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蒋方舟自评十年经历:并未风生水起_教子砖家梦里江河

发表于话题:蒋方舟读书
发布时间:2021-06-30

梦里江河的话:

蒋方舟的出现,对于国内大学自主招生选拔工作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她是第一个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以及大学破格大幅度降分自主选拔录取的大学生。她关于清华大学以及青春年华的一些独立思考也引起了很大反响,我认为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当代青年和大学毕业生。

 

十年史
蒋方舟

2014年03月03日   来源:中华读书报




蒋方舟博客上最新的一篇文章写于10月25日,新书《记录什么,反抗什么》发布后:“发了新书,紧张得每天去豆瓣上查关于新书的评价,偶尔,看到这样一条评价:‘这本书的简历里写着9岁出书,23岁成为《新周刊》副主编。你9岁出书,9岁是天才,15岁是才女,25岁就是普通人了。’”

蒋方舟说,看到这个评价,心里松了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么说,是她认同了“普通人”的评价吗?十年前,15岁的蒋方舟在接受读书报采访时说:“我长大了,还有长老的嫌疑……还好,我是希望自己大器晚成的,每长大一步,我就觉得我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那时,她唯一的理想是当“大师”。

 

十年后的今天,那个想当“大师”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人,她的理想还在吗?她还是那个每天登陆“蒋方舟官方网”,看到邮件和留言很少而深感失望的小女孩吗?

 

 

读书报:你曾经有官方网站,现在还有吗?博客似乎也不大打理,现在你常用的交流渠道是什么?微博?

蒋方舟:

现在大概也没有什么官方网站了,其实现在我微博上得也很少了,大概每天起床和睡前浏览一下。我觉得作家并不是明星,他的大部分工作并不是和读者互动,而是自己闷头在家思考和写作,所以我觉得交流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频率就够了。

另一方面,我需要一个自留地,一个自己和自己说话的地方,微博的粉丝和听众太多了,不适合。现在会发些微信朋友圈之类的,但是目的也不是展示什么,而是觉得需要一个随手记下想法的地方。

 

读书报:新生代与网络的亲密感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你也如此吗?

蒋方舟:

现在在媒体,必须关心媒体的动向和新的趋势,这是职业要求。但我本身好像对这个东西热情不大。网络对我来说只是个工具,而且是用得越来越少的工具。

 

读书报:很想知道你十年来都经历了什么,能先简单说说吗?只留意媒体上关于你的信息,毕竟不是完全可靠。

蒋方舟:

十年来的经历好像也挺简单的,读高中,上大学,工作,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既没有格外风生水起,也没有经历什么太大的打击和挫折。

 

读书报:中学毕业后,清华大学是破格录取吗?什么专业?能否概括一下大学四年的收获?

蒋方舟:

在高考半年以前——2007年的年底,我参加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获得了60分的加分。这个分数加上我半年之后高考的分数,刚好够清华的录取线。所以就录取了。

关于专业,我可以选择的并不多,当时我分数不能报经济,我也不想学法律,外语我觉得课外就能学了,还不想学中文——因为我觉得写作并不是学出来的,所以选择了新闻。而且我觉得自己之前活得太自我,应该和社会保持某种层面的互动。

我觉得我的大学可能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经历了挺大的心理矛盾期——我要不要成为一个学校要求我成为的人,我觉得这种“融合”对我来说是很痛苦的。大三之后,才慢慢在接受环境和保持自我之间找到平衡。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读书报:没去考研?毕业后去《新周刊》是怎样的机遇?你觉得自己适合从事媒体职业吗?在《新周刊》工作如何,有压力吗?

蒋方舟:

没有考研,没有申请国外的学校,甚至也没有投工作简历——毕业前完全是一个等死的状态。

因为我觉得自己前十几年的人生都在做着不同的写作,太累了,想缓一缓,荒废一两年。

当时的话,因为我从大一帮《新周刊》写稿,那时候是特约记者,后来成为主笔。毕业的时候,《新周刊》的主编封新城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当副主编。我第一个反应当然是震惊和拒绝,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他的笃定让我觉得,他大概看到了我自己都没发掘出来的潜力。

媒体是一个职业,我觉得确实在其中能获得巨大乐趣,但是生活中如果只有媒体这个职业,我大概也难以承受,所以还保持着自己的创作——散文、小说之类的,总觉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可以得到庇护的地方。

在《新周刊》的压力,远远不如我在自己创作中的焦虑大。

 

读书报:你在大家心目中是才女,在学业上是否也一帆风顺?写作给你升学、工作是否带来很多便利?

