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永远的“林妹妹”走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去世

发表于话题:王文娟去世
发布时间:2021-08-06
8 月 6 日凌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 95 岁。她是经典越剧《红楼梦》里家喻户晓的 " 林妹妹 "、是旦角艺术 " 王派 " 的创始人、是几代越剧人心中的 " 女神 ";与此同时,她也是一名有着 64 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冒着炮火亲赴朝鲜前线慰问演出,将中国传统艺术带给了在一线保家卫国的志愿军。

从诞生到现在,越剧已经跨越了 100 多年历史,王文娟的舞台生涯参与了其中的一大半,见证了这门艺术的起起伏伏。她坚信,只要越剧人自身努力进取,坚持面向市场,决策尊重市场,耐心培育市场,越剧始终能够常演常新。传统经典戏 《红楼梦》《追鱼》《孟丽君》,到现代戏《忠魂曲》《白毛女》《女飞行员》,她创作演出了一批深入人心的佳作;现代作品中,她也曾出演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布浪万里》的纱厂女工、 《柯猪记》里的农民、《菜市春》里的菜农,每个角色都是她下基层、下生活的结晶。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纪念章、抗美援朝二等功奖章、朝鲜三级国旗勋章,这三枚沉甸甸的奖章,记载着王文娟深入前线长达八个月的 " 烽火连天 " 岁月。1952 年,王文娟参加了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1953 年 4 月,她跟随大部队前往一线慰问那群 " 最可爱的人 " ——中国人民志愿军。王文娟在朝鲜度过了八个月的时光,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朝鲜 -40 ℃的天气里,她们要敲开冰块化水洗衣服,寒冷彻骨。 " 难过吗?" " 肯定的,但和战士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舞台上永远的 " 林妹妹 " 走了,但王文娟的音容和对表演事业的执着将永远留在观众和戏曲人心间。

标签组:[艺术] [王文娟] [林妹妹] [越剧王文娟去世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0378.html

相关阅读

俄罗斯族是中国人吗

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不过在只在族群内部使用俄语,社会交流上都使用汉语与汉文。通俗点来讲就是: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历史渊源,俄罗斯属于归化民族,三次大规模迁徙我。属于...

2025-04-08

俄罗斯族的礼节与汉族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俄罗斯族是古代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完全不同。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俄罗斯族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北京等地,主要集中聚居在...

2025-04-08

中国为什么会有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

2025-04-08

张爱玲《倾城之恋》经典语录

《倾城之恋》是由张爱玲所著的爱情小说,也是她作品中较为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范柳原和白流苏的爱情故事,是一篇探讨爱情、婚姻和人性在战乱及其前后,怎样生存和挣扎的作品。1、你如果认识从前...

2025-04-08

张爱玲散文集经典语录30句

1、惟其平淡,才能够自然。——1936《书评四篇》之《〈若馨〉评》2、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1939《天才梦》 3、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

2025-04-08

张爱玲《第一炉香》唯美语段

1、静默三分钟,倒像致哀似的。2、把女学生装扮得像赛金花样子容貌,那也是香港当局取悦于欧美游客的种种设施之一。3、两个人一块儿坐着,非得谈话不可吗?4、宝蓝瓷盘里一棵神仙掌,恰是含苞欲放,那苍绿的厚叶...

2025-04-08

张爱玲独特的张腔语言

自创新词、词语混搭、比喻、移情、通感……独特的“张腔”语言,是张爱玲在“虚无主义者的物质主义”之外,深度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张爱玲自创新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双音节词组合,二是叠音词...

2025-04-08

兵马俑在国外享有哪些评价与赞誉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

2025-04-08

“女大十八变”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说“女大十八变”,用来夸赞女孩子越长大越好看,与以前完全是两种样子,但是这其中的“十八”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深层含义吗?这个十八指的究竟是什么,是女孩子长到十八岁之后,与以前不一样,还是说从小到...

2025-04-08

苗疆蛊术究竟是什么

中国人对于蛊似乎有一种迷信。《辞源》中“蛊”字有四种解释:①毒害人之物也;②谷皮也。谓谷中虫也;③事也;④惑也。一般人心目中的“蛊”,与民族学家有兴趣传道的“蛊”,都是第一种解释,即蛊毒之蛊,其他的几...

2025-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