活中的我妈非常害羞和瞻前顾后,但这本书中的我妈是一个坚定而睿智的老师,对于作文教学,有一种说一不二的笃定。”

《作文课》     尚爱兰     花城出版社

  《作文课》内容介绍

  尚老师的作文观

  ·不要用拼音代替汉字!

  ·不要在什么都没教会孩子之前,先教会他畏惧字数。

  ·找到了“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不赞同用作文去讨好特定读者,比如讨好语文老师或是家长。

  ·考场的高分作文,多半是平时作文的“修改提升版”。

  ·好好地写写个人经验,比任何华丽丽的辞藻都要有效。

  ·错过了童年,恐怕就再难写出童年的故事。

  《作文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家庭必备的参考书,阎连科、周国平、刘瑜、邢立达,及多所小学的语文老师诚挚推荐!

  《作文课》是知名作家蒋方舟的妈妈尚爱兰,总结30年教学经验,专为7—12岁孩子精心撰写的作文指导书。

  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好作文到底什么样?《作文课》直击小学生作文的痛点、难点,用丰富的真实教学案例揭开作文的真相,提供针对小学生作文的“综合解决方案”。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表达的潜力,家长与老师应珍视每个孩子不同的潜能和才华,保护他们稚嫩的写作冲动,鼓励孩子自发阅读与想象,而不要先入为主地以篇幅字数、好词好句、作文规范等规则限制孩子的创造力。

  错过了童年,就再难写出童年的故事。培养写作能力给了孩子们一种记录生活、记录人生的途径。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作文课》一书也将为孩子们记录自己的多彩童年提供得力的帮助。

标签组:[蒋方舟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5507.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