蒋方舟:

反正大学没挂过科,但也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对于成绩,我是一个没有什么好胜心的人:如果需要70分的努力能换10分的提高,那我还是把经历花在更有意思的事情上吧。

写作给我带来的最大便利,就是我多多少少有点有恃无恐的心态,就是觉得哪怕升学工作不顺利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自己还有写作这门手艺。

 

读书报:你的阅读有计划吗?上次采访,你曾说过自己的理想是“大师”,是否也为实现“大师”的理想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蒋方舟:

没有什么计划,但每天都会看书:三分之一本到一本不等,什么类型都有。

小时候说话比较不过脑子,现在发现,“大师”不是一个事在人为的事情,它还需要环境、社会,甚至一个时代去成全。

现在我的写作也有野心,但不大会设想“大师”这样可笑的目标,觉得写到自己笔力的极限就好。

读书报:童年时的阅读是怎样的?有一个作家当妈妈,是否对你阅读和写作有很大帮助?至少写作文不会那么发怵吧?

 

蒋方舟:童年阅读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但是小时候的阅读可能会更虚荣一些,专门挑一些艰深的读,现在更随心所欲。

我妈最好的一点,在于她没有任何干涉,而且她从小告诉我要反对权威:反对家长的权威,反对学校的权威,反对体制的权威。

写作文照样会发怵,因为难以把握各个语文老师的审美和品味。

 

读书报:你的阅读和同龄人有什么不一样吗?什么样的阅读成就了现在的你?

蒋方舟:

我觉得不一样就是我把读书当做生活必需品吧,不会刻意想“我该看书了”“我该学习了”“我该阳春白雪了”才看书,包里永远都带着书,排队等饭的时候都会看。

 

读书报:写作对你而言,是有计划,还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蒋方舟:

我觉得写作最大的动力,还是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我相信这个欲望每个人都有,有人选择当老板跟员工发言,有人选择结婚和伴侣倾诉,有人选择拍电影,有人这种欲望长期压抑最后就不见了。对我来说,只要依然有表达的欲望,我就会持续写作。

 

读书报:9岁开始写作,你觉得这十几年来的写作有什么变化吗?

蒋方舟:

我觉得自己说自己写作的变化,是不客观的。因为写作随着我成长而成长,我永远是刻舟求剑的视角,外人看反而会更客观。

 

读书报:《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一部随笔集,你如何评价自己的随笔?是否有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经历?这本随笔出版后反馈如何?

蒋方舟:

我难以评价自己的好坏,比起我自己喜欢而且崇敬的作家是坏多了,但是比起大部分虚张声势和言不由衷的作家相比,又要好一些。

这本书的主要文章都是大学时期写过的,写的时候能够保证绝对的真实和诚恳,但是现在看是否有强说愁的成分呢?大概也是有的。没有办法,青春的特征就是这样,不强说愁或许才是虚伪。

这本书一共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人极喜欢或者极讨厌,而且比例都差不多。这对我来说是惊喜。而且销量比我想象中要好太多了。

 

读书报:十年前采访时,你说过自己“计划很多,是一个对自己有很多要求的人”。这十年来,你对自己的要求逐步贯彻了吗?计划是否都已实施?

蒋方舟:

其实我都忘记自己有哪些不靠谱的计划了。但是我想,现在的我只可能比计划中的更好。如今我已经不大定什么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了,因为我发现自己生活中所有最好的机遇——比如去清华,比如去《新周刊》,甚至包括让我激动的小说题材,全是意料之外的。

 

读书报:少年成名,你觉得自己的成长有何不一样的快乐和烦恼?

蒋方舟:

快乐和痛苦都比同龄人剧烈一些。我觉得有两点是最大的挑战:一个是如何在比较小的时候就获得很多东西,之后还能够对未来充满期待。第二,年少成名让我小时候有一个很不好的心态,觉得他人总是对自己有所求,如何能够完全信任他人,以及用完全无防备的状态去和他人相处,这也是一个挑战。

我大概18岁左右意识到这些过程,然后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在两个难题都克服了。

 

读书报:心里有没有偶像?希望成为怎样的女性?

