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中国历史老照片上的奇闻异事

发表于话题:中国奇闻异事未解之谜
发布时间:2021-05-09

揭开日本老照片中的清宁宫怪兽之谜

所谓宫殿,皇上住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是记者的禁脔。不过清末民初时期,日本有一名记者乘乱跑进了沈阳故宫,拍到了一些照片,倒是保留了不少这座清朝旧皇宫的遗影。这套照片,老萨在日本1925年的一本旧摄影杂志中偶然看到,觉得颇有历史价值。

怪兽 日本《历史写真》摄影杂志1925年版

此图为奉天清宁宫宝物之一:怪兽(日本《历史写真》摄影杂志1925年版)。注意照片后面的椅子,那是满清特色的鹿角椅,用猎取的雄鹿角做的。这两把只是椅背上有鹿角装饰,还有整个椅子全是鹿角做的。中国人对椅子要求是尊严重于舒适,坐着其实可难受了,从太师椅到皇帝的宝座都是又硬又凉;所以沙发是个外来词。不过,画面上最吸引人的还是伏在桌上的那头怪兽。

从日文说明中看到,这是一头动物标本,长255公分,旁边还有一头更大的,长262公分,推测活着的时候两兽体重都超过千斤。也就是说,站起来比姚明还要高20多公分,体重,至少顶5个……

宝物里怎么会有动物?

从这张沈阳故宫的地图上看,的确有清宁宫其地,由此可见日本记者的记录并非忽悠。据介绍,清宁宫是后金首位可汗努尔哈赤的寝宫之一。清宁宫附近一座建筑的名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镇殿熊馆”。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还真让我找到了一条新闻:

2010年6月11日,两张已有百年的特大熊皮悬挂在沈阳故宫的镇殿熊馆,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这两只熊一雌一雄,据说,它们生前因护驾有功被皇太极封为“镇殿侯”。二熊死后,又被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为皇上看守金银珠宝。

这两张熊皮巨大,雄的高度为2.45米,宽为2.03米;雌的高度为2.47米,宽为1.05米。尽管随着岁月变迁,熊皮黑色的毛发已慢慢脱落变成棕黄色,但从这魁梧的身材和凶煞的面孔,仍然可以看出当时“镇殿侯”的风采。据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每一只熊的重量都在千斤以上,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东北黑熊。

清宁宫怪兽头部特写(日本《历史写真》摄影杂志1925年版)

这熊皮到底啥来头?流传最广的一段民间传说是,两只熊被驯养在盛京皇宫,因为力大无穷,又通灵性,皇太极用这两只熊协助侍卫守护大清门。一次,皇太极在经过大清门的时候,遭刺客袭击,这时二熊扑上前去奋力将刺客扑倒,救了皇太极一命。为了感激它们的救命之恩,皇太极封二熊为“镇殿侯”。熊死后,又将它们的遗体制成模型陈列在金银库内,要二熊继续在此守护。在沈阳故宫博物院刚刚建立的时候,两张熊皮被放在大清门陈列展览,它们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故宫展出清宫巨大熊皮》,载《沈阳晚报》2010年6月12日)。

这条报道基本解开了日本记者旧照片中怪兽的谜团。不过,依然存在一些疑问:报道中称这种熊为“东北黑熊”,这是“亚洲黑熊”的别称,根据互动百科提供的资料,亚洲黑熊体长1.6米左右,体重一般不超过200公斤,怎么会长成500公斤的巨兽呢?要知道,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体内有控制体型大小的基因,不会像恐龙一样越老个儿越大,对自己的身体一点儿没谱。

那么,会不会是其他的熊呢?比如,棕熊。中国的棕熊虽然不算太大,但美洲的能长到680公斤,从那边游过来两头也没准。不过,棕熊是典型的圆脸庞,和这标本如动车车头一样的脑袋有点儿不搭界。或者是变色的北极熊?

我推测这两头熊可能就是当地所出,那个年代没有好的制作标本的技术,好像就是个空心的熊皮里面楦上填充物,因为没有头骨撑着,所以脸是长的,变成了动车车头的形状。正因为里面没有骨架,填充物腐朽以后估计干脆就摊开成张皮子展览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照片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2年第15期的封面照片

照片左方的新娘眼睛向上看且看不见裙子下面的双脚只见鞋子而被网友称其为“冥婚”照。

杨森和他的13房老婆

在众多的现代军阀中,原国民党陆军上将、二十军军长杨森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位。杨森的一生从某种角度暴露着中国社会的恶疾:娶妻妾十二人,有所不从,想杀就杀,双手沾满三条生命的鲜血,在1949年飞往台湾后,仍因几十年剿共有功大受蒋家款待,到了晚年,杨森更以高龄登山,好玩古玩字画等而风光无限……

30年代,四川江油窦图山上的寺庙,僧侣以简易的铁索为桥,踏索越堑。下面虽是凌空万丈,而照片中的僧侣却神色若定,步伐稳健,仿佛旧时小说所称的武林中人。僧人们离群索居,孤山一隅潜心修行,或有修得独门秘术,以待他日出山替天行道也。

图为1925年,雍和宫的大威德金刚。

作为藏传密宗的圣地,雍和宫中曾有多座大威德金刚,不过已被移走,这两张照片记录了其在原位时的真实形象,也可算作无意中留下了历史的一个注脚。

大威德金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欢喜佛,雕像中拥抱的男神与女神,分别是大威德金刚本尊和明妃,威德代表刚勇,明妃代表智慧,二者的结合寓意以勇气和智慧战胜恶魔。而两尊神的裸体则代表其脱离尘世。事实上,佛教传说中大威德可以战胜死神,他曾降伏死神阎魔天,因此其名字具有“死亡的征服者”之含义。大威德金刚这样的造型也有着以生战胜死的哲学暗示。

双头金龟

有当时“世界第一长人”之称的詹世钗

清末身高过两米的中国人,据说比姚明还要高,1870年摄。

标签组:[杨森] [沈阳故宫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506.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