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拉跨,13年后他依然封神!

发表于话题:东京奥运会的纸板床裂了
发布时间:2021-07-28

这届网友们夺笋呐!

有人说最大的冷知识是2020东京奥运会今天开幕

从奥运会还能不能办到奥运会推脱,到日本各种迷惑行为——

纸板床、现场不给呐喊、来自福岛食材、巨型人脸气球、球员失踪、开幕式前一天辞退开幕式总导演....

今天的开幕式能顺利结束已经是一场奇迹。

提起奥运会,中国人感触良多。

20年前,那个让14亿人热血沸腾的夜晚。当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beijing”,中国代表团团员跳起欢呼,全国各地的人们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从1908年《天津青年》的“奥运三问”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这条路我们整整走了100年


从2001到2008,无数国人铆足了劲,圆奥运梦、民族梦。

"如果说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面向世界的呐喊,那么开幕式就是声带的第一次震动。”

而全世界的目光、13亿人沉甸甸的期待,压在一个人的肩上——

张艺谋


1、震撼40亿人的夜晚,背后是一个人844个日日夜夜


《NBC环球》曾经评选出了史上最炫目五大奥运开幕式,北京毫无悬念当上第一。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届奥运会可以在壮观、雄伟、奇妙、创新、远见和精密方面,能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提并论。”

张艺谋导演的那场,每一秒都在制造震撼的开幕式,撞击着每一个国人的心,余震至今不绝。

同时也撞裂了世界看待中国那条狭窄的甬道,自此视野大开,有朋自远方来。

论在此之前的奥运会开幕式,它足以空前

论在此之后的奥运会开幕式,它已经绝杀了2012年的伦敦和2016年的里约。


可如果当初,张艺谋弄砸了怎么办?

“那肯定就是人生最低点了。”

“你永远会被说,给我们十三亿中国人丢了一次人。”

从接下聘书的那一天开始,844个日日夜夜,2000多次会议,从构思大创意,设备、服装到与奥运会物资供应商砍价,再到小演员的吃饭洗澡问题,他都要一一考虑。

期间的困难之难,无法想象。


首先是创意

焰火怎么设计?如何点火?如何将中华五千年文明展示出来?......

在张艺谋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笑脸印在伞上和大脚印焰火的创意很快确定。

但是星星点点式的想法,汇合成一场惊艳且能落地的表演,并不是那么容易。

抽象是危险的。

比如他想用火药绘一副世界反战名画《格尔尼卡》,再擦拭干净,寓意“战争与和平”。可酝酿了一年多,还是取消了。

像这样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被推翻,一个创意往往活不过三天。

但神奇的在于,张艺谋总是能想到让你眼前一亮的点子,而且一抓一大把

点火仪式的创意来自他削苹果皮的灵机一动——把整个鸟巢当火炬,从下点火,螺旋上升,最终燃烧主火炬塔。

如何让开幕式变得很中国?——把场地当成一副画轴,只有中国人这么干!

马文说,

给定一个方向,他就能源源不断地爆发出点子;一条路被封死,他可以在几天之内就给你开辟一条新路。


创意解决了,设备和表演怎么办?


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哪个活动敢使用如此大的LED屏,耗资巨大不说,更严重的是故障率太高——

上千人持续踩踏、下雨、不亮、短路......甚至开幕前十几天的彩排,设备依然不停出问题。

尽管有那么多隐患,但张艺谋的野心很大——中国人要做就要做独一无二。

无数次试验和调整的最后,一副卷轴徐徐展开,铺上五千年文明,这份中国式的诗意和温柔震撼至今。

真正开创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篇章。

当李宁飞天点燃圣火成功,他终于松一口气,久违地笑了出来。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

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一个人、一支队伍,硬生生造出了让40亿人震撼的夜晚。

事后才知,2年多时间,他做奥运会总导演的收入,合计约为50万元,平均下来一天不到600块。

从雅典“北京8分钟”,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美哭世界的G20晚会,再到新中国70周年庆典。

他把东方浪漫和色彩美学用到了极致,是无数人心中货真价实的“让十四亿甲方都满意的乙方”。

从张艺谋当上导演开始,围在他身边的争议很多,但这些年能被称为“国师”的,只有他一人。


2、国师艺谋,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


在看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时,我总在想,他这么忙为什么还这么精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56岁的张艺谋在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时,同时还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导演,前期还在美国导了一出歌剧。

在美国5点下班,立马彖着团队开创意会,讨论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态。

《十三邀》里,张艺谋对自己的精力很自豪。


同时推进几个项目,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事儿。

2018年,张艺谋兼顾着《悬崖之上》的前期筹备、《影》的后期制作、青岛上合峰会的演出。

还有冬奥会闭幕式上表演的“北京 8 分钟”、歌舞剧《对话 寓言 2047》的准备等等。

最近三年,他拍出了《一秒钟》《悬崖之上》《坚如磐石》《狙击手》4部电影,第一部导演的电视剧也在筹备中。

白天同时推进多个项目,晚上再拿出四五个小时看电影做功课。

凌晨五点睡,早上十点左右起,吃全天唯一一顿饭,接着看小说,看剧本,开讨论会。

如此周而复始,几乎全年无休。

与他合作几次的演员张译,接受采访时说,导演每天就睡3个小时,吃一顿饭还要每天至少5公里的运动,还有1-2小时阅读时间。

只要睁着眼睛,就是在工作。

这样连续高强度的20多个小时工作,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滔滔不绝。

拍摄《一秒钟》时,张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在意志力上去和一个68岁的人拼”