蒋方舟:

活着的偶像是阎连科老师,最早崇拜他的文笔,深入接触之后,他的各种闪亮的人格光芒也很让我崇拜。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人格独立、情绪稳定的女人,对于家人、朋友来说是永远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

 

读书报:成长之路顺风顺水,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蒋方舟:

也会有焦虑的时候,但是我觉得,如果让十年前的我来评价现在的自己,她大概不会觉得我背叛和背离,我没有成为让自己讨厌的人。这就够了。

 

读书报:愿意说说现在的感情生活吗?有没有男朋友?理想的白马王子是怎样的?

蒋方舟:

现在单身。理想的伴侣是一个正直、善良、包容的人,不是同行,但是能够欣赏彼此的事业


源地址: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4-02/26/nw.D110000zhdsb_20140226_1-18.htm

 

 

 

 

2014-02-11 07:56:28 2014-01-27 12:32:28 2013-12-16 19:16:38 2013-11-28 12:57:58 2013-08-05 12:52:26 2013-07-28 18:17:38 2013-04-19 02:36:16 2013-04-03 07:53:12 2013-03-28 07:37:38 2011-12-06 14:05:02  

标签组:[新浪] [蒋方舟] [江河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5535.html

相关阅读

曹无伤左司马职务解析:汉朝中央官制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汉朝以其完备的官制和繁荣的文化著称于世。其中,左司马这一职务在汉朝中央官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曹无伤,作为秦汉之际刘邦麾下的一位将领,就曾担任过左司马这一职务。 一、汉朝中...

2025-04-03

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一位英明君主的传奇一生

在中国历史上,汉明帝刘庄是一位备受赞誉的君主。然而,关于“汉明帝刘庄为什么被杀”的疑问,实际上是一个基于误解的问题。根据真实的历史资料,汉明帝刘庄并未被杀,他是一位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2025-04-03

三国第一毒士之争:李儒与贾诩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谋士辈出,他们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邃的算计,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李儒与贾诩两位谋士,因其毒辣的手段和深沉的心机,被后人并称为“三国第一毒士”。然而,关于这一称号究竟应归...

2025-04-03

孙恩与孙权:血缘关系的探寻

在中国历史上,孙恩与孙权都是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分别活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自在各自的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近年来,关于孙恩是否是孙权后代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孙恩与孙权...

2025-04-03

澶渊惊雷:寇准力挽狂澜的孤勇与智慧

公元1004年的深秋,北风裹挟着辽军铁蹄的震颤,黄河岸边的澶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北宋朝廷内,主和派大臣们如惊弓之鸟,或主张南迁金陵,或建议西逃蜀地。在这历史抉择的十字路口,一位目光如炬的政治家挺...

2025-04-03

杜甫的代表作:千年传颂的文学瑰宝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深沉的情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广泛的社会关怀,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代表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历经千年仍被...

2025-04-03

寒门诗魂:鲍照诗歌的刚健风骨与形式突围

在南朝绮靡文风中,鲍照如同一把淬火而出的利剑,以寒门之躯劈开时代的脂粉气。他的诗歌既是对门阀制度的血性呐喊,更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惊险飞跃。这位被杜甫赞为"俊逸鲍参军"的诗人,用充满棱角的文字构建...

2025-04-03

盛彦师之死:李渊的权谋棋局与功臣末路

在唐朝开国功臣的星空中,盛彦师的名字曾如流星般划过,留下短暂而耀眼的光芒。他斩李密、平王世充、拒降徐圆朗,以骁勇善战著称,最终却落得被唐高祖李渊赐死的结局。这场看似悖理的历史悲剧,实则暗含李渊巩固皇权...

2025-04-03

唐朝统一战争:十年烽火铸就大一统伟业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王朝之一,其统一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在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背景下,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但此时的新王朝仅占据关中、河东一隅,天下仍处于四分五裂之中。为...

2025-04-03

刘唐:梁山泊中的赤发鬼杰

在《水浒传》这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中,刘唐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绰号“赤发鬼”,紫黑阔脸,鬓边一搭朱砂记,上生一片黑黄毛,形象威猛而独特。那...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