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

“林妹妹”王文娟曾题字向浙江日报读者问好!

发表于话题:王文娟去世
发布时间:2021-08-06

  2021年8月6日零时25分,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5岁。她一生创作了200多个越剧艺术形象,主演的《追鱼》、《红楼梦》等成为越剧经典。

  王文娟,1926年12月19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嵊县,原名王彩娟。越剧演员,工花旦,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王文娟演绎的越剧“林妹妹”角色,曾是几代人念念不忘的经典,而她所有的付出也被一次次认可,2017年荣获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9年,93岁的王文娟又先后荣获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以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称号。

  2016年3月13日,本报记者马悦曾赴上海采访王文娟。据她回忆,王老师在交谈中非常亲切、和蔼,讲起家乡来颇为激动,对浙江的情谊很深。

  “当时,王老师已经90岁了,还在登台演出。”马悦说,那是越剧史上一次传奇演出——“千里共婵娟”全明星版王(文娟)派越剧专场。那天下午4时30分,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记者走进后台二楼化妆室,王文娟正端坐在化妆台前,为即将开演的“千里共婵娟”做最后的妆容整理。

  1938年,12岁的王文娟从家乡嵊州来到上海学戏。近80年来,这位影响了中国戏迷半个多世纪的“越剧皇后”,丝毫未曾减弱对陪伴了她一生的越剧的热情。她总说“自己是幸运的”——越剧110年的历史,自己经历了近80年。“最老一辈人的东西,我学到了。现在,一些新的创新我也看到了。戏曲艺术,是传承的艺术。”

  “越剧是浙江的剧种,可以说是浙江的专利,在我的家乡几乎人人都会唱点越剧。”说起浙江,王文娟的眼中更多了光彩,她在化妆间里饶有兴致地给年轻的小花旦们说起家乡的越剧。

  当记者告诉她,在浙江很多地方的小学里都开始教越剧,当时刚获批建立的浙江音乐学院更是专门招收了40名越剧学生时,王文娟满是振奋:“越剧在浙江会有很多潜力和发展,相信年轻人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让越剧这朵花开得更鲜更艳。”她欣然提笔写下“向浙江日报读者问好!”

王老师上台前。

  在王文娟的艺术生涯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饰演“林妹妹”一角。

  许多年届不惑的人,一提起《红楼梦》,首先想到的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越剧电影。而王文娟的名字,当年也是随着这部至今看来依然可算精雕细琢的作品,而家喻户晓。

  “那是1962年,在把《红楼梦》搬上越剧舞台后,我和徐玉兰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也拍摄上映。徐玉兰演的是贾宝玉,我演的是林黛玉,那一年我36岁。”王文娟谈起半个世纪前的那部影响了中国人的电影,至今仍记忆犹新。

  电影《红楼梦》文辞清新,雅俗共赏,各场中的主要唱段几乎全数成为经典名段传唱至今,尤其“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段更是家喻户晓。它成为中国越剧史乃至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电影首映后,上海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映,场场爆满。借助《红楼梦》,越剧唱响全国。《红楼梦》成为越剧舞台上一座极难逾越的艺术高峰、也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

  王文娟为什么能演活“林妹妹”这个角色?在许多学生的眼中,王文娟对艺术精益求精,非常执着。

  每次演出前,她三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揣摩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林黛玉,我就会一遍一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回忆起多年前的演出,她不禁情动于中。

  王文娟在读过的《红楼梦》一书上,密密麻麻地用红笔写满批注。戏迷们都说王文娟是“性格演员”,演什么像什么。在林妹妹等角色获得满堂彩的背后,是王文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生活上可以随性一点,舞台上的事必须斤斤计较。”她说。

标签组:[王文娟] [林妹妹

本文来源:https://www.kandian5.com/articles/50445.html

相关阅读

辽代绘画艺术介绍

辽朝绘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和骑射人物,辽朝涌现出不少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耶律倍和著名画家胡瑰、胡虔父子所画多入北宋内府,被誉为“神品”。契丹人善画草原风光...

2025-04-26

《吕氏春秋·贵直论》原乱赏析

【原文】乱必有弟①。大乱五,小乱三②,乱三。故《诗》曰“毋过乱门”,所以远之也。虑福未及③,虑祸过之,所以完④之也。武王以武得之,以文持之,倒戈弛弓,示天下不用兵,所以守之也。晋献公立骊姬⑤以为夫人,...

2025-04-26

《龙图公案》作品简介

龙图公案是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书以《新镌全像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为最早,不题撰者。后有《新刻京本通俗演义增像包龙图判百家公案全传》。安遇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

2025-04-26

《三侠五义》作品简介

《三侠五义》,作者清代贵族弟子石玉昆,是古典长篇侠义公案小说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同时,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武侠小说,《三侠五义》的版本众多、流传极广,书中脍炙人口的故事对中...

2025-04-26

辽代时期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契丹人在长期的牧猎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本民族的语言和歌舞音乐,其早期音乐简单而质朴,具有原始狩猎和原始宗教色彩,被称为国乐。辽国建立后,辽国皇帝确定其为国乐,也就是辽国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演奏...

2025-04-26

包拯的脸谱由来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

2025-04-26

辽代雕刻的特点和成就

辽朝的雕刻艺术有其自身特色。作品以宣扬佛教信仰为多,有石雕和砖雕,保存至今的有几座石窟寺、几座石雕造像和大量墓葬石刻。雕塑作品刀法遒劲,栩栩如生。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灵丘觉山寺西塔院中...

2025-04-26

庄子《渔父》译文赏析

孔子游观来到名叫缁帷的树林,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吟唱。曲子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捕鱼的老人下船而来,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简介

“列御寇”本是一人名,这里用作篇名。全篇由许多小故事夹着议论组合而成。内容很杂,其间也无内在联系,不过从主要段落看,主要是阐述忘我的思想,人生在世不应炫耀于外,不应求仕求禄,不应追求智巧,不应贪功图报...

2025-04-26

《庄子·杂篇·列御寇》原文

列御寇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伯昏瞀人曰:“若是则汝何为惊已?”曰:“夫内诚不解,形谍成光,以外镇人心,使...

2025-04-26