张艺谋的自律是出了名的。

拍《悬崖之上》时,剧本讨论会开到半夜 3 点,但所有人都知道,导演回去也不会睡觉,而是把所有讨论的结果整理出来,第二天带着全新的方案继续工作。

事实上,张艺谋年轻时就很能熬。

拍《活着》的时候,每天拍完戏,张艺谋还要把主创集中到一起开会,熬到最后大家都说不动话,编剧芦苇累得全身只有两个手指头还能活动,就用来按录音键,先把导演的意见录下来再说。

而一旁的葛优,用剧本盖着脸装睡,因为导演要是看到谁的眼睛还张着,就会逮着他侃侃而谈。

2006年开始主导筹备如此繁杂的奥运会开幕式,熬夜是家常便饭。

△图源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


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最后的镜头,打出了几行字。

“开幕式中心的这条走廊与外界只有30米之隔,张艺谋每天都在凌晨三四点时,从这里经过,足足走了一年。”

如今71岁的张艺谋,是当之无愧的时间管理大师


3、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作为一个看着张艺谋电影长大的人,这么多年看着他,似乎永远是一张刀劈斧削般的脸,清瘦,严肃深沉。

偶尔笑开,脸上的褶子仿佛一道道沟壑,看起来依然苦楚。


同样是导演,诺兰、昆汀、斯皮尔伯格、姜文被世人誉为天才。

大家都喜爱天才、追捧天才,但张艺谋并非天才。

有人说,“他是中国电影的农民,注定受累劳碌命。

得到巨大的声誉,也背负巨大的骂名。在影像田里辛勤耕作,一抬头才发现自己被称为‘国师’。”

翻看张艺谋的71年起伏人生,基本可以浓缩成一个字——

出生不好,那就拼命让自己变得有价值

每天努力写标语、画人物像,练就一手绝活。

21岁当工人,不出头、不张扬,卖血买了一台海鸥4型相机,把宿舍改造成一个暗室。

7年时间,一头扎进影像的世界,韬光养晦,自我增值。


也正是这份拼劲和出众的作品水平,28岁他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摄影。

34岁当摄影师,36岁参演第一部电影,37岁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从摄影师到导演,再到一部部影史经典,张艺谋始终有一种饥饿感,不停学习、吸收、追求。

当然也被骂。


张艺谋闲不住。

吃过苦的人,对机会最为珍惜,最为渴望。他说假如我还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说不过去。

“你没有办法辨别什么是机会,没有人能长一双慧眼看到机会的来临。你只能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正是这些准备,让你的各种选择和决定,改变了命运。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很多事都很像奇迹。

看过彩排的人都知道,全部演出“唯一一次成功就是开幕那天晚上。”

副导演陈其钢在后台激动得说,天佑中华。

其实哪有什么奇迹,奇迹不过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正如开幕前,张艺谋对着镜头说道,

“第一个,我从来没有一秒钟懈怠过;”“第二个,我尽我最大努力了。”

天道酬勤。

很多人问他关于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秘诀。

71 岁了,为什么还能依然保持着高产和旺盛的创作力?

张艺谋说,靠运动和忙碌。


但我认为,是热爱

听到摄影机的哗啦声,他便能不知疲倦地往前冲。

“一开始懵懂地进了电影学院,完全当时是为了有一个出路,完全没多想。

从那一天开始到今天,这个不解之缘就结下去了,它就成为永远的情人、永远的爱人、永远心头最大的爱。”

△电影《一秒钟》是张艺谋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

热爱,不是一秒钟,而是一辈子。

作为一款提升效率和自我成长的工具类app,我们分享过很多关于时间管理和自律的干货。

其实一朝的自律不难,持之以恒的坚持却不容易。

我们常常觉得自律太难,而责怪自己没毅力没救了,其实最高级的自律,来自内心真正的热爱

找到你的热爱、找到你内心最急切的冲动,去行动、去努力。

当你对某件事的热爱,胜过一切,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

“人要忙,脑子一直在滚动,要坚持做你喜欢做的事,要逼自己不断地想”。

永远谦逊,不虚度光阴、永远不停止学习的脚步。

或许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张艺谋这样极致,但他对待事业对待自我的态度,值得每个人学习。

躺平时代,这是我从这位古稀老人身上汲取到的力量。

共勉。


标签组:[张艺谋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46145.html

相关阅读

《庄子·杂篇·徐无鬼》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

2025-04-28

《庄子·杂篇·让王》简介

“让王”,意思是禅让王位。本篇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重生,提倡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利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轻物重生”的观点历来多有指斥,认为与庄子思想不合,但其间亦有相通之...

2025-04-28

世宗贤妃墓简介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墓园简介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

2025-04-28

《庄子·杂篇·徐无鬼》简介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简介

《庄子·杂篇·庚桑楚》:“庚桑楚”是首句里的一个人名,这里以人名为篇名。全篇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有讨论顺应自然倡导无为的,有讨论认知的困难和是非难以认定的,但多数段落还是在讨论养生。全文大体可以分为五...

2025-04-28

庄子《知北游》译文赏析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

2025-04-28

《庄子·杂篇·庚桑楚》原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简介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本篇是“外篇”的最后一篇,以篇首的三个字作为篇...

2025-04-28

《庄子·外篇·知北游》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

2025-04-28

《庄子·外篇·田子方》简介

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