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三天票房破3亿,让观众猛落泪,《中国医生》打出了“王炸”牌

发表于话题:中国医生
发布时间:2021-07-13

  
如果要说最近有什么可以一看的电影,小8会推荐这部《中国医生》。

  

  这部由抗疫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中国医生》,上映三天已经突破3亿票房,获得一众好评。

  

  看过电影的观众,无一不是红着眼眶,含着眼泪从影院走出。

  一、力求做到真实

  2020年无疑是沉重的一年,那段特殊时期是很多人心中不可触碰的伤痛,而这部根据新冠疫情改编的影片,着眼点就在于“真实”二字。

  

  《中国医生》根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的真实事件改编,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主要背景,展现了医护人员们联手抗疫,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

  

  这类题材要拍很简单,但要拍好并不容易,如何还原真实情景,做到真实性、专业性、故事性是很大的挑战。

  

  事实上,早在去年疫情发生后就开始策划,剧组前往各大医院走访、取材,获取并记录下抗疫前线的真实情形,也特地到武汉取景。

  

  影片中的角色们都有对应的原型,张涵予饰演金银潭医院身患渐冻症的院长张定宇,从身形外貌都做了很多分析和学习,力求更加贴合张定宇院长的形象。

  

  包括影片中张定宇院长因为渐冻症走路不稳,加上长时间奔忙产生疲惫而摔下楼梯的镜头,也是张涵予亲自上阵,替身确实能“摔得很漂亮”,但不一定能摔出人物的情绪。

  

  

  袁泉饰演的护士文婷,眼神中的坚毅让很多人都为之动容,脸上的口罩印子相当真实,因为她睡觉也戴着口罩,正如当时奋战在病房的医护人员一样。

  

  影片对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救病人的呈现,对许多普通人在这场危机中的矛盾和成长的体现,包括对救助场景的高度还原,看哭了台下的观众,也看哭了钟南山院士。

  

  从影片制作时钟南山院士的“把关”,到现在的影片呈现,钟南山院士都很关注,观影之后他对影片和演员都大力夸赞。

  

  与其说《中国医生》说是一部电影,其实更像是一段“半纪实”的影像,而这一点,已经做到了。

  二、影片槽点不少

  影片上映后很快开分,目前只得到了6.9,很多观众只给这部影片打出了刚刚及格的分数,而且无论是从演技还是剧情来看,影片其实还有不少槽点。

  

  

  《中国医生》是多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但多个故事拼凑在一起,容易显得混乱,而且每个故事也不够深入,在群像的表现上比较勉强,只能说是“武汉紧急情况大拼盘”吧。

  

  剧中的方言没有特别加分,一开始张涵予的武汉话和朱亚文的粤语都有些跳脱。

  

  张涵予和袁泉的演技是稳的,不过其他演员们就参差不齐了。

  不知道李晨是不是综艺上多了,他饰演的援鄂医疗队队员吴晨光,给人的代入感不强,甚至有点接不住戏。

  

  年轻演员们演技有好有坏,前一秒还在为张子枫的神仙演技落泪,下一秒就被谷嘉诚的哭戏拉回现实,前者靠一个眼神就能让人悲痛,后者嘶吼又挤眉弄眼,还是让人出戏。

  

  

  欧豪周也这对小夫妻有点尴尬,戏份不少但演技一般,而且那段“梦境戏”是真没啥必要啊!

  

  

  三、感人不是刻意煽情

  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表示:“从头哭到尾”、“哭得稀里哗啦”、“哭得头晕”。

  

  

  

  然而这就能说明这部电影拍得很好吗?其实不然。这一类题材的电影都容易犯同一个毛病:刻意煽情。

  从原班人马的《中国机长》到《中国医生》,都有一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也引来不少网友的吐槽。

  

  

  

  张涵予饰演的院长从头到尾都架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展现出来的是很“宏大”的形象,少了更细节的、更生动的呈现。

  

  袁泉饰演的护士也一直奔忙,为了表现她的辛苦和奉献而弱化了人物本身的多面性。

  

  还有很多类似“这一仗我们一定要赢”的刻板口号,包括一些BGM的突然出现,刻意地烘托气氛,好像在告诉观众:我要开始煽情了。

  

  《中国医生》能获得如此亮眼的成绩,无疑是它打了一张“王炸”的牌——感情牌。

  

  2020年是全民抗疫的一年,打感情牌惹得观众落泪很简单,只要经历过,必定能共情。打感情牌行吗?当然行,那些催人泪下的电影哪个不是打了感情牌,让观众与电影产生共鸣。

  

  然而感人不是靠刻意煽情,喊口号式的呈现。

  一部抗疫题材的电影,其意义实际上更大于本身,时隔一年,一切都像梦但又真实发生了,感谢那些为抗疫做出努力的“英雄们”。

  

  归根结底,让人感动的不是电影,是疫情里的中国医生。

  当然,写到此处再问一句《中国医生》值得看吗?小8还是会告诉你:值得,因为讲的是“中国医生”,那就值得一看。

标签组:[影视] [中国医生] [电影] [中国电影] [电影票房] [剧情片] [张涵予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37238.html

相关阅读

苗族早期医学为何与巫术相结合

由于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医籍,这同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很难确定一样,苗族医药发展无明显的分期。但苗医发展史上确实存在一段较长的“巫医合一”的时期,《说苑辨物》上所说的“苗父”属于这种情况,《...

2025-04-09

二里头文化有什么特点

二里头文化是指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一至四期所代表的一类考古学文化遗存,是介于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该考古文化主要集中分布于豫西、豫中,北至晋中,西至陕县、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区...

2025-04-09

妻妾在古代为何被称为家累

“累”的“妻妾”义不是来源于“累赘”“包袱”义,也不是来源于“疲劳”义,而是来源于“累”的“财产”义。在汉语中,用来称呼妻妾的词语很多。“拙荆”“贱内”“内人”皆是,这些词语比较常见,构词理据也比较清...

2025-04-09

紫姑为什么是厕神

紫姑,神话中厕神名,又称子姑、坑三姑。相传她心地善良,为人家妾,被大妇所嫉妒,令其干肮脏下贱的活儿。她正月十五日死亡,天帝因怜悯她而命其为厕神。世人同情、怀念紫姑,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即...

2025-04-09

古代男女结婚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交杯酒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

2025-04-09

古代结婚的青庐指的是什么

“洞房”在唐代以前并不是指新婚夫妇的卧房,它是指宫廷中豪华而又幽深的居室。由于唐代的文人骚客多用“洞房”一词来指代男欢女爱的场所,时间久了,人们便把“洞房”一词专门指代新婚用的卧房了。在古代,结婚用的...

2025-04-09

麻将里藏着大文化

麻将起源于中国,原属皇家和王公贵族的游戏,其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麻将逐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麻将是八仙桌上的“长城”,是毛主席眼中“继中医、《红楼梦》之...

2025-04-09

儒林外史周进人物形象介绍

周进是《儒林外史》的重要人物。作品将其设定为一个皓首穷经、迷信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周进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轻蔑。但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儒林外史周...

2025-04-09

唐朝孝文化:父母为子孙攒私房钱判刑三年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中国二十四孝“感...

2025-04-09

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经常听到“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去请购吉祥物的时候,有的人是自己这样选择,有时候则是工作人员这样推荐;几个人一起谈论关于佩戴吉祥物的时候,也总有人持这种观点;有的人则不仅自己执着这点,还把这个观点当...